“感謝中國電建,讓我能在自己的家鄉結識了這么多中國朋友”。希蘇巴笑嘻嘻地用中文向大家說道。
我們倆老家相距3000多公里,年齡相差25歲。沒想到,我卻和這位尼泊爾“大叔”成為了忘年之交。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我的尼泊爾朋友希蘇巴。我稱呼他“老希”,他也親切地叫我“小胡”。
初識希蘇巴,是在2014年的秋天。作為實習生,我來到尼泊爾上馬相迪項目公司實習。剛見面,我就深深地被他的熱情感染,他用標準的普通話向我做了自我介紹,還熱情地介紹了尼泊爾的風俗習慣。在七個月的相處過程中,希蘇巴給了我很多工作上的指導,也對我的畢業論文提供了很多寶貴的意見。
后來才知道,希蘇巴當時已經是中國電建的老員工了。早在2006年,希蘇巴就在阿曼污水處理項目與中國水電(中國電建的前身)結緣,當時他在項目技術部,主要負責工程技術和對外協調工作,結交了許多電建朋友。2013年7月,聽說中國電建要在他的家鄉修建水電站,他放棄了項目上的高薪挽留,毅然決然地回到家鄉,投身上馬相迪水電站建設。
至今,已是希蘇巴在上馬相迪項目的第八個年頭。他經歷了項目建設過程中的種種艱難困苦,每當向我談起4.25地震、口岸關閉、能源危機項目公司攻堅克難時的種種經歷,他都無比自豪,也不禁感嘆項目公司的“中國速度”。“尼泊爾同樣規模的水電站項目,要7~8年才能完成開發建設,在上馬相迪項目,我們只用3年多就完成了。”
項目從建設轉入運營,希蘇巴也面臨著工作的轉型。從事項目建設很多年,還從來沒有接觸過水電站運營,這對希蘇巴也是一個挑戰。從運維籌備開始,項目公司著手建立項目運營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項目公司建立起的一整套標準化工作流程和管理流程讓我感到驚訝,電站管理居然會有這樣一種標準流程。但在經過實際使用和思考后,我才發現這不僅保障了項目的安全運營,也讓我們的工作更加輕松。”
希蘇巴成功轉型成為了難以多得的電站運營管理人才,積極參與到項目公司各項業務。
后來,我加入上馬相迪項目公司商務合同部,和希蘇巴徹底成為了一個戰壕的戰友。業務上,我視他為前輩,經常向他請教,他也無所保留地傳授他的經驗。希蘇巴主要負責電力營銷中與尼泊爾電力局溝通工作,同時也協助對接尼泊爾政府相關部門。他工作認真細致,對外報送的每份文件都仔細斟酌,努力維護公司利益。用他的專業能力和真誠態度,希蘇巴搭建起了項目公司與尼泊爾電力局之間溝通的橋梁。由于尼泊爾當地政府機構工作時間短,在與電力局的購售電溝通中,希蘇巴常常要錯過吃午飯的時間,他也絲毫沒有怨言。他的敬業精神和嚴謹的工作態度讓我無比佩服。
生活中,我們也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我們聊中國文化,聊相聲,小品,脫口秀。希蘇巴還是乒乓球高手,下班后,我們會在活動室打一會兒乒乓球。希蘇巴從不輕視我們這些新手,從揮拍姿勢,到怎樣打好長線球,都耐心指導。
一次,希蘇巴邀請我和同事去他的家里做客。希蘇巴的家在首都加德滿都城南,街區干凈明朗,彩色的房屋錯落有致,我們打趣說以后把這當做我們周末時光的“世外桃源”。希蘇巴說,他也是來自大山里的“外地人”。他的老家在尼泊爾北部山區。1991年,由于得到公派留學名額,得以來到中國留學,后來進入中國公司,一步一步在加德滿都購買了土地,蓋起了精致的洋房。
他說,他最喜歡的一句中國流行語是“幸福是奮斗出來的”。這句話在他的身上也得到了印證。他時常教育他的子女,要永遠保持奮斗的姿態,以這樣奮進的精神去學習、工作。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兒子也從中國留學歸來,在當地中資企業中擔任重要崗位。女兒現在在讀中學,也在積極學習漢語,未來希望能有機會到中國交流學習。
疫情爆發以來,項目公司尼方員工實行居家辦公。希蘇巴通過電話、視頻會議等手段與電力局等機構保持溝通,及時協調解決項目生產調度問題。項目公司需要的生產、生活物資和防疫物資,他也都全力配合解決。近期,尼泊爾疫情形勢又嚴重起來,希蘇巴在一次通話中興奮地跟我說:“小胡,你知道嗎,我已經打上了中國產的新冠疫苗,而且中國政府今天又宣布要向尼泊爾援助抗疫物資了。相信我們很快就可以渡過難關,回辦公室上班了。”通話末了,他還不忘囑咐我們避免接觸,有需要采購的物資他來幫助協調。
馬相迪河碧波蕩漾,上馬相迪項目兩臺機組正在源源不斷地向尼泊爾輸送著綠色、清潔的能源。“一帶一路”建設讓我們為了共同的理想并肩奮斗,成為了跨越國別和年齡的摯友。
本文作者(中)與希蘇巴(左)參加尼泊爾電力峰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