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湖北武漢漢南區供電公司湘口供電所臺區經理宗遠來到湘口街道曲口村走訪客戶,并留下服務電話,方便客戶有用電問題隨時聯系,確保客戶春節期間可靠用電。
漢南區湘口街道位于武漢市西南郊區,湘口供電所服務湘口街道260平方千米內的2.01萬戶客戶。近年來,湘口供電所致力于改造升級農網、完善服務體系、提高員工業務能力,為客戶提供可靠供電保障。
做好“專改公”農網改造
“以前我們把電費交給農場,不能實時查看余額,現在方便多了。”2021年12月24日,武漢漢南區依琪水產品合作社負責人黃志國對前來開展用電安全檢查的湘口供電所網格員劉克學說。
水產養殖是湘口區的特色產業。水產養殖業相關臺區206個,占湘口供電所臺區總數一半以上。由于歷史遺留原因,大部分水產養殖片區配電網設備由農場自行維護管理。這些設備大多建于20世紀80年代,提供的電能質量不高,當地現代農業的發展受到制約。
2016年,湘口供電所開始對供區內客戶自管電網設備進行摸排,并主動向上級供電公司匯報情況,爭取政策支持。
2017年,在湖北省能源局主導下,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與武漢供電公司簽訂《解決漢南電力體制改革遺留問題的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共同投資湘口街道水產養殖專變臺區電網改造升級項目。
湘口供電所結合客戶負荷特性科學編制改造計劃,倒排施工計劃。2020年8月,該供電所配合漢南區供電公司歷時18個月完成改造,比計劃工期縮短了6個月。該項目涉及臺區135個、線路185.05千米,完成改造后可為2872戶養殖戶提供可靠供電。
“‘專改公’后,戶均配電變壓器容量從2.6千伏安增加到10千伏安,地區養殖業發展用電‘卡脖子’問題終于解決了。”湘口供電所所長王濤說。
打造全能型分布式服務體系
2021年12月6日,湘口供電所臺區網格員熊勝華的手持智能終端(PDA)上接收到湘口街道漢江村3號臺區采集終端掉線的信息,他趕到現場處理完畢后就在手持智能終端上辦理完工,整個過程僅用時23分鐘。
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2018年在湘口供電所試點設立供電所綜合監控平臺。以此平臺為基礎,湘口供電所開始打造全能型分布式服務體系。
據介紹,該體系以運營監控班組為大腦、臺區網格員為核心,供電所綜合監控平臺將需求轉化成工單派發,臺區網格員通過手持智能終端接收并現場處理工單,上門服務客戶,同時,監控班員通過供電所綜合監控平臺進行監控和督辦,實現閉環管理,形成高效運作體系。
這種服務體系將“一個臺區網格員+手持智能終端”變為了移動柜臺窗口。網格員上門完成報裝增容、過戶等業務,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讓客戶“一次也不跑”。
“我們有什么用電問題都找臺區網格員,他們很快就會來幫忙處理。”武漢漢南區喜鵲湖特種水產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胡忠齊說。
在創新服務體系支撐下,湘口供電所2021年95598搶修工單數量降低至109筆,同比減少8筆,無95598工單天數273天,同比增加9天,連續72個月保持“零投訴”紀錄。
推進“量質能”績效考核管理模式
想打造好全能型分布式服務體系,提高員工能力是關鍵。
2018年年底,為達到“一專多能”人才建設目標,湘口供電所創新設置“量質能”績效考核管理模型,從工作量、工作質效、能力通關三個方面為員工打分,并將分數轉換成績效積分,打破“吃大鍋飯”的現狀。
該模型實施以來,湘口供電所多次開展“供電所長講績效”等活動,在供電所辦公區走廊顯眼處設立“量質能”績效公示看板并定期更新。“這個公示看板就是我們全所人員比學趕超的標尺。”湘口供電所外勤一班班長王利說。
童勝利說,新績效考核模式下協同工作推進更快了,指標成績更好了。同時,通過所內登桿操作、裝表接電、業務系統流程處理等多種類實訓,他和其余14名臺區經理一樣,完成了臺區網格“營配一肩挑”的全能型角色轉變,業務能力更強了。
“‘量質能’績效管理的實施讓供電所的管理數字化、公開化,也讓供電所管理也多了一項實在的抓手。”王濤說。2021年,湘口供電所入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鄉鎮供電所管理提升優秀實踐供電所名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