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蓄能電廠全停檢修,修試公司員工在緊固水輪機導葉定位螺母。 南網傳媒全媒體記者 周志旺 攝
修試公司員工在進行球閥下游密封投退管路回裝。 南網傳媒全媒體記者 周志旺 通訊員 黃中杰 攝
■ 數說
人才
修試公司現有南網工匠1人、南網創客5人、技術技能專家55人、PMP項目管理資格認證36人、體系審核員64人、技師/高級技師58人、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資格131人(含正高級1人)。
效益
通過實施“集約化、專業化”改革,5年共產生直接經濟效益約1.3億元,其中節省人力成本超過3000萬元。預計2020年至2030年,每年將持續產生不低于3000萬元的直接經濟效益;2030年以后(按調峰調頻公司新增1000萬裝機容量計),每年將持續產生不低于5000萬元的直接效益。
“‘全國大型水電廠水輪機檢修工職業技能競賽個人第一名’‘全國電力行業領軍人才’,你這兩項榮譽可為我們修試公司增色不少。”日前,在調峰調頻公司檢修試驗分公司(以下簡稱“修試公司”)的榮譽墻前,該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張明華將王志楠獲得的榮譽鄭重地放在了展覽架上。
作為調峰調頻公司所屬各蓄能發電公司生產設備類資產管理者、檢修實施者、技術創新者,修試公司堅持專業化、集約化道路,以集約提效率、以創新破壟斷、以專業護安全,打造調峰調頻公司電源發電資產維修管理品牌,成為了南方電網區域內調峰調頻電廠安全穩定運行的護航者。
1 集約 以集約提升效率
對設備的管理制度不一、流程各異,對設備檢修維修又各施各法,導致設備管控水平高低不齊、設備可靠性也存在較大差異……2009年,修試公司成立。2019年,調峰調頻公司生產管理模式深化改革,修試公司全面履行調峰調頻公司蓄能電廠生產設備類資產維修管理者職責。
改革的動作總是會引來質疑,對于把一部分生產人員從電廠劃出去搞集約化,每個人因為崗位不同、視角不同、損益不同,贊成反對聲皆有。這給修試公司帶來了不小的壓力,而能夠化解壓力的唯一的途徑就是用成績來證明。
“我們的任務就是整合好人才、物資、技術等核心資源,確保所有生產設備類資產安全穩定高效運行。”修試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張明華介紹,為當好調峰調頻公司蓄能電廠生產設備類資產維修管理者,修試公司立足資產管理者、檢修實施者、技術創新者三大角色,他們堅持集約化、專業化發展路徑,以全生命周期管理代替了原有的“分段式”管理,實現了調峰調頻公司在運蓄能發電公司生產設備類資產的維護、檢修、試驗、技改等全生命周期全過程管理和實施。
“以前每4臺機組的檢修人員平均約25名,5個東部在運電廠27臺機組共需約169人,集約后只有139人了,節約了30人。除此之外,各方面的成本也節約了不少。”在設備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礎上,修試公司推行了集約化管理。據修試公司副總工程師李貽凱介紹,該公司主要采取了人員、服務和設備運維三個方面的集約管理,通過檢修專業人員集約化管理,提高人力資源利用效率,節約人力成本。通過集中檢修,培養專業化人才隊伍,形成專業化的技術能力,從而提高檢修試驗自主能力,降低修理成本。通過實施集中采購,降低采購價格,有效降低外委費用。
“以前在一個電廠就守著4臺設備,現在5個廠輪著跑,不同廠家的設備看得多了,懂得也就比以前要多。”修試公司機械檢修部主任雷煥基認為,集約化管理帶來的好處之一,就是能接觸的設備更多,故障修復經驗更豐富,所以專業技能提升更快,綜合技能也更強。
