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
□ 特約記者 王恩博
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克服疫情嚴重影響,全年銷售逆勢增長超過10%,成為促進消費和汽車產業轉型升級重點。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Stephan Wöllenstein)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將塑造電動出行和汽車數字化趨勢。
提起外國品牌小轎車,許多經歷過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人都會想起三個字——“桑塔納”。這款大眾旗下經典車型于1985年進入中國市場,是中國制造的第一款合資汽車。
馮思翰感慨,從20世紀80年代在合資領域小試牛刀,到21世紀初期不斷對外開放,個人汽車消費井噴式增長,不斷開放的市場環境推動中國消費升級,中國汽車市場也得到空前發展。過去近40年里,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取得了近20%的市場份額,甚至一定程度上成為中國汽車市場發展趨勢的縮影。
去年以來,全球汽車市場受疫情影響遇冷,但中國依然堅挺。截至2020年底,中國汽車保有量達2.81億輛,是全球第一大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市場。
馮思翰表示,投資和出口增長帶動了市場V形反轉,中國汽車市場隨著宏觀經濟恢復逐步復蘇。去年第二季度開始,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的銷量也呈現迅速回升趨勢。
他還注意到,中國交通運輸部近期發布了一系列措施,旨在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產業化落地。“由此可見,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汽車不再只是愿景,而在逐步接近現實。中國不僅將長期保持世界汽車產業強國地位,也會塑造電動出行和汽車數字化的趨勢。”
不過,新能源作為一種新生事物也受到不少詬病。尤其電動車充電不便、續航不長的缺點,讓部分消費者望而卻步。
馮思翰分析,目前在充電基礎設施布局中有兩個問題:一是相較于加油站,充電站覆蓋密度不夠;二是充電車位很難保證。他認為,盡管技術上電動車能夠達到更長續航里程,以戰略角度看,超長續航里程并非唯一選擇。完善電池技術和充電基礎設施,做到平衡發展,將是更好的解決方案。
在新能源成為大勢所趨的背景下,中國汽車市場蘊藏巨大商機。中國亦通過擴大開放、改善營商環境等舉措,主動與世界分享這一機遇。
“中國政府逐步放開合資企業股比限制、擴大市場開放程度的政策,讓外資企業擁有更多在華投資發展機會。”馮思翰介紹,大眾汽車集團此前購入江淮汽車母公司江汽控股50%股份,并增持江淮大眾股份至75%。2020年12月,隨著大眾汽車集團增持江淮大眾股份至75%投資交割完成,合資企業正式更名為“大眾安徽”。
馮思翰說,中國在切實履行改革開放承諾,大眾也會進一步加大在新能源市場的投入力度,利用好改革開放帶來的機會,對中國市場進行進一步探索。
日前中歐投資協定如期完成談判,成為中國擴大開放的又一注腳。馮思翰認為,協定將重新平衡歐中雙方經濟關系,充分改善歐洲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準入條件,相信公平競爭必將激發創新活力,促進并推動雙方彼此投資與增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