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14日發布《中國區塊鏈金融應用與發展研究報告(2020)》稱,區塊鏈在中國金融領域應用已初具條件,部分概念驗證應用已催生一定規模商用產品,在供應鏈金融、貿易金融、保險科技、跨境支付、資產證券化等場景中已形成了一些落地案例。
比如,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和人民銀行深圳中心支行牽頭發起、建設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貿易金融平臺,截至2019年8月已有近30家銀行500余家網點業務上鏈運行,業務量超500億元人民幣,有效提高了貿易融資效率。國家外匯管理局應用區塊鏈技術建設了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探索解決中小企業跨境貿易融資困難,截至2019年10月底,已累計完成應收賬款融資6370筆,放款金額超過400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小企業占比約70%。
據國際數據公司測算,2019年全球區塊鏈應用支出預計為27億美元,同比增長80%;2023年全球區塊鏈支出金額將達159億美元,并在2018年至2023年實現60.2%的年復合增長率。
報告援引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數據指出,截至2019年8月底,2019年區塊鏈投融資交易規模達20.28億美元,美國、中國、韓國、瑞士、加拿大是全球區塊鏈投融資金額最高的5個國家。
報告也提醒,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存在風險挑戰,譬如技術層面尚難以兼顧部分金融場景對安全、功能和性能的要求,業務層面尚存模糊地帶且應用創新缺少權威第三方評估等。為此報告建議:政策監管層面,要堅持“凡是金融活動都應納入監管”的原則,對于有違技術發展規律和損害金融秩序的不法行為和亂象,應保持高壓態勢,持續采取措施重拳打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