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轉供電歷”界面。
近日,深圳供電局通過“轉供電歷”應用發現,深圳某廣場有限公司為高風險轉供電主體,經核實后將其移交給深圳市場監管部門,通過市場監管部門的執法檢查發現,該公司多收取多家公司電費合計20余萬元。經過聯合行動,深圳市場監管部門責令該公司退還多收電費,并處罰金20余萬元。
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在全國首創轉供電價監測預警系統小程序(簡稱“轉供電歷”),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對轉供電價格實時動態監測、查詢和監督,對轉供電價形成了“風險預警+分級監管+精準打擊違法違規”的社會共治型、全鏈條、閉環式管理。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清理用電不合理加價。南方電網公司堅決貫徹落實“清理用電不合理加價”部署,將在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等供電區域加快推廣“轉供電歷”,運用該技術手段,積極配合政府監管部門,對轉供電主體是否存在不合理加價行為實現全覆蓋高效監管。
“轉供電歷”實時監控違法加價行為
為什么會有用電不合理加價?電價是由省級價格管理部門制定,由電網企業按電價目錄執行,此時不存在不合理加價的情況,但如果用戶是被轉供電,則往往就會有供電主體不合理加價的情況。
什么是轉供電?轉供電是伴隨我國改革開放經濟建設高速發展和電力公用基礎設施建設進程而逐漸形成的。轉供電主體在各類開發區、工業園區、商業綜合體、寫字樓甚至居民小區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而轉供電終端用戶(如租住商戶、園區企業等)則享受不到供電企業直供服務。
投資方業主為了收回供配電設施建設投資成本、管理成本,對終端用戶收取電費時進行不合理加價,使得終端用戶的用電成本被迫提高。
終端用戶出于各種原因,不愿主動向監管部門反映被加價的情況,導致終端用戶的用電信息難以完全掌握,轉供電不合理加價也很難得到有效監管。
傳統的清理方式僅僅依靠人力排查,事后執法,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市場監督部門查處后,因為信息的不暢通,違法加價行為容易反彈,且無法實時監控。因此,用電不合理加價的清理工作效果不理想,難以形成長效機制,清理難度較大。
“轉供電歷”小程序則以大數據情報收集為基礎,可以較早監測到存在的違規加價行為并實現預警,督促轉供電主體自行整改。
“轉供電歷”紅黃綠碼動態“標價”
在深圳供電局,記者體驗了一次怎么使用“轉供電歷”。登錄南方電網95598公眾號,回復“轉供電歷”即可找到專屬應用板塊,再錄入實際繳費電價,“轉供電歷”系統自動比對電價,顯示出該用戶的轉供電價月歷,如果該月用戶看到的是綠色碼,說明這個價格在“規定范圍以內”,如果是黃色甚至是紅色,那就說明電價有“疑似偏高”“明顯偏高”的情況,用戶就可以開始清理不合理電價“打怪”升級了。
不清楚供電主體繳費的名稱怎么辦?沒關系,“轉供電歷”貼心設置關鍵字模糊查詢、地圖定位等多種方式來幫你找到供電主體的具體信息。
違法加價行為反彈怎么辦?沒關系,“轉供電歷”聯合執法出擊,市場監督部門、供電部門和終端用戶三方的信息共享,通過系統動態跟蹤和實時查處。同時,“轉供電歷”系統采用嵌入互聯網地圖技術,精準獲取轉供電主體的位置信息,形成轉供電加價情況分布圖,通過定期發布分布圖,市場監督部門及時掌握查處情況。加價反彈?不存在的。
據深圳供電局市場部工作人員介紹,“轉供電歷”在監測時間上,支持終端用戶按月連續填報轉供電加價情況,系統動態更新電價數據,清理不合理用電加價還需要用戶一起聯合組隊,市場監督部門才能長周期內追蹤變化情況。
南網傳媒全媒體記者 宿雪晶 通訊員 楊晶晶 王名俊 陳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