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從非主流走向聚光燈下,除了政策面“加持”,亦少不了互聯網“大廠”前赴后繼的投入助推。
在大廠區塊鏈之路上,螞蟻金服自2015年以“興趣小組”的組織形式入場,到2016年底建立起獨立團隊。得益于前期多年不計成本的技術投入,以及基于支付入口優勢對線下各類場景的觸達與理解,螞蟻金服的區塊鏈探索三年時間內在50多個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場景落地,并立下“不讓任何一個實體產業在數字經濟時代掉隊”的Flag。
這究竟是不是一句“大話”,或許還需要時間驗證,但阿里經濟體豐富的生態資源和支付寶觸及的龐大產業橫截面,確實為螞蟻金服的區塊鏈探索提供了絕佳土壤。作為螞蟻金服團隊中最能“燒錢”的人,螞蟻區塊鏈團隊負責人蔣國飛堅信:2020年將是產業區塊鏈開場,千萬日活的應用將走入大眾,產業爆發的真正拐點也不會太遠。
他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螞蟻金服在區塊鏈上的探索未來將進一步側重生態聯合、進一步推進商業生態形成、進一步脫虛向實,組織人和更多產業找到標桿應用是關鍵。
解決最底層的信任
《中國經營報》:螞蟻金服的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連續三年排名全球第一,甚至還一度引發業界對專利申請的一些爭論。我們應該如何科學判斷一家機構區塊鏈業務的實力?
蔣國飛:區塊鏈領域和其他技術一樣,發展階段不同,考量的指標或呈現的技術形態都不一樣。比如2019年是商業化加速的一年,我們要看應用落地是否真的解決了行業痛點,以及在這之前是否有足夠的技術儲備。
最新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4月17日,阿里巴巴(支付寶)全球區塊鏈專利數累計2344件,覆蓋16個國家,連續三年是全球NO.1。其中62%是核心專利,在底層,共識算法、隱私保護、管理、存儲;38%是聚焦業務邏輯。不管是分層架構還是規模化系統、跨鏈、存儲、密碼、硬件隱私保護,各個環節都需要極大投入,專利因此產生。我們申請專利本質上不是為專利而專利,而是聚焦核心技術深化過程之中,自然而然產生的“知識”。
想真正做成規模級區塊鏈應用,涉及底層很多基本技術。海量的流量需求逼著我們思考。目前螞蟻金服區塊鏈平臺可以支撐“10億賬戶×10億交易量”,是生產級的平臺,可以支撐全天10×10的平臺系統,并實現每秒10萬筆跨鏈信息處理能力(PPS),這些組成了商業化加速的前提條件。
《中國經營報》:除了在專利申請數量上,你們技術落地場景也比較多。螞蟻區塊鏈在選擇落地場景時的原則是什么?哪些場景是可用可不用,哪些必須用?相較于其他時間軸、數據庫這類既有技術,區塊鏈的局限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哪里?
蔣國飛:螞蟻區塊鏈被廣泛應用于供應鏈、物流、城市治理、醫療等行業。目前已經落地近50個場景,在區塊鏈+新零售、區塊鏈+公益、區塊鏈+政務民生等領域都有很深入的創新實踐。
螞蟻金服在區塊鏈領域的“三做”“三不做”原則。要做的包括 :第一,是對社會有價值的事情;第二,專注于區塊鏈的技術特別是在應用中的技術障礙需要消除;第三,建立區塊鏈生態,希望和生態伙伴一起做區塊鏈。不做的包括:第一,不做空氣幣;第二,不做違法技術應用;第三,不做不利于用戶隱私和數據安全方面的行為。
區塊鏈不可替代之處,也是它最有魅力的價值,是解決規模化復雜協同最底層的信任。這也是極大提高協同效率、極大降低協同成本的前提。
我們發現:凡是流程復雜、效率低下的辦事場景,都是信任缺失的地方。從我們目前落地的案例看,絕大多數是協同節點多、鏈路長的場景,落地效果證明:區塊鏈技術能極大提高協同效率,極大降低協同成本,從而助推了協同的規模化和復雜化。
展開來說,基于時間軸數據庫的技術只能解決事后的問題,可以理解為如果出了什么問題找證據是可以的,但你解決不了事中的問題。共識的本質是在事中,就是中間,比如說交易發生的一秒,是需要共識的,那個節點要達成一致,否則走不到下一步。
傳統的方式是,錯誤已經發生了,記下來去追溯,這是不同的:一個是你把所有東西記下來,如果出了什么問題我去追溯,但事情發生了;一個是在事中以共識機制防止這個事情發生。解決互聯的問題有很多技術,回到區塊鏈本質,還是為了解決信任構建機制。
區塊鏈產業中有不同分工,螞蟻的核心是做平臺,打造自主可控、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的金融級區塊鏈平臺。
《中國經營報》:場景落地上,在對抗疫情的戰役中,很多觀點認為區塊鏈在很多相關場景上的解決方案“遲到”了,比如疫情的追蹤預警、醫療物資的分配、善款的流向,你怎么看?
