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布《沿海地區新型儲能項目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方案指出到2025年,江蘇省沿海地區新型儲能項目累計投運規模力爭達到250萬千瓦左右,到2027年,力爭達到350萬千瓦左右。
江蘇擬在沿海地區重點開展19個大型新型儲能項目的規劃布局工作,項目規模總計349萬千瓦,積極推進新型儲能科學布局,打造沿海“新能源+儲能”多元化應用示范區。
8月1日,天津市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布了《天津市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方案指出,到2025年建設新型儲能電站100萬千瓦。
文件特別強調大力發展電源側儲能,新能源企業配置儲能容量未達到承諾比例的,按照未完成儲能容量對應新能源容量規模的2倍予以扣除,直至全部解網。
積極發展“常規電源+儲能”,鼓勵煤電企業合理配置儲能設施,與燃煤機組協調配合參與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支持利用退役火電機組既有廠址和輸變電設施建設新型儲能或風光儲設施。
文件統一儲能電站建設標準,新型儲能電站應按連續充電時長2小時及以上,系統工作壽命10年及以上,系統容量10年衰減率不超過20%,鋰電池循環壽命次數不低于8000次,鋰電池儲能電站交流側效率不低于85%、放電深度不低于90%、電站可用率不低90%等一系列標準進行建設。中大型儲能電站應選用技術成熟、安全性能高的電池,審慎選用梯次利用動力電池。
儲能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中國儲能電池行業領先全球的優勢。而電池行業也是我國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型升級一個典型案例。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末就建立鋰電池領域第一個實驗室。除了科研機構,在企業里,寧德時代、比亞迪、力神、萬向集團等也在探索鋰離子電池的技術的不斷創新。中國具備完備的儲能電池產業鏈,其中正負極材料、隔膜和電解液的全球出貨量超過70%。
可以說儲能電池行業,我國目前處于絕對優勢地位,但還是希望可以產生一些共同的思考和討論:未來中國儲能電池企業的真正競爭力在哪里?自主創新對于解決卡脖子問題的價值大小如何衡量?未來電力行業對儲能不可或缺的新型電力模式建設如何思考和運行?未來儲能電池的價格和品質如何在新型電力系統達到一種平衡?(新能源打工gir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