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青蘿卜收獲的季節。
“我們家蘿卜都是抗病高產的好品種,又甜又脆,水汽還倍兒足。”11月23日,“新農人”、武清區田水鋪蘿卜種植基地經理人任會平開心地向前來檢查供電線路的電力工作人員分享道,“現代化智能大棚有了‘智能電’,今年蘿卜收成肯定差不了,盼著這批蘿卜賣得好,今年收入能有700多萬哩!”武清區田水鋪村地下水資源豐富、土壤含沙量多,有著40多年種植蘿卜的歷史。近年來,田水鋪蘿卜種植規模不斷擴大,一座占地1530畝的標準化種植基地在村南拔地而起。450多個智能大棚里應用了物聯網監控、滴灌等現代化農業生產設備,使得蘿卜的年產量從過去的900多萬斤增至現在的1220多萬斤。
“種植基地內所有用電設備由三臺共計1115千伏安的配電變壓器供電,相較于傳統暖棚,標準化種植基地對供電可靠性的要求自然更高。”國網天津武清公司大良供電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李繼說。據他介紹,為滿足當地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需要,今年,武清公司在田水鋪村開展線路絕緣化改造工作,一共更換電桿160基、導線8千米,使得供電能力和穩定性得到進一步提升。
此外,武清公司還開展了農業用電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在電網側加強夜間巡視頻次,對桿塔開關、刀閘、線夾等關鍵部位進行測溫,及時處理各類隱患缺陷;在客戶側延伸服務,對棚內電機、閘箱等用電設備接地、漏電保護器等裝置進行檢查,并結合冬季用電特性,向農民發放用電安全宣傳手冊,宣傳安全用電知識,營造安全用電環境。
在津南區西小站村,一項鄉村低碳轉型發展的試點探索正在緊鑼密鼓地實施。
“智慧農業大棚不僅能提升農作物產量,還能降低碳排放,是打造智慧農業‘雙碳’樣板中的重要一環,我們對未來綠色、低碳的西小站村充滿期待!”11月22日,國網天津城南公司工作人員正在對該村智慧農業大棚各類計量設備安裝進行實地勘察,西小站村駐村第一書記潘晨光對他們說。
根據《天津電力“碳達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區實施方案》規劃,圍繞“市、區、園、村”四域,天津將在村域倡導“零碳”生活和構建低碳循環發展方式。而一直以“小站稻”作為主體農業產業的西小站村,也正在為盤活特色農業經濟、圍繞產能提升和綠色低碳轉型,積極謀求未來新型農業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向。
為此,城南公司結合西小站村產業定位打造“低碳先行示范村”試點,以“碳計量”相關技術為抓手,建設基于低壓分布式光伏、居民共享充電和生態種植能源計量的“三位一體”典型示范項目,促進清潔能源消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用示范建設推動形成農村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新生態。
據城南公司營銷部計量與裝表接電技術專責李世陽介紹,西小站“低碳”能源計量項目著力于推進鄉村能源向數字化、低碳化轉型發展。作為典型示范項目之一的生態種植能源計量,是一種輔助農業生產的技術裝置,由無線采集終端和各種環境信息傳感器組成,可用于監控大棚內環境及土壤要素信息,保障農作物在“最舒適”的環境下生長。據了解,智慧農業大棚建成后預計提高勞動生產率50%以上,單位面積產量提升10%以上,水、肥、藥等農業投入品使用降低10%以上。
項目還規劃了低壓分布式光伏,通過利用西小站村面積約3000平方米的建筑物屋頂,實現年均發電量49.4萬千瓦時,可為日常生活、路燈照明、綠色出行等提供電能。據測算,低壓分布式光伏系統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65噸,減排二氧化碳217.7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