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深圳,依舊陽光和煦。在光明區公明核心片區一街道內,僅幾名工人、幾輛“小黃車”、一圈圍擋,一間簡易“手術室”就此形成,液壓復位、不銹鋼套預處理、紫外光原位固化等修復過程都被管道檢測機器人的鏡頭一一記錄,一場針對地下管網的“微創手術”正在緊密鑼鼓地進行。
這是電建生態公司所屬光明公司在建項目運用非開挖管道修復技術的施工一景。與往常不同的是,這次管網修復施工,少了“鐺鐺鐺”的路面破除與開挖噪音,少了白色圍擋半幅封路,少了車輛擁堵、出行不便的“鬧心”。與以往“大陣仗”施工場面相比,小圍擋、短距離,也不進行開挖作業,這樣的施工方式讓周邊居民紛紛點贊。
施工現場負責人耐心地向圍觀的居民解釋:這是非開挖修復技術,不開挖就可以修補地下的管網。別看動靜不大,修復效果卻不差。而且對周邊群眾的出行生活影響小。 “原來不破路也能修好管道!”“以前在修管道,動不動就挖路,電鉆聲吵得人耳朵疼,現在既沒了噪聲,又不封路,還能把管道修復好,這可是一舉多得啊!”
“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關鍵在排口,核心在管網。”在城市建成區解決黑臭水體的核心是解決管網問題。地下管網是城市的生命線,分布于城市地下空間的立體管線網,四通八達、盤根錯節。城鎮地下老舊管網具有缺陷數量多,缺陷等級高,建設質量低等問題,修復難度大。非開挖管道修復技術在國外已經有近40年發展歷程,其具有綜合成本低、施工安全性好、施工周期短、交通影響小等優勢,在不影響城市環境的前提下,能夠達到快速修復地下管道的目的。對于環境友好、適應城市施工的地下管道修復技術的探索、研究及應用是當今及未來城市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茅洲河光明段北岸干管修復工程中,光明消黑總包部選取了污水干管W64井至W65井段(9W76至9W77段),全長23米,全段變形4級的DN600PE管,作為非開挖修復實驗段,進行了“不銹鋼套+紫外光固化修復”,修復效果得到業主、項管等單位一致認可,并同意在工程中全面推行非開挖修復技術。從今年11月開始至2021年底,光明提質增效施工項目也將分批采用非開挖修復技術進行管網缺陷修復,以此來提高城區排水管網的暢通性,提高污水處理廠的進水BOD、氨氮濃度,實現改善片區水環境、提升城市形象及城市水平的目標。
非開挖管道修復作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