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撒哈拉西南邊緣的尼日利亞古城卡諾,巴基斯坦人阿哈默德忙碌了一天,終于可以歇上一會兒,這是阿哈默德來到尼日利亞卡諾灌溉項目工作的第八個月了。回憶起2021年12月底,剛到達項目時,正趕上最大單體結構物——提嘎大壩的出水口閥室施工,彼時,阿哈默德第一次體會了什么是酣暢淋漓的施工大干。
“節奏感”是阿哈默德在中國電建工作感受最強烈的一個詞。雖然之前有過類似施工經驗,但面對這個最大單體,阿哈默德心里還是有些擔心,總怕以往工作經驗不能適用到現在工作中。
“中國有句俗語叫‘不懂就問’,”阿哈默德說,“中方老師們講一遍,我就將每個編號鋼筋的規格型號、數量、下料長度等記錄在筆記本上,不懂就問,再根據記錄,帶領當地雇員進行鋼筋下料。”
因為與尼日利亞同屬原英聯邦國家,巴基斯坦與尼日利亞有著相通的官方語言、相似的文化背景、相同的宗教信仰,阿哈默德很快便融入現場生產中,適應了高強度的“節奏感”,可以無障礙帶領現場當地雇員施工。
在電建市政公司尼日利亞卡諾灌溉項目,同阿哈默德一樣來自巴基斯坦的雇員還有6名,他們分別是翻譯納伊姆,修理廠機械師阿斯拉姆、塔希爾、莎比兒和賈米兒,以及混凝土襯砌隊的施工員依穆蘭。
這是尼日利亞卡諾灌渠項目積極應對國際環境形勢變化進行的屬地化創新,即從第三國引入并儲備優質勞務分包人力資源,以此應對因全球疫情導致的項目中方人員緊缺問題,從而達到大幅減少用工成本、有效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也是項目積極開展管理提升采取的有效舉措。
“巴基斯坦籍雇員同我們以及當地人關系非常融洽,修理師傅來了后,解決了大部分機械保養及設備維修問題,保證了現場設備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設備利用率;翻譯人員解決了項目人員看病、當地雇員糾紛及中方人員和當地員工生活中的一些溝通問題,讓我們工作和生活都便利了很多。”與巴籍雇員們朝夕相處的卡諾灌渠項目綜合辦公室負責人唐啟明對七名雇員稱贊有加。
今年是中國電建市政公司走出國門第35年,1987年,市政公司走出國門的第一站就是巴基斯坦,從首次進入國際承包市場的KPOD/DPOD排渠改造工程到榮獲“英國建筑工業海外工程獎”的納拉渠和開普洛渠修復工程,從歷經層層磨難最終鳳凰涅槃的杜伯華水電站項目再到公司首次獨立承擔、自主實施的第一個海外EPC大壩項目達瓦特大壩工程項目,市政公司35年來深耕巴基斯坦市場,在造福巴鐵民生福祉的同時,也積累了寶貴施工經驗和豐富人力資源。
近年來,市政公司積極響應“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在企業“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打造“國際一流承包商”的企業愿景目標。面對新的國際環境形勢和國際業務面臨的問題風險,市政公司深入貫徹落實丁焰章董事長提出的對國際業務“高看一眼、厚愛三分”講話精神,千方百計堅守海外市場。結合巴基斯坦人才市場供大于求的情況,和中方員工出國成本劇增的現狀,及時調整戰略戰術,積極創新屬地化管理模式,根據海外分公司生產需要提前制定外籍員工需求計劃和招聘實施計劃,通過社會招聘等形式,建立巴基斯坦雇員人才檔案管理庫,并開展相關技能培訓,結合項目所在國別法律法規,合理設置崗位,明確職業發展通道,并通過建立有效激勵機制、開展企業文化培訓和提供企業人文關懷等有效措施,滿足外籍雇員自我實現需要,提高外籍雇員對企業的認同度,從而凝聚廣泛力量提高項目整體執行力,為海外項目履約提供了堅實保障。
“巴基斯坦雇員們懂中文、懂中國文化、適應中方工作節奏、忠誠可靠,是我們‘一帶一路’沿線工程建設中堅定不移的首選合作伙伴,巴鐵是真的鐵!”巴籍雇員的優異表現在市政集團有目共睹,也更加堅定了推廣該模式的信心。
尼日利亞卡諾州高度重視農業生產,市政公司承建的卡諾灌溉項目是該國重要民生工程項目,共分為44個地塊,灌溉面積共計約為14444公頃,下設14個農業用水協會辦公室,平均每個辦公室管理約1032公頃灌溉面積。項目建成后,將滿足40萬人口的糧食供應,極大緩解該地區糧食短缺問題,對促進卡諾社會民生、推動經濟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項目正在進行最后11個地塊的緊張施工。
有效管理模式能夠讓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雙方共贏。伴隨著一個個重要節點完工的,還有項目上七名巴籍雇員的各自成長。此時的阿哈默德已經可以獨立帶領當地雇員進行砌體砌筑、混凝土澆筑、墻面粉刷等工作;施工員依穆蘭已經成為了施工隊長的得力助手,可以獨立帶隊完成從高程測量到混凝土澆筑整個施工工序;塔希爾、莎比兒和賈米兒的修理技術得到了項目中方老師傅們的一致肯定:“溝通無障礙,能力有保證,以后有別的項目還是選擇踏實肯干的巴鐵,真鐵!”在孔子學院學習過中文的項目翻譯納伊姆,大家都會親切地稱他“馬工”,不僅通過了漢語水平考試四級,而且溝通協調能力出眾。
“第一次到中國電建工作,感覺很幸運,在我心里這是一家非常有名氣的中方企業,我們巴基斯坦人都知道。在這里,我學會很多工作經驗和方法,口語交流也更加熟練,在以后工作中對我幫助很大,我在中國電建工作,感覺很有底氣。”談起在中國電建的工作感受,“馬工”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
阿哈默德(右一)和依穆蘭(左一)及中方員工合影
翻譯員納伊姆(中)和辦公室人員合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