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20時,29歲的邱超準時上線直播。“大家看下,這款多肉叫‘紫羊絨’,顏色很鮮艷,現在下單不僅優惠,而且有新年好禮相送……”從經營廢舊塑料加工“跨界”到銷售多肉綠植,邱超和鎮上的許多年輕人一樣,瞄準全鎮產業轉型打造“全國知名電商重鎮”的契機,把目光轉向綠色產業,樂此不疲忙于網上淘金。
“2016年,我淘汰了自家的塑料加工設備,在鎮上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承包了3萬平方米的溫室大棚種植多肉,現在一年收入近30萬元,比過去翻了一倍。”邱超說,現在多肉綠植已成為當地的一張新“名片”,但過去的耿車鎮可不是這番模樣,大家都叫它“垃圾鎮”。
江蘇省宿遷市耿車鎮,素有“宿遷西大門”之稱。由于屬于黃泛區,這里過去總是發大水,土地鹽堿化,十糧九不收。這里曾流傳著“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糠菜半年糧,四處去逃荒”的民謠。為了改變貧困的生活,20世紀80年代初,耿車人學習溫州做法,辦起了塑料加工廠,鄉辦、村辦、戶辦、聯戶辦,逐漸形成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廢舊塑料加工基地。最高峰時,全鎮3.8萬人中有2.5萬人從事這一產業。
然而,問題也接踵而來。空氣污染指數超標20倍,河流水質劣Ⅴ類……這種低效益、高污染的模式,致使當地環境遭到嚴重破壞。2012年,耿車鎮被原環境保護部列為全國八大重點環境整治區域。2016年,宿遷出臺全面關停耿車鎮廢舊塑料加工企業的決定,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去污減塑。
離開了廢舊塑料加工,耿車人的生計怎么辦呢?當地政府決心大力推進轉產轉業,推動轉型發展、綠色發展。與綜合整治同步,2017年,耿車鎮啟動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現已建成3000畝核心區、42.6萬平方米溫室大棚,入駐企業38家。
邱超也在這一年入駐園區,轉型養起了多肉綠植。嚴寒當前,邱超溫室大棚里兩萬多平方米電暖被的日常用電,成了他最關心的問題。“除了電暖被,大棚里還有排氣扇、恒溫機、取暖機等各類設備,一天的用電量在三千度左右。”他說,“去年11月,宿遷供電公司員工在開展‘包村到戶’上門走訪時,了解到大棚的用電需求不斷增加,主動為我們幾家種植戶新增了一臺專用變壓器。”事實上,在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之初,為保障園區用電,宿遷供電公司就先后投入6000多萬元敷設園區線路,保障入駐園區的企業用電可靠。
有了充足的用電保障,多肉種植戶們更是鉚足了勁打開銷路。年關臨近,氣溫頻頻下降。室外寒意逼人,可現代農業產業園內卻暖意融融,主播們忙著直播帶貨。僅2020年,園區多肉、盆景等的電商銷售額就突破11億元,帶動當地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
產業向綠,生活向好。走進如今的耿車鎮,一個個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的美麗鄉村呈現在眼前。“自2020年1月我們村改建完成后,過去遍地的垃圾不見了。春秋時間來的話,這里就像一個生態大公園,非常漂亮。”劉圩社區黨支部書記丁義錄滔滔不絕地說起村里的變化。他說,為了推進包括劉圩村在內的全市近兩百個新型農集區建設,宿遷供電公司專門組建了共產黨員突擊隊,白天跑鄉村,夜里出方案,為劉圩新型農集區改造高低壓線路3000米,配套建設兩臺800千伏安箱式變壓器,為搬入新居的村民提供優質用電。
“在新型社區建設期間,面對原有線路老化、布局凌亂、改造難度大的問題,供電公司的師傅們起早貪黑,經常頭頂烈日揮汗如雨,迎難而上毫無怨言。我們看在眼里,內心很是感動。”耿車鎮鎮長王振雷說。
揮別“耿車味”,迎來“耿車藍”,如今耿車鎮村民奮斗正酣,幸福感與日俱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