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湖南湘江新區虛擬電廠上線運行,成為我省首家實體運行的虛擬電廠。目前,該虛擬電廠已接入資源運營商12家,容量30萬千瓦,實時可調能力相當于1臺小型火電機組。
沒有廠房,也沒有發電機組,如何發電?電從何來?
集零為整的“云端電廠”
“虛擬電廠,顧名思義就是虛擬化的發電廠,不是實體電廠,而是參與電網運行和進入電力市場的能源供給、協調管理系統。”
湖南湘江新區虛擬電廠負責人介紹,虛擬電廠通過信息、互聯網技術等,將海量分散的小型可再生能源發電單元、儲能設備、可控負載以及電動汽車等零電資源整合起來,并加以優化控制,參與到電網調度。
一間操作室、一間機房、一間數據設備室……在國網長沙湘江新區供電公司的虛擬電廠管理中心,記者見到了虛擬電廠的真面目——不同于傳統電廠,虛擬電廠既沒有廠房也沒有發電機組,一個巨大的電子屏上集納了發電控制、虛擬機組、發電量、市場交易等全部信息。
從經濟角度來看,傳統電廠需要巨額投資用于建設廠房和發電設備。虛擬電廠省去了土地購置、廠房建設、設備發電等費用,采用先進的控制技術、物聯網技術與信息通信技術,將分布式電源、儲能與可調負荷等資源進行聚合管理,實現與常規電廠相同的“發電”能力,可謂是降低全社會用電成本的“云端電廠”。
上線運行當天,湘江新區虛擬電廠管理中心與長沙城發集團、長沙麓山投資控股集團、星電集團等13家虛擬電廠聚合商簽訂意向合作協議。
這座虛擬電廠迎峰度夏期間,預計可實時調節容量5萬至10萬千瓦,將在今年夏季用電高峰時派上大用場。
盤活資源實現多方共贏
我省本土一次能源稟賦不足,用電負荷季節性特征明顯,湖南電網用電負荷日最大峰谷差接近60%,全國第一。2023年,長沙電網最高負荷刷新歷史,達到1073萬千瓦,尖峰負荷持續30多個小時。
2023年底,我省出臺省級新型電力系統規劃綱要。湘江新區先行探索,在虛擬電廠領域出臺標準體系、技術導則和配套政策,圍繞“源、網、荷、儲”一體發展,構建虛擬電廠管理運行體系。
“作為國家級新區,湘江新區企業、項目云集,電力需求大。”長沙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虛擬電廠盤活全社會“源、網、荷、儲”各環節資源,市場化破解電網高峰負荷缺口大、自愿可調資源偏少的保供難題,可提升電網柔性調節能力。
“既能合理使用資源,還能降低用能成本。”在湘江新區虛擬電廠管理中心負責人看來,虛擬電廠可實現電廠、電網、用戶、虛擬電廠的多方共贏。
記者了解到,湘江新區設立200萬元虛擬電廠專項資金池,對全區范圍內符合條件的虛擬電廠運營商給予激勵。還將出臺虛擬電廠精準響應實施方案、管理辦法,不斷完善運營管理和交易模式,全力推進虛擬電廠管理中心實體化運營。
計劃到2030年,湘江新區虛擬電廠調節能力達到20萬千瓦,形成虛擬電廠完整產業鏈,助推我省能源轉型和實現“雙碳”目標。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王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