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強勁的發展勢頭下,今年上半年,備受關注的光伏和儲能產業持續高增長。
截至8月31日,A股百余家光伏、儲能上市公司發布了半年報,且上半年的業績普遍報喜。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今年上半年,96家光伏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8056.4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7.51%;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48.41億元,同比增長25.53%。50家儲能概念上市公司(含儲能業務)今年上半年則實現營業收入6872.0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2.94%;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44.90億元,同比增長78.26%。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經歷了上游價格大幅回調的光伏行業,今年上半年產業的利潤中樞開始轉移,下游盈利能力顯著提升;儲能行業的增長預期則在上半年同樣得到體現,上市公司儲能業務的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政策的驅動、產業鏈價格的調整以及終端旺盛的需求,支撐著光伏和儲能產業高景氣度。”一位券商新能源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進入下半年,無論是光伏還是儲能行業,在持續降本增效的內在邏輯推動下,其增長趨勢還將繼續維持。
光伏產業利潤“向下”增長
縱觀上半年國內上市光伏企業的業績表現,典型的變化是,產業鏈下游的盈利能力勝過上游。
最典型的環節莫過于硅料端。經歷了價格高企的紅利期后,頭部硅料企業利潤增速放緩。財報顯示,通威股份、協鑫科技、新特能源以及大全能源今年上半年分別實現凈利潤132.70億元、55.18億元、47.56億元、44.26億元。這其中,僅通威股份凈利潤維持正增長。但值得肯定的是,受益于旺盛的需求,三家硅料龍頭企業上半年的銷售規模集體攀升,促使其營收規模保持增長——報告期內,通威股份、協鑫科技、新特能源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40.68億元、214.53億元、177.5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75%、36.76%、20.30%。大全能源則遭遇營收和凈利潤的“雙降”,其上半年營收規模更是低至93.25億元,成為四家硅料龍頭企業中唯一一家半年度營收低于百億的企業。
當產業鏈上游價格回歸理性之后,部分硅料企業隨之開辟業務新的增長點。例如,通威股份今年下半年強化了一體化程度,試圖為組件業務規模的提升打好基礎。
事實上,當前下游組件企業普遍開啟了一體化模式,并且在今年上半年,不少組件企業凈利潤呈現翻倍式增長。
財報顯示,在主要一體化企業中隆基綠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阿特斯今年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46.52億元、536.24億元、493.84億元、408.43億元、261.05億元,同比增幅均超過20%。但在凈利潤增長表現上,各家企業有所分化——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和阿特斯凈利潤增幅均超過100%。
組件端盈利的改善,是上半年光伏產業鏈利潤“向下”增長的最好體現。除了組件環節外,電池環節的盈利水平同樣有所提升。
作為A股電池片企業的代表,愛旭股份、鈞達股份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62.49億元、94.2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5%、112.83%;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3.09億元、9.56億元,同比增長119.60%、250.23%。
針對電池片環節利潤大增,上述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2021年和2022年,國內光伏電池產能擴產力度相對于其他環節較小,致使高效電池階段性供需格局得到轉變。此外N型電池當前市場供給不多,存在明顯溢價,享受階段性技術紅利。”不過,該分析師也認為,考慮到目前N型電池環節規劃產能迅猛提升,倘若這些規劃產能最終實際落地,預計到明年電池片環節競爭格局將再度改變。
儲能業務成為“第二條增長曲線”
儲能,橫跨鋰電池、電力電子、熱管理及消防等諸多行業。
可以說,儲能是今年上市公司財報披露期間最亮眼的板塊之一,更多企業從今年開始將儲能業務單獨列入公司財年報披露的業務單元中。
“光伏系”是儲能賽道上的有力競爭者,新的業績增長點也已經打開。
“公司大儲業務已簽訂訂單金額超過21億美元,為2024年大幅提升規模打下基礎。”在8月23日的中報業績交流會上,阿特斯董事長瞿曉鏵表示。
天合光能在半年報中披露,其儲能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超過200%,具備儲能電池、直流電池艙及交直流產品組合產能預計到2023年年底可達12GWh,到2024年二季度末有望達到25GWh。
電池環節,以“鉛酸系”南都電源和天能股份為例,均取得不錯的收益。
天能股份上半年的主要營收支撐來自鉛蓄電池業務,得益于鉛炭儲能需求增長,上半年天能股份完成鉛炭電池業務收入約2.37億元,同比增長208.94%。鋰電業務方面,儲備大儲、工商儲等業務市場收入約為3.71億元。
南都電源在電力儲能板塊營收同比增長494.75%,毛利率同比增加3.54個百分點。其中國內儲能系統毛利率為17.69%,國外儲能系統毛利率更是達26.43%。
逆變器股今年上半年的表現更是一騎絕塵。陽光電源2023年上半年盈利43.54億元,同比增長383.55%。這也意味著,僅是今年前六個月,該公司的凈利潤就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凈利潤。另一家逆變器廠商上能電氣同樣受益于光儲業務的發力,上半年實現營收21.77億元,同比增長416.58%;歸母凈利潤1.35億元,同比增長488.54%。
不止于此,涉足儲能消防和儲能熱管理的企業也在這一火熱的賽道上找到了新的增長立足點,即便這些部件在整個儲能系統中的成本占比僅是十分之一的比重。
同飛股份在儲能溫控領域的營業收入約為2.49億元,這占其上半年總收入的35.32%。“儲能行業迎來快速且持續的增長,公司憑借多年的技術積累,為儲能領域客戶匹配了相關液冷和空冷產品。”公司公告談到。
大手筆投資儲能的企業不在少數,包括協鑫集團、盛虹集團、寶豐集團等大型化工制造類企業開始頻繁以“百億級”的大手筆投入儲能的全產業鏈布局。
今年上半年,資本市場愈發活躍,儲能企業迎來IPO熱潮。今年多起儲能融資事件的金額都在億元以上,上半年融資總額達到734億元(僅統計披露具體金額的融資事件),多家產業鏈企業上半年進入上市進程或完成上市。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