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2023中關村論壇在北京開幕,論壇將持續到5月30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論壇現場獲悉,本次論壇由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北京市政府共同主辦,主題為“開放合作·共享未來”。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在全球工程創新論壇上作了《中國實現碳中和和清潔空氣的協同路徑》的專題報告。論壇期間,賀克斌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采訪。
NBD:您提到要大力發展風光等新能源,如果要平衡風光的波動性,現在是不是可行的只有發展儲能?
賀克斌:不是這樣。集中式儲能應該說是一個保底方案,更多的是要用需求側來調動,比如虛擬電廠,像北京已經開始在做虛擬電廠的地方標準了。
有了虛擬電廠,電動汽車車主也可以往外賣電,假如以后電動汽車保有量非常高,就可以通過市場機制對電價進行調節,就像現在調節油價一樣。如果電價每個小時都在變,就會引導電動車主在風光資源不足的時候向外賣電。
比如天氣預報未來三天要下雨,光伏電價就可能上漲,車主可以提前把電動車充滿電,如果日常使用電量較少,用不完這些電,在電價高的時候,車主就可以賣出一部分獲得利潤。
這不只是一個設想,國家電網已經在北京做了兩年試驗,據統計,一個車主通過這種方式一年可能能賺4000元。我了解到現在一些比較大的民企在虛擬電廠方面已經做到300億市值的規模,所以這是解決風光等新能源波動的一個非常大的方面。
第二,將來還有需求側的韌性調節。比如我們這棟樓的空調關20分鐘到半小時,大家不會覺得很熱,家里的冰箱關20分鐘食物也不會融化,如果能通過優化、輪流的方式操作,形成的電力資源與風光之間就可以互饋,所以通過需求側來調節會有非常大的潛力。
目前從總量算下來,一些專家比較樂觀,他們認為技術是現成的,交由信息、大數據采集等領域執行即可,但是電網專家還有一些顧慮。
我個人認為,國網相當于主力部隊肯定要保留,要承擔壓艙石的作用,但是之后它逐漸要承擔預備役的角色,一旦風光等新能源出現大波動,國網就要“放”電,穩定電價。但是要讓大家在微網系統上大規模試驗起來。現在國電投、國網、國電等央企也開始下場想要做一些微網的事。
另外,現在國家在推一些建筑整縣裝光伏,除了屋頂之外,還有側立面,側立面的建筑材料也有發電功能,包括窗戶等,現在有些民企已經開始在做這方面工作。我相信在迭代幾次以后,大規模的建筑材料也可以加入需求側的調節,安裝光伏設施后,將只有屋頂能發電變成六面體除了地面都能發電,這樣可用的電量會大大增加。
所以整體上對未來我是持樂觀態度的,技術上是有辦法的。
NBD:您說的這些都是微網,它是不是只能解決一些小范圍的波動?
賀克斌:通俗來說,就好像每個人都吃飽了,全社會也就不餓了。所謂的微網,就是比如這棟樓形成了一個微網,當每個微網都比較穩定的時候,全社會缺電的幾率就非常小。
NBD:去年有些地方水電缺乏造成供電方面缺口很大,這種情況能通過需求側的方式來調節嗎?
賀克斌:首先要搞清去年的實際情況。去年7月當時有些省份的蓄水標準已經超過了防汛標準,為迎接汛期放了一部分水,但是放水之后上游又沒有下雨,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要弄清水電省份電力外輸的具體情況。有些省份不是自己的電不夠用,而是疊加外輸因素后,造成了電力緊張。
實際上,到目前為止,有些省份的水電并沒有體現出綠電價格,還是按照正常的電價出售,將來如果我們形成全國一盤棋,形成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以后,去年那種現象都會有辦法解決。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