“上次深蓄3號機組11號磁極引線發現貫穿性裂紋,我們抽了14人的專業隊伍到現場,很快就處理完了故障。”據修試公司自動化檢修部主任楊銘軒介紹,實施集中維修后,不僅實現了對設備的統籌管理、優化調配,實現設備緊缺時的調配借用,還可以對人員進行集約管理,對重大故障可以集約人員進行集中攻關。“同類故障只要在一個地方發現,我們就可以在其他廠也排查,進行處理,這樣就避免了同類故障的頻繁發生。”楊銘軒說。
2 創新 以創新打破壟斷
“以前讓國外廠家來修設備,除了要支付不菲的服務費,還要將就他們的時間,尤其是他們作業時,常常將現場圍蔽起來,不讓我們看。”提起這種技術封鎖行為,修試公司電氣一次檢修部主任曲曉峰依然耿耿于懷。
2020年初,正當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時,曲曉峰和他的同事在廣蓄電廠發現了充油電纜漏油。“一天漏1升多油,再漏下去,機組要停下,出不了力。”曲曉峰立即和廠家聯系電纜修復事宜。
這條長500米的電纜,垂直高差200米,為世界之最。底部承受的壓力超過20bar。面對疫情,作為廠家,耐克森線纜有限公司來不了人,而有這方面工藝經驗的中華電力也不能明確派出技術人員。“最可靠的就是自己上。”張明華對檢修團隊提出要求。
“以前沒搞過,搞出問題了怎么辦?這可關系電廠的安全穩定運行。”有些人心里不太自信。
“不突破、不嘗試,那就永遠不會。不行,必須沖上去自己干。”針對部分人的擔心,張明華說:“你們負責吃透工藝,黨委會最終決策。”
打消大家的疑慮后,由電氣一次檢修部輸電班高級作業員、一級助理技能專家于紅彬、高級作業員吳俊鋒領銜的5人技術攻關小組成立。
打磨、焊接、耐壓測試、復盤討論……6個多月、180多天的時間里,修試公司實訓車間的電纜終端修復臨時模擬訓練平臺前,攻關小組成員每天都起早貪黑。修復過程全程需要精細地將溫度控制在130℃—150℃之間,為確保試驗環境最大限度接近現場修復環境,攻關小組不敢開風扇、空調,每天都熱得汗流浹背。經過反復試驗、測試,攻關小組終于熟練掌握了鉛封技術,通過了修試公司黨委組織的技術鑒證,并成功完成了廣蓄電廠2號充油電纜修復任務。
這次自主修復,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在該領域的空白。為激勵這種創新精神,修試公司決定對攻堅團隊兌現獎勵,當簽報流程走到張明華手上時,張明華把“重獎10萬元”里面的“重”字去掉,“以后我們還會有很多技術突破,也有更多的高峰要去攀登,獎勵可以是50萬元,甚至100萬元。”
“我們以后可能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到時就和你們合作。”瑞士布魯克電纜廠在修試公司做產品回訪時,聽說他們攻破了充油電纜修復技術,立即向修試公司提出了電纜維修合作意向。
這次突破后,該公司又繼續攻堅,在油浸式變壓器主變套管更換、500千伏GIS斷路器間隔M5大修、機組出口斷路器等設備的檢修核心技術要領掌握方面,突破了國外廠家的“卡脖子”技術壟斷和封鎖。這其中,修試公司突破了GIS大修試驗關鍵技術后,在2020年12月受邀承接了浙江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GIS交流耐壓試驗技術服務項目,并于今年2月4日順利完成該電站1號、2號主變變高間隔GIS交流耐壓試驗,通過首次承接對外業務,修試公司成功實現了“走出去”戰略的第一步。
3 專業 以專業守護安全
為提高員工的專業技能水平,修試公司建立了以需求為導向的專業化人才培養體系,強化人才發展與生產業務、公司效益和公司發展戰略對接。他們積極搭建與利用創新工作室、實驗室等發展平臺,發揮技術技能發展通道的作用,為人才發展提供支撐。