蔣國飛:遲到之說,也可以看作另一種期待。我們也看到各方在呼吁使用區塊鏈技術,這說明越來越多人在理解這項技術的實用價值,另一方面,它在發揮更大范圍的產業協同價值上,剛剛開始。
在此次“全民戰疫”中,從采集信息、疾病防控到物資調配,區塊鏈技術已經有了很多新的應用場景。
例如信息疾病的防控,區塊鏈所提供的不可篡改、可信、可追溯的能力,得到了應用。今年2月山東財經大學與螞蟻區塊鏈合作開發的“區塊鏈疫情采集監測系統”正式部署線上運行,可以分布式在線搜集確認在校學生和教職工的健康狀態以及外出情況。
再比如,物資調配及分發上一度遭到民眾質疑,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信息發布不夠及時,也不夠透明,缺乏公信力,而區塊鏈技術的“時間戳”,可以記錄物資流轉信息,讓捐助變得透明,這方面我們也已經有案例實踐。
根據商業需求選擇平臺
《中國經營報》:我們注意到,百度、京東、微眾的區塊鏈都做了底層開源,螞蟻區塊鏈在開源方面怎么設想的?從行業角度講,開源的出發點是什么?另一方面我們關注到螞蟻推出了開放聯盟鏈,你怎么看待底層開源和應用層開放的關系?這個開放聯盟鏈和Baas平臺服務的關系是什么?
蔣國飛:螞蟻金服平臺上是支持開源的,我們是一個平臺支撐N個應用,今天我們提供開源和不開源兩種選擇。螞蟻區塊鏈堅持自主創新,也支持其他區塊鏈平臺。開源的結果有好有壞,不必過于糾結于平臺是否開源,而是要根據商業需求選擇需要的平臺。
(與開源相比)螞蟻提供開放平臺、開放生態、更好標桿應用跟整個社會分享,可能對產業發展要重要得多。很多人在尋找區塊鏈的核心價值,這個價值里怎么組織人和更多產業找到標桿應用是關鍵。
目前螞蟻區塊鏈BaaS平臺已通過跨鏈服務,實現了內部的互聯互通,同時也可以通過智能合約和跨鏈服務,對于外部的互聯網上的可信數據源進行訪問。
我們在全球業界是第一次推出開放聯盟鏈,開放聯盟鏈是介于聯盟鏈和供應鏈間的一種區塊鏈,與面向企業級的BaaS平臺相比,螞蟻開放聯盟鏈更側重面向中小企業和開發者,開發門檻更低,可以低成本獲得使用權。開放一直是螞蟻很堅定的方向,我們未來還會升級開放策略,進一步把螞蟻區塊鏈技術開放給全行業。
《中國經營報》: 螞蟻區塊鏈業務有營收的KPI嗎?商業模式是怎樣的?是如何做產品化輸出的?客戶比較喜歡什么樣的服務?
蔣國飛:盡管我們當下進展還不錯,但還沒有急于談收入。區塊鏈和產業實現規模化的融合才剛剛開始,我們更多考慮的是未來能給用戶、客戶帶來多少創新、多大改變。阿里投入新領域、新技術都是這樣,讓別人的生意更好做,我們也會活得好。
《中國經營報》:與原生區塊鏈公司相比,大廠進軍區塊鏈的優勢和劣勢在哪里?路徑打法有何不同?行業協作上一般如何分工?
蔣國飛:大公司有更多技術能力、整合能力、生態鏈接能力,我們不認為區塊鏈行業進入了競爭的階段,我們需要更多朋友一塊做,包括友商,也歡迎更多生態合作伙伴開發各種各樣的應用。
《中國經營報》:區塊鏈從一開始就有兩類陣營:公鏈和聯盟鏈、或者說幣圈和鏈圈,一部分人認為沒有激勵機制、沒有token的區塊鏈并不能達到顛覆性的價值,你怎么看這個問題?螞蟻聯盟鏈應用案例中,是如何讓各方參與進去并獲得價值回報的,怎么去建設這個治理機制?
蔣國飛:區塊鏈涉及N方,構建過程中可以看到行業協作各方價值。產業區塊鏈清晰以后自然而然會產生更多標桿,這時候拐點就會出現,有點像極限路徑,局域網也是逐步深化走向價值互聯網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