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3年以來,伴隨著新能源國補退出,以及特斯拉宣布大幅度宣布降價。大多數國內新能源車企,都感到了一絲寒意。
此般情境下,造車企業零跑汽車卻高調地喊出了“已做好準備有信心打贏價格戰”的口號。不止于此,在2021年7月,創始人朱江明曾喊出了“3年智能化技術超越特斯拉”的口號。
近期,《大道直行》對話朱江明。3年時間的一半已過,零跑汽車的“成績單”如何?他的目標能實現嗎?
哪個局部,能超越特斯拉?
相比于李斌、李想、何小鵬等造車新勢力的一把手,朱江明身上的互聯網氣息要少得多。但如果要比起技術的基因,他卻不輸于前幾人。
在2015年創立零跑汽車之前,朱江明曾任職于大華股份,擔任CTO一職,長期專注于安防產品底層技術的研發管理。之所以進入汽車行業,除了看好未來15-20年間中國汽車工業崛起的趨勢之外,同時也摻雜著一些大華股份“造車”的使命。
在朱江明看來,參照安防行業的發展路徑,2002年大華股份起步之時,這個市場幾乎被德國和日韓的幾家大企業瓜分殆盡,但15年之后,國內企業則占據了60%—70%的市場份額,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在全球視頻監控市場分列一二位。同樣,他預測在15—20年以后,國內的汽車行業也一定是這樣的局面。
基于這一番判斷,在2021年7月,零跑汽車T03車型下線,公司正式擁有智能汽車整車研發及制造的完整產業鏈后,朱江明喊出了要“3年智能化技術超越特斯拉”的口號。
“智能駕駛我們本來就是走在最前面的,目前3年時間還沒到,我們還是有信心2024年至少在一些環節上超越特斯拉”、“隨著國外新能源車企的光環逐漸消退,國產新能源車企的競爭優勢正不斷凸顯。為什么其他廠商的價格就一定要比零跑貴10萬-20萬呢,沒這個道理。”朱江明表示。
為什么有信心打贏價格戰?
據乘聯會公布的2022年度新能源銷量數據,2022年1-12月份,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為567.4萬輛,同比增長90%。其中,增長超過100%的車企有7家。除比亞迪和吉列兩家傳統車企外,零跑汽車的年增長率是147.6%。
能夠取得快速的增長,與零跑汽車的技術有著密切關系。
朱江明稱,目前,零跑汽車的零部件自研率達到70%以上。以10萬元的成本計算,70%的自研率意味著有7萬元的部分來自零跑的自研技術,如果這部分技術外購有10%的毛利空間,那么零跑的汽車就比其他廠家有7000元的價格優勢。
“顯而易見地,隨著規模越大,所產生的價差會更大,平攤更多的研發成本。用戶花同樣的錢,就可以買到更好的配置、更好的產品。”
在他看來,零跑從創業之初就開始強調全域自研,核心零部件全部自制,這一舉措讓公司有了更加充分的競爭優勢,也讓公司在新能源退補、特斯拉降價等外部環境的影響之下,更加有了充分的信心去打贏價格競爭戰。
“未來中國的消費趨勢是,汽車將成為一個代步工具,而不是身份象征。”朱江明表示。據他介紹,零跑汽車的目標是“要做用戶的代工廠”,致力于為用戶打造平價、舒適的乘用車,而不是不以追求高毛利為目的。
新能源車市場,中企勝出概率有多大?
伴隨著汽車行業電動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電動汽車好用且使用成本低,整體優勢大于劣勢的基本屬性,也獲得越來越多的人員認可。業內預判,到2025年,電動汽車的銷量將可能占到國內汽車年銷量70%—75%左右。
未來有多少玩家能夠勝出呢?在朱江明看來,雖然具體的數據無法預測,但總體而言——未來中國車企勝出的概率很大。
“目前全球有接近1億輛車,每年新增9000萬輛,但全球車企前20強中還沒有出現中國企業。在新一輪的新能源車浪潮中,前排玩家卻大多是中國車企,這說明中國的企業都很有機會。”朱江明表示。
在朱江明看來,汽車產品的特點就是周期很長,傳統車企開發一輛汽車,要5年以上,國內也需要30個月。周期的拉長,決定了競賽過程更長,汽車行業的競爭仍將長期持續。
“因為推出新品才有機會互相超越。大家一直都說汽車是一個長跑,我們2015年成立到現在跑了7年才做了11萬輛,未來的路程會很長。”朱江明表示。(作者:周文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