“我們理了一下家底,220多個員工中,20%是攻關型人才。同時,17個專業的設置也讓我們具備了運維所有設備的能力。”張明華認為,要想當好調峰調頻公司蓄能電廠生產設備類資產維修管理者,必須要有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作支撐。只有提高專業技能,成為行家里手,才能管好設備。
2020年9月,全國大型水電廠水輪機檢修工職業技能大賽在劉家峽水電廠開賽,修試公司派出的參賽隊在與其他36支隊伍的PK中,獲得了個人第一名和團體第二名,該公司員工王志楠以個人第一名的成績被授予了“全國電力行業領軍人才”稱號。南方電網公司相關領導聽聞消息,說了3個詞:振奮、感動、欣喜。
2020年,修試公司還有一大收獲。該公司員工吳昊獲得了“南網創客”稱號。“‘南網創客’評選四屆來,我們每屆都有‘創客’,如今已有5個了,還都在我們工作室。”談起修試公司獲得的各種榮譽,修試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鞏宇很自豪。鞏宇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現有成員34名,經過多年發展,通過建立寬闊的創新空間,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多方位內外技術交流,以解決安全生產實際問題為導向,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管理不斷開展技術創新,提升設備運行效益和工作效率,確立了“立足安全生產、致力科技創新、培育優秀人才”的團隊文化,為企業發展和人才培養提供了重要平臺,累計完成職工創新成果30余項,獲得國家專利近30項,完成設備技術改造約40項。2015年獲評廣東省勞模工作室,2017年獲評南方電網五星級工作室,并于同年獲得了“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授牌。
“除了常規的檢修,做GIS耐壓試驗、高壓電纜及戶外設備耐壓等核心試驗我們也不用‘外力’。電氣一次、機械、油化各類檢修及試驗項目的我們也有自主實施的能力。”據李貽凱介紹,隨著專業能力的提升,調峰調頻公司各蓄能電廠機組可靠性指標(機組啟動成功率、機組強迫停運小時、機組非計劃停運小時等),實現了穩步向好發展。2020年,生產設備消缺及時率超過99%,廣蓄、惠蓄、清蓄機組啟動成功率分別達到99.73%、99.91%、99.85%,均優于考核值,確保了機組“開得起、調得出、停得下”。
“以前,我們覺得就是個承包商,在夾縫中成長。但現在我們走出來了,這兩年成果不斷涌現,看起來突然迸發,其實是厚積薄發。”望著滿滿的一屋子的獎狀、獎杯,王志楠與同事們的喜悅正徐徐綻放。
■ 記者手記
人能篤實 自有輝光
讓任何人都滿意的改革路徑,是很難找到的,只能從集體的角度上以最優的方式去驗證、解決。修試公司的集約化、專業化道路就是如此。從各自散打到五指成拳,從單兵作戰到集團沖鋒,這是一種組織上的創新與顛覆,但顛覆不是企業發展的目的,成長才是。
從2009年檢修試驗中心成立到2019年集約化、生產模式改革,不同專業的人組合在一起,他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平臺更加開闊,其視野更加宏遠。以前熟悉一個電廠的設備就行,現在不局限各電廠的設備,督促自己去學習。在這里,討論、爭辯、質疑、互學成為常態,從自己的觀察中學習,向別人學習,這都同等重要。在工作中遇到困難后,以飽滿的學習力去獲取知識,讓自己的價值不斷做加法。
千金在手不如薄技在身。對于修試公司而言,技術創新就是他們行走江湖的絕技,也是公司成長必由之路。創新需要性格、勇氣和偏執;創新需要堅持、韌性、傻勁;創新需要嘗試,失敗、再試,再失敗、繼續試……
