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這位華能集團掌門人辭任公司旗下華能國際(600011.SH)董事長一職,消息在業內引起不小震動。近兩年頻繁的能源央企人事變動中,舒印彪已成為為數不多的老面孔。他的一舉一動似乎總能吸引外界關注。
舒印彪不失為一員福將。他接手國家電網的三年,恰恰與該公司蟬聯世界500強榜眼的時間吻合。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公司創造的最高紀錄。
他本人則于去年正式上任國際電工委員會(IEC)主席,成為這一權威國際組織成立百余年來首位來自中國的最高負責人。
與大多數出身地方的同僚不同,舒印彪近40年職業生涯幾乎都在大型電力央企總部度過。其中一半時間在國家電力調度通信中心的工作,塑造了他謹慎沉穩的性格。
國網任職“一把手”期間,他猶如一枚“穩定器”盡力避免著權力更迭可能帶來的動蕩。
然而,身處能源大變局的風口浪尖,在被調任華能后,他撕下“守成”標簽,連續拋出一項項新能源轉型重磅舉措,在“思危、思退、思變”的流轉中,以改革者之姿重回舞臺中央。
盡管已近退休之年,這位電力老將仍試圖以自己的方式在中國電力發展史上書寫新的傳奇。
新的傳奇從改造華能開始。
01“選擇后者”
舒印彪執掌華能已近500天。他的到來,讓這家老牌電力央企煥然一“新”。
但兩年多前,當這位電力大佬從國網“空降”華能時,業界對他的這次履新更多持觀望態度。
2018年11月中旬,舒印彪調任華能的消息如平地驚雷震徹整個能源圈。這家當年世界500強排名第289位的央企,迎來首位出自國家電網的掌印人。
“所有人都知道我快到退休年齡了,還有最后三年時間。是順利混過這三年,還是把這三年當成五年、十年來干?我選擇后者。”舒印彪曾坦言。
兩個月后,舒印彪于2019年1月23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改革創新再出發推動電力工業高質量發展》。這是他上任后發表的首篇署名文章。
在這篇近3000字的文章中,“新能源”僅出現五次。當文章中出現“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勢在必行”時,或許很少有人會將其與華能大力發展新能源聯想到一起。
事實上,外界對舒印彪可能為華能帶來的變化似乎也沒有太大預期。
不過答案很快揭曉。在當年全國“兩會”上,舒印彪向媒體宣稱,華能將加碼新能源。此時,業界才意識到,華能將迎來新政。
此時,華能在中國電力行業中的地位已發生微妙變化。
2002年電改后,該公司曾長期位居五大發電集團之首。但2017年國電與神華重組成國家能源集團后,這家“巨無霸”讓華能失去第一的榮光。
另一重壓力來自新能源。2018年,華能低碳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在總裝機容量中占比為33.18%,在五大發電集團中排名倒數第二。其清潔能源也以水電為主,新能源并不突出。
相比之下,排名墊底的國家能源集團,卻穩居全球最大風電運營商之位。而全球最大光伏運營商國電投,其清潔能源占比已超過50%,遙遙領先于其他發電集團。
事實上,華能入局新能源并不算晚。
中國風電事業起步之初,華能就曾作為兩大主力企業之一,承擔起推動國產風機商業化的職責,并在威海建成中國第一個國產化兆瓦級示范風電場。
但這家以火電為主的大型發電央企進軍新能源步伐緩慢。
舒印彪到來后,華能將戰略重心向新能源轉向的大幕拉開,一場“風光”大戲很快上演。
02改造華能
華能入局新能源剛好撞上彎道超車的機會。
此時,其他發電集團還在合并重組與人事變更的調整期徘徊。華能新掌舵人卻順勢滑向新興的海上風電市場和復蘇的“三北”。
去年5月,這位以低調謹慎著稱的央企負責人突然拋出一項“1600億計劃”,聲稱將與江蘇省政府合作,打造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
舒印彪是為數不多會為新能源親自拜訪各省主要領導的央企副部級干部。在中國現有的體制機制下,他的身份無疑為華能的新能源發展增添羽翼。
除江蘇外,華能還先后與甘肅、內蒙古、西藏、吉林等省政府簽約合作。
盡管聲勢浩大,但舒印彪深諳新能源發展受阻的癥結所在。華能“兩線”、“兩化”新戰略版圖中,無論是北線,還是東線,都緊緊圍繞在距離市場近、輸送距離短、市場競爭力強的地域,以避免棄風棄光的風險。
他的另一項大手筆也在新能源圈掀起驚濤駭浪。去年6月,全球第二大光伏投資商協鑫集團對外宣稱,擬將旗下光伏電站上市平臺協鑫新能源51%的股權出讓給華能。
這筆交易最終改以收購電站告終。
舒印彪此舉被視為未來風電、光伏圈“新常態”的提前預演。平價時代即將到來,國企收購民企資產將成為未來行業新趨勢。
