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夜里8點多。滿天星斗,夜涼如水。
40歲的陶紅開著車,23歲的老撾小伙康迪坐在副駕駛上,他們倆是中國電建老撾南歐江移民搬遷辦的工作人員。今天,他們和當地政府組成的移民生計意愿調查組,剛在大東村召開了村民大會,收集到了村民意見建議的第一手資料。
大東村是典型的老撾北部山區的苗族村寨,距離南歐江七級水電站有15公里。兩年前,96戶560位村民,正式搬遷到中國電建為其建設的移民新村。
為了把村民意愿和相關數據,帶上第二天召開的移民生計改善研討會,陶紅和康迪婉言謝絕了村長的挽留,連夜趕回七級水電站。
深夜里的大山,萬籟寂靜,倆人驅車前行,正是憶往昔、講故事的氣氛。
8年前,康迪還只是一名大學生。南歐江二期電站開工建設的時候,一家人就住在六級電站庫區的普孟村。雖說,中國電建為村民們統一規劃建設了移民新村,然而故土難離,剛開始的時候,康迪的父母并不是很樂意。
“放假回家的時候,我特意去了建設中的移民新村,房子漂亮、道路通暢,村公所、小學、寺廟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我還在網上查到中國電建作為世界500強企業,為南歐江設計了‘一庫七級’的方案,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每個人都會從中受益,爸媽這才下定了搬遷的決心。”
“所以,那時候你和中國電建的緣分就已經結下了。”陶紅笑著說。
4年前,康迪從大學畢業,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回到家鄉豐沙里省,加入到中國電建老撾南歐江項目公司。
“從電站建設到環保舉措再到移民安置,我一直非常關注,中國電建的重信守諾,更讓我影響深刻,而且電站還有29年的運營期,在這樣的公司工作,未來更有保障。”
緣分真是妙不可言。作為南歐江移民村的孩子,康迪被安排在移民搬遷辦工作,直接服務于南歐江兩岸的民眾,而已到老撾工作8年的陶紅成了康迪的老師。
“你加入我們團隊的時候,正在進行實物指標調查工作,現在移民新村建設和搬遷全部結束,我們重點將轉移到移民生計改善上來了。為了讓村民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生計改善工程任務很重,但卻很光榮!”陶紅說。
今年年初,中國電建和當地政府正式啟動生計改善工程,計劃利用3至5年的時間,對南歐江流域七座水電站所涉及的23個新建移民村約2000戶、10000人進行幫扶。
“因為跑路太多,輪胎都換過兩次了,船也跑壞一艘。”從民調到簽署協議再到落地,陶紅帶著康迪和當地政府人員一起走村入戶,沿著這條路,不知道跑了多少次。
1年多下來,跟著師傅陶紅,康迪對移民生計改善工程的各項工作駕輕就熟了。“這主要是因為政策保障、政府支持、村民理解,也激勵著我帶著情感去工作。現在,我們的車每到移民村,村民們都會圍上來,大家都說,中國朋友來了,就意味著有幸福的事情要發生……”
“恩,這說明我們制定的生計改善方案,符合當地實際,滿足村民的訴求,給村民們帶來切切實實的改變,得到了村民的認可。”陶紅補充到。
“陶老師,今年我們已經在3個村子為162戶村民送出了485多頭牛犢,還有……”康迪如數家珍。”
“還記的索崗村的村民本松嗎?去年在公司生計改善幫扶下,開了一個五金雜貨店和一個小型加油站,明年計劃還要把商店開到奔樂縣城或萬象……”
“真的嗎?!說明我們的生計改善幫扶工程初見成效,這樣村民們生活更有保障,日子會越來越好……”康迪難掩激動。
陶紅頗為感慨:“未來,咱們移民村發展的空間很大。隨著七座電站的全部建成投產,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的完善,村民可在家搞種植養殖,也可以做運輸商貿,或者到庫區捕魚,更歡迎來電站工作學技術。我們要把好事做好,把實事辦實……”
一席話,說得康迪心里暖暖的。
車輛繼續在平整的柏油路上行駛。車燈掃過,照亮前方,也照亮了心房,路一側南歐江奔騰向前,散落在山坡上的移民新村燈火閃爍。
再往上,皓月當空,繁星滿天。
陶紅(右四)和康迪(右三)向索崗村村民宣傳安置標準政策
陶紅(右四)和康迪(右二)為佳樂村村民捐助農具和種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