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將堅持科技創新,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新質生產力,并將持續加強前沿技術研究,助力我國鋰電池行業高質量發展。
引領鋰電池行業技術發展
近期,億緯鋰能子公司億緯動力參與完成的“大容量鋰離子電池精準制造核心技術與裝備”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據介紹,該項目攻克了異構電芯設計、寬幅高速制造、長程精確調控等一系列技術難題,創立了大容量電池的異構電芯設計方法,突破了寬幅高速制造工藝,攻克了液-固長程制造的智能聯動精確調控技術,確立了我國大容量鋰離子電池制造技術的全球領先優勢。
經專家鑒定,該項目整體制造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引領了大容量鋰離子電池精準制造技術發展。截至目前,項目團隊已獲得發明專利218件。此外,項目構建了大容量電池制造核心裝備與技術體系,裝備與產線廣泛應用于全球鋰電龍頭企業,市場占有率全球領先,進一步推動我國鋰電裝備從產業鏈“洼地”攀升至“制高點”。
作為全球鋰電池行業的龍頭企業,近年來,億緯鋰能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醫療電池等領域持續推動核心技術創新,并在多項核心技術上實現了自主可控和全球領先。
在動力電池領域,今年6月,億緯鋰能正式發布具備6C快充能力的大圓柱電池Omnicell(全能電池),充電5分鐘可續航300公里,在低溫環境下續航提升20%。此外,電池采用6.6倍的國標強度來保護底部,同時易拆解和高殘值使其能夠更好助力循環經濟,有望成為未來動力電池行業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在儲能電池領域,今年年初,億緯鋰能推出了全新一代Mr旗艦系列產品“Mr.Big”儲能電芯和“Mr.Giant”儲能系統。同時,公司在業內率先推出儲能專用大鐵鋰電芯,有效解決了大規模電站在管理、安全和經濟方面的多重挑戰。目前,公司規劃的行業首個單體規模最大的60GWh儲能超級工廠正在穩步建設中。
日前,2024年《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發布,億緯鋰能再次上榜,位列第329位,較去年大幅躍升45位。今年以來,億緯鋰能堅持以創新為引擎,緊抓全球低碳化、智能化的歷史轉型機遇,持續完善全球產業布局,“全球制造、全球交付、全球合作”體系優勢不斷增強。
“公司將秉承‘讓世界充滿前進的能量’企業愿景,在智慧生活、綠色交通、能源轉型等各個領域,提供更具差異化和競爭力的全場景鋰電池解決方案,為構建一個清潔、高效、萬物互聯的未來世界貢獻能量。”劉金成說。
加強前沿技術研究
億緯鋰能成立于2001年,2009年在創業板上市,目前已發展成為全球鋰電池行業龍頭企業之一。目前,公司已形成消費電池、動力電池、儲能電池“三駕馬車”并駕齊驅的業務結構。2023年,公司動力電池裝機量增長率全球第一,儲能電池出貨量全球第三。
科技創新是億緯鋰能的基因。自成立以來,公司堅守“以全場景鋰電池方案,加速萬物互聯”的企業使命,始終以創新作為核心競爭力,不斷推動鋰電池核心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2023年,億緯鋰能共投入研發費用28.71億元,同比增長26.97%。近年來,公司始終保持高強度研發投入,研發強度持續保持在6%以上。為持續保持技術領先優勢,公司積極開展固態電池、氫燃料電池、鈉離子電池、鋰金屬電池等前沿技術研究,并取得積極進展。
目前,億緯鋰能已完成Ah級軟包硫化物全固態電池樣品開發,完成了關鍵材料技術、生產制造工藝的技術儲備。按照計劃,公司有望在2026年實現全固態電池生產工藝的突破,推出高功率、高環境耐受性及絕對安全的全固態電池。到2028年,公司將進一步推出具有400Wh/Kg高比能量的全固態電池。
在鈉離子電池領域,億緯鋰能聚焦于長循環、低成本、高安全的儲能型鈉離子電池的研究,目前已經開始小批量送樣,客戶反饋良好。下一步,公司將進一步提升比能量,同時降低電池的成本。
此外,在氫能領域,億緯鋰能深耕陰離子交換膜(AEM)技術,掌握了AEM堿性膜的量產制備技術,并應用于多款氫能產品中。今年3月,公司推出全球首臺100kW AEM電解槽產品,標志著公司在綠氫制備技術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下一步,公司將持續聚焦AEM堿性膜技術及其相關產品的研發和生產,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創新。劉金成介紹,億緯鋰能以科技創新和構建極致制造標準體系為核心,打造高效可持續產業鏈、圍繞戰略任務科學布局、擴大高水平開放、著力提升客戶感知質量、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新質生產力。
在科技創新方面,億緯鋰能充分發揮研究院和技術中心研發優勢,打通“研發-制造-銷售-服務”順暢銜接通道,形成“顧頭顧尾”業務模式,將研發實力快速轉化為產品力,加快技術創新到成果應用轉化。
同時,公司創新生產要素配置方式,結合數字化、自動化制造體系建立極致制造標準體系,讓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實現技術質量雙輪驅動。
此外,億緯鋰能還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和有效整合產業鏈,在構建“研發-生產-銷售-回收-二次利用”循環經濟綠色產業鏈的同時,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來源:中國證券報 記者 武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