如果說國網時代舒印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那么華能時代他已轉變成一個造福后人的植樹人。
去年華能在英國開工了歐洲最大的電池儲能項目。核電領域也不斷取得突破。新電改釋放的紅利,則讓華能等發電企業得以掘金售電市場。
這個與時間賽跑的人,為華能創造出眾多潛在可能,但遺憾的是,華能的未來,他已不夠時間與之一起分享。
他終于以一個更加自信的姿態重回舞臺中央。去年10月,IEC大會在上海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發來賀信。舒印彪在當天自己的主場接過IEC主席接力棒,成為首個在此留名的中國人。
回首過去四十余年職業生涯,舒印彪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電力事業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這代“電力人”既創造了歷史,也為歷史所成就。
舒印彪最近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里,是在華能總部會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任田世宏一行。疫情席卷全球,他們試圖為研制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國際標準提供新的“中國方案”。
03臺前幕后
舒印彪真正出現在媒體聚光燈下是在2016年。
當年5月6日,北京貴都酒店戒備森嚴,連酒店門前50米處都設有保安看守巡邏。國網各網省公司“一把手”已于兩日內陸續奔赴北京。這場大會事關國網新掌門人選。
彼時,外界關于候選人的猜測絡繹不絕。大唐集團董事長陳進行、華能集團總經理曹培璽等成為其中熱門人選。
十天后,謎底終于浮出水面。中組部相關負責人宣布,舒印彪正式升任國網董事長。此時,他已擔任該公司總經理整整三年。
舒印彪是1977年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學生。當年,積壓11年的畢業生井噴式涌向考場。這位19歲的河北農村青年沖出重圍,考入華北電力大學電力工程系。
電力行業在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至關重要。但彼時,中國深陷缺電困局,而大洋彼岸的美國也剛剛經歷紐約大停電。巨大的缺口需要大批優秀人才參與建設。
舒印彪求學的華北電力大學素有“電力界的黃埔軍校”之稱。原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史玉波、原華能集團總經理李小鵬、國網總經理辛保安、南方電網總經理曹志安等電力巨擘均出自該校。
不過,即便在人才濟濟的華北電力大學,舒印彪也是其中佼佼者。1982年,他被分配到原水利電力部,開始了他長達20年的電力調度生涯。
國家電力調度通信中心是電網系統的核心部門之一。這份工作非常考驗工作人員對緊急狀況的預警及應急處理能力。
在這個相對封閉低調的圈子,科班出身的舒印彪穩扎穩打,一步步成長為該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而國調中心也在數次改革后被劃入原國家電力公司。
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大幕拉開,原國家電力公司被拆分為五大發電集團和兩大電網公司。此前一年,舒印彪調往電網建設部。國網成立后,他隨之上任該公司工程建設部主任兼電網建設分公司總經理。
在國網,舒印彪歷任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于2013年升任總經理,成為副手。
不過,這位電力航母新掌舵人所面臨的外部形勢已悄然變化。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全國用電量增速劇減,降電價成為不可推卸的政治任務;新電改啟動,國網面臨更嚴格的監管與更激烈的競爭;中國能源結構轉型加速,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裝機對電網提出新的挑戰。
錯綜復雜的局勢,要求掌舵人在推動國家電改與維持公司穩定和發展之間尋求平衡。
如果沒有后來華能時代的海闊天空,舒印彪留給歷史的將會是一個怎樣的背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