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母親只生了我的身,黨的光輝照我心……”遠處的崗底斯山脈傳來朗朗歡笑聲,西洛普尺和母親正唱著歌,奔跑在廣袤無垠的草地上,揮舞著手里的皮鞭驅趕著牛群,用獨有的方式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也慶祝自己得以“重生”。
“感謝中國共產黨、感謝中國電建水電七局一直以來的幫助與關懷,讓我們女兒重新站了起來,過上了正常的生活。”西洛普尺母親用拗口的漢語激動的說道,難掩心中感激之情。
“以前的我,未曾想過自己可以重新站起來,可以重返校園,可以和別的小伙伴一樣,奔跑在草原上。”言語間西洛普尺激動的流下了眼淚。
因幼時受傷沒得到及時醫治,導致西洛普尺雙側足骨向側彎畸形,雖然已成年但無法從事正常勞動,走路一不小心便會摔倒。了解西洛普尺的病情后,水電七局第一時間與成都市八一骨科醫院取得聯系,安排工作人員陪同其家人到成都就醫,期間安排陪護人員全程照顧手術后的西洛普尺。
“做完手術后,我很是茫然,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康復,他們悉心照顧,在復健期間不停的鼓勵我,讓我有足夠的勇氣克服訓練的痛苦。”通過這幾年的不斷康復訓練,西洛普尺重燃了生活的希望。如今身體恢復健康后,放假期間還幫助家里做農活,空余時間也會教家里人漢語。她說要努力學習更多的知識,做一個像電建哥哥姐姐們一樣,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然而幫扶并不止于此。水電七局日喀則分公司各項目施工點多毗鄰藏族村落,與藏族老鄉工作、生活緊密相連。分公司總經理廖良胤提出開展“村企聯建”工作,要求建設者利用周末時間對聘任的藏族老鄉進行施工技術、安全技能培訓,授之以漁。
技能培訓班中最熟悉的面孔當屬西洛普尺的爸爸和哥哥。“做夢都沒有想到能夠搬進這么漂亮的新房子,還能找到這么好的工作,我們想一直跟著電建干下去。”以前西洛普尺一家靠天養蓄,年收入不到一萬元。如今,靠國家易地扶貧政策,搬遷到了寬敞明亮的“洋房小別墅”,還通過周末技能培訓班,學習掌握了施工技術、安全技能,正式到項目上做泥工工作,每個月能拿到6000元工資;不僅大大增加了家庭收入,擺脫了生活的貧困,還享受到了集中安置的醫療教育等福利,一家人過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
春風化雨入高原,一枝一葉總關情。西洛普尺一家人的故事僅僅是中國電建助力西藏同胞脫貧致富的一個縮影。
值得一提的是,水電七局承建的日喀則光伏小鎮項目所在地江當鄉是桑珠孜區深度貧困鄉之一,全鄉深度貧困村7個,貧困戶223戶,1161人。得知情況后,水電七局積極聯系當地政府,與江當村、雪瓊村等8村26戶進行結對幫扶,定期逐門逐戶家訪慰問,了解具體困難,堅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分階段制定針對性強的困難幫扶解決方案。
“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不僅是黨和國家對藏族同胞的關懷和承諾,更是中國電建建藏興藏的生動實踐。
時光倒回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8.1級強烈地震嚴重波及鄰近的日喀則,房屋倒塌、道路損毀、山體滑坡……一場眾志成城的災后重建“大會戰”在這片熱土上拉開序幕。
身為在川央企,中國電建在國家鼓勵央企進藏的政策指引下,從十余家央企中脫穎而出,成為首家涉足日喀則災后重建項目的央企。
日喀則市樟木新區建設項目是“4.25”災后重建重點工程,包括民房、配套公建、基礎設施及風情街等項目。施工區域海拔3860米,高峰時1700余人,60多臺套設備的管理,2000多公里“生命線”的材料組織,惡劣的環境,緊張的工期讓建設者時刻繃緊神經。在保證安全、質量的前提下,建設者全力以赴搶抓工期。在當地建材市場僅滿足40%工程需求的情況下,靈活組織人員、設備、材料,歷時三個多月保質保量完成了185棟民房主體工程建設任務,實現了海拔3860米的 “高原奇跡”,得到了中央及自治區、日喀則市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為災區群眾按期搬入新居創造了有利條件。
2017年,日喀則市面積最大、配套設施最完善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江當鄉“光伏小鎮”項目開工建設,水電七局引進新工藝,使用新材料,還原藏式特色建筑風格,力爭符合當地群眾居住習慣。“我們所有的材料用的都是最好的,目的就是要讓搬遷群眾過得更好。”除了建造安置房,項目部還組織員工與當地群眾共同種植了2000株月季,為群眾營造更加舒適美麗的宜居環境。
往昔畫面,今朝新景。短短幾年,西藏變化日新月異。
自進入日喀則市場以來,為了推動當地經濟快速發展,項目部在工程生產實施過程中注重使用當地工人、機械設備,優先選擇采購當地建筑材料。同時,項目部積極與地方政府對接,購買當地扶貧產品桃子、土豆、牦牛肉等。
“建設美麗幸福西藏,共圓偉大復興夢想。”在高原雪域,電建人正用青春和熱血,用勤勞與智慧,用初心與堅持為西藏的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續寫著一首首無限可能的青春之歌。
西洛普尺講述現在的生活
日喀則樟木新區新房
日喀則樟木新區全貌
日喀則光伏小鎮項目
光伏小鎮藏族同胞分房抽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