王志楠為了提高技能水平,每天早上6點起床開始復習,晚上11點集中學習結束后再挑燈夜戰;于紅彬團隊為了攻破國外的技術壟斷,不敢開風扇、空調,每天都熱得汗流浹背,經過6個多月的艱苦探索與磨練,突破了國外技術壟斷。還有一大批年輕人為了東部在運5個抽水蓄能電廠的正常運行,每年人均180天出差在外,甚至有人連續奮戰在一線37天……
任何一個當下都是自己生命的流淌,修試公司的年輕人選擇了最專注的心,做著最平淡的事,選擇了下笨功夫,打造底層能力。對每個人生命而言,能夠穿越歲月的鐵幕,無非是汗水換取的時間信約,按照自己的節奏完成人生的躍遷。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 延伸閱讀
破冰
攻關半年,突破高壓充油電纜終端修復技術
“電纜修好以后,至今沒發現有什么異常,證明了我們的修復質量是有保證的,即使剩下的3根電纜再出現類似問題,我們也不用求人了。”日前,看著正常運行的廣蓄B廠500千伏2號充油電纜,修試公司高級作業員、一級助理技能專家、充油電纜修復工作負責人于紅彬很欣慰。
2020年年初,工作人員檢查時發現,廣蓄B廠2號充油電纜有漏油故障。500千伏2號高壓充油電纜是廣蓄B廠的主要高壓輸電設備,擔負著洞內和戶外設備電能傳輸的重要職責,該電纜垂直落差達200米,是世界上垂直落差最大的500千伏在運充油電纜,其安全性可靠性直接關系著電網的運行安全。
高壓充油電纜修復難度大、專業性強,尤其是高壓充油電纜終端頭的鉛封技術多年來被歐洲和中國香港技術團隊所壟斷,國內沒有掌握該項技術的廠家或服務商。在廠家因疫情無法前來修復,但又必須保證電纜安全穩定運行的前提下,于紅彬作為廣蓄建廠以來歷次充油電纜故障處理的直接或間接參與者被委以重任,擔任此次高壓電纜漏油技術攻關團隊的負責人。
為掌握故障電纜實時運行情況,除了每日跟蹤電纜漏油量,于紅彬還帶著攻關團隊隔三差五往廣蓄跑,測量不同時間、不同條件下的數據;采購物資來不及,攻關團隊就充分利用退役物資或是自己掏錢從網上購買試驗設備;在實訓車間,攻關團隊不僅要忍受著焊接的高溫炙烤,為了讓實驗最大限度接近現實情況,攻關團隊不敢開風扇、空調,每天都熱得汗流浹背。經過6個多月的艱苦探索與磨練,最終順利通過500千伏充油電纜終端鉛封車間制作能力鑒定。
試驗成功后,修試公司迅速成立搶修突擊隊對故障電纜進行修復。
搶修前,突擊隊謹慎查證,對電纜終端進行抽絲剝繭層層分析。搶修時,突擊隊實施組、現場監控組密切配合,明確風險管控措施,確保修復工作安全進行,并在電纜終端修復完成后經過縝密的抽真空保壓試驗、絕緣油試驗、RGP試驗等工序,嚴格確保高質量完成此次高壓充油電纜終端修復工作。
“突擊隊員每天夜里都會對當日工作進行復盤討論,并對次日關鍵工藝進行風險評估和控制措施推演,確保搶修工作穩步推進,風險可控在控。”電氣一次檢修部輸電班班長李汶航說,僅用10天就圓滿完成此次搶修工作,這與前期攻關團隊做的高壓充油電纜終端頭鉛封技術攻關密不可分。
“如果要更換電纜,各種費用加下來,至少也得2000萬元,而且更換電纜需要的工期長,將造成600兆瓦容量蓄能機組非停。”修試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張明華說,高壓充油電纜終端修復技術的掌握不僅為該公司節約了成本,更重要的是這是首次由國內電力檢修公司自主完成的高落差、高油壓、高電壓等級充油電纜終端修復作業,標志著修試公司在高壓充油電纜終端修復核心檢修技術技能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
南網傳媒全媒體記者 毛春初 楊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