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除國電電力之外,五大發電集團中華能國際、大唐發電、華電國際、中國電力均已相繼正式發布2021年業績公告(下稱“公告”)。結合之前國電電力發布的2021年業績預虧公告,2021年五大發電企業均因燃煤成本大幅上升而陷入虧損,“在保持常規能源發電基礎上,積極轉型布局新能源發電”已成發電企業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扭轉經營頹勢,以及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一致行動。
發電企業全面虧損
根據公告,2021年,五大發電上市公司凈利同比均大幅虧損。
公告顯示,2021年,華電國際營業收入為1044.22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49.65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211.80%;大唐國際營業收入為1034.12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2.64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404.71%;中國電力全年收入為347.34億元,權益持有人應占-5.16億元;華能國際全年營業收入2046.05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02.64億元;而根據早前國電電力發布的業績預虧公告,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21年度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3億元到-16億元,同比減少154.45%到137.88%。
五家發電企業在公告中均坦言,虧損是因為“2021年燃煤價格大幅上漲,令燃煤發電燃料成本大幅上升”。以華電國際為例,因煤炭價格上漲,該公司2021年營業成本約為人民幣1108.57億元,同比增加約43.05%。
中電聯此前發布的《2021-2022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測算,2021年因電煤價格上漲導致全國煤電企業電煤采購成本額外增加6000億元左右。這一現實情況導致8月以來大型發電集團煤電板塊整體虧損,8-11月部分集團煤電板塊虧損面達到100%,全年累計虧損面達到80%左右。
火電仍是主力電源
公告指出,無論從裝機規模看還是從發電量看,煤電仍然是當前我國電力穩定安全供應的最主要電源和基礎電源。以發電量為例,2021年全國全口徑煤電發電量5.0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6%,占全口徑總發電量比重為60%。
分企業看,2021年,華電國際全年發電量共完成2328.01億千瓦時,其中火電發電量為2168.77億千瓦時,占比超過93%;大唐2021年累計完成發電量約2729.25億千瓦時,火電2264.96億千瓦時,占比約83%;國電電力近日發布的2021年發電量情況公告顯示,2021年該集團累計完成發電量4640.96億千瓦時,其中火電3895.91億千瓦時,占比約84%。
根據相關研報,隨著2021年四季度以來國家采取強力政策進行宏觀調控,2022年煤價回落,疊加電價上浮,火電盈利或將好轉。如2月24日,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明確電煤中長期合同價格合理區間570-770元/噸,加之煤炭出口供應恢復正常,預計未來電煤市場供應能力將有所好轉,供需格局較2021年顯著改善。與此同時,煤電市場化交易電價上浮,亦將有助于疏導燃料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
清潔能源裝機持續提升
為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速推進結構調整,公告顯示,發電企業均在拓展常規能源的基礎上,提升水電、氣電等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并加快培育新業態新模式。
以中國電力為例,與上年相比,2021年,該集團風電、光伏發電及氣電裝機容量分別增加1971.7兆瓦、1217.2兆瓦、121.2兆瓦,清潔能源合并裝機容量占比凈增長8.18%。截至2021年12月31日,清潔能源合并占裝機總量的52.16%。公告指出,隨著集團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投資風電和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項目的收入持續增長,利潤貢獻占比不斷提高。
國電電力2021年發電量情況公告顯示,2021年,其控股水電裝機增加60.06萬千瓦、風電增加73.95萬千瓦、光伏發電增加15.39萬千瓦,三者裝機容量合計達到2240.89萬千瓦,占總裝機比重提升至22.4%;從發電量看,因全社會用電需求增長,2021年,風電累計完成發電量151.9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32%;光伏累計完成發電量4.2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4.47%。
根據大唐公告,2021年,風電發電量100.6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5.92%;光伏發電量15.1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5.48%。
華能國際也在加速推進新能源轉型,公告顯示,2021年該公司新增風電、光伏裝機規模分別為2.4吉瓦、0.8吉瓦。截至2021年年底,公司累計風光新能源裝機規模為13.85吉瓦,同比增長30.05%,其中風電、光伏裝機規模分別為10.54吉瓦(含海上風電2.01吉瓦)、3.31吉瓦。隨著風光新能源裝機規模快速增長,公司風光新能源發電量及收入均實現大幅增長——風電、光伏發電量分別達到208.34億千瓦時、35.82億千瓦時。(楊曉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