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
花園里的辦公區,高大上的集控室,公寓式的住宿條件……2020年5月,第一次走進中國電建老撾南歐江電力運維管理中心,讓彭小婉有些目不暇接。
嗯,真的不錯,這已經遠遠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在疫情期間,能找到一份這么棒的工作實屬不易,中國電建不僅是在老撾業務規模最大的中資企業,還在當地投資建設了頗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南歐江流域梯級水電站。
現在想來,彭小婉非常慶幸當初做出到中國留學的決定。五年前,“一帶一路”方興未艾,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到老撾投資,就在彭小婉家鄉瑯勃拉邦城外40公里的南歐江上,一級水電站的開發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中。
到中國留學去,學習中國語言和知識,更有助于投身“一帶一路”建設,報效祖國和人民,父親的一席話,讓彭小婉踏上了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的求學之路。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中等身高、面帶微笑、一雙明亮的大眼睛、一身簡潔的工作裝,精氣神里透著份職業和干練,這是南歐江運維中心水調工程師廖輝第一次見到彭小婉時的印象。
先后獲得留學生漢語朗讀比賽三等獎、作文比賽二等獎、全勤獎……不愧是留學中國的高材生,翻看著彭小婉的個人簡歷,廖輝暗自高興。
設立在瑯勃拉邦的中國電建老撾南歐江電力運維管理中心是老撾目前自動化、信息化程度最高的集中控制運行中心,隨著南歐江七座水電站的即將全部投產發電,這里向著越來越多的老撾有志青年、專業技術人才敞開了懷抱。
磨合
邊走路邊吃飯、在地鐵里看書讀報、自習室的燈永遠閃爍……在中國上海留過學的彭小婉,曾見識過中國人的那份勤奮刻苦和對時間的珍惜,但在她看來,在運維中心里的中國同事同樣是把握時間、講究效率的高手,走路一陣風,吃飯十分鐘,當天的事情必須當天完成。
從中國大學到中國公司,從小在“慢節奏”中成大的彭小婉有了些許感悟:這應該就是中國能夠快速發展,南歐江建設運行能夠如此出色的原因之一吧。老撾傳統的“慢節奏”或許也跟過去的電力供應不足有關,而自己現在從事的無疑是一份了不起的工作,需要自己加倍努力,加快進步,才能跟上中國同事的節奏。
但當真正上手工作,還是讓彭小婉有些蒙圈。電流、電壓、負荷、線路,只是這些電力專業術語,讓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的彭小婉有些摸不到頭腦。
鏡頭切換,廖輝同樣對老撾民眾的“慢節奏”感受頗深,待人彬彬有禮,做事慢條斯理,遇事從不著急。在廖輝看來,南歐江流域梯級水電站的建設,就如同這舒緩節奏中加入了幾個高音符,激昂澎湃,動力十足,反而讓整個曲目在節奏變換中更富有韻律,更有余音繞梁之美。
快慢之間,是一個從磨合到契合再到融合的過程。雖然彭小婉不是專業出身,但卻精通老、英、中三國語言,對外聯絡、對內協調都不成問題,人又聰明伶俐,稍加時日,足可勝任更具挑戰的工作,對此廖輝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
變形
一份導師帶徒協議書,給彭小婉吃下了定心丸。
從水電站發電原理到電力調度專業術語,從日常統計數據匯總編制到現場線路排查排險,從向梯級電站下達調度指令到同老撾國家電網調度中心溝通交流,每個名詞強化記憶,每個動作反復練習,每個環節持續鞏固,彭小婉學的刻苦專注,慢慢融入了氛圍,跟上了節奏。
彭小婉漸漸明白這“高大上”背后的“高精尖”。南歐江運維中心便是南歐江整條流域七座水電站的神經大腦,發揮著“遠方監視、實時掌控、優化調度、應急指揮”功能,這里的水電站不僅僅是只為發電,借助水情自動測報系統,還可發揮防洪度汛、改善環境等綜合效益,讓兩岸百姓少受洪水困擾,從此安居樂業。
這一份導師帶徒協議書,也曾給廖輝帶來不小壓力。
雖然有信心,但畢竟隔行如隔山,可“傳幫帶”是電建人的傳統,給外籍員工作老師,這份光榮和責任,又讓廖輝充滿了力量。
于是,廖輝把彭小婉的調度員工作劃分為水庫調度、發電調度、數據統計上報、對外業務溝通四大業務板塊,每個業務板塊又分解為講解、示范、操作、練習四個步驟強化培訓,由簡到繁,由易及難,言傳身教,逐步過渡。短短一年的功夫,彭小婉實現了一名“電力菜鳥”到主值班員的華麗轉身和蛻變。
現在的彭小婉,可以精準完成基本水務計算、水、雨情、電量報表統計,高效完成與老撾國家電網各項計劃的報送,儼然成為大家伙眼里學習榜樣和中堅力量。
水電站29年的運營期,意味著自己未來的路還很長,希望在這個平臺上學得更多、成長的更快,也能跟老師廖輝那樣,可以為兩岸民眾做的更多,彭小婉充滿期待。
10年堅守,10年奮斗,南歐江即將迎來全流域投產發電的重要時刻,共建一帶一路,實現美好夢想,付出的再多也是值得的,廖輝語氣有力且堅定。
師徒操作南歐江流域監控系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