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热 影音-丁香最新网址-丁香五月综合缴清中文-丁香五月亚洲春色-v片在线播放-v片免费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電網 > 省網新聞

河北南網點亮燕趙大地新生活

國家電網報發布時間:2021-07-13 12:37:26  作者:本報記者 周昊 郭儒 楊希 通訊員 張明昊

  大河之北,山脈起伏,古老文明的曙光和紅色文化的火炬在這里交相輝映。

  渤海之濱,潮頭涌動,千年雄安的希冀和轉型發展的魄力在這里迸發光彩。

  河北,緊緊倚靠巍峨的太行山脈,面朝渤海,是一個擁有全國最全地形地貌的省份。綿延數百里的1000千伏張北—雄安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自風光資源豐富的壩上草原直抵雄安新區,如銀絲細縷穿過燕趙大地。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設立河北雄安新區。一個堪與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媲美的新時代改革開放前沿、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如春芽破土而出。

  今天,張北的風已點亮雄安的燈。在這片紅色沃土上,轉型升級的腳步愈見加快,創新發展的理念牢固扎根,一幅以雄安引領河北振翅騰飛的壯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可靠電力助力鄉村振興

  翻開中國地形圖,放眼華北平原,會發現在太行山、燕山、恒山三條山脈的交匯之處有一座縣城,連接華北平原和山西高原的飛狐古道越城北而去。

  這里是河北省淶源縣,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張北—雄安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從遼闊的壩上草原翻山越嶺進入,明萬歷年間修建而成的烏龍溝長城靜臥在山脊之上。青灰色的古長城與不遠處銀灰色的特高壓線路形成鮮明對比。

  烏龍溝長城西接平型關,東連紫荊關,蜿蜒于叢山之間,護佑了中華民族數百年的平安。在烏龍溝長城兩側聳立著兩基直插云霄的鐵塔,他們是被稱作“塔王”的張雄特高壓線路的4S004號和4S005號塔,每年有70億千瓦時清潔電能從這里送到冀南大地。

  站在“塔王”處向西望去,30多千米外的大山深處有一個小村莊,“十八盤,十八盤,泥濘蹣跚出行難”曾是這里的真實寫照。

  這是淶源縣的十八盤村。村民劉海林曾是村里的貧困戶,過去,自家破舊的“石頭房”,夏天漏雨水,冬天進冷風,別說搞旅游致富,正常生活過日子也是個難事。

  “由于景區在海拔1500多米的山上,十八盤村村集體又缺少資金,因此,一直沒有為山上的馬場接入電源,制約了當地旅游業發展。”淶源縣供電公司員工梁建明介紹。2018年3月,梁建明被淶源縣供電公司選派擔任該村駐村書記。他駐村后第一件事就是為村里的馬場接電。兩個月后,淶源縣供電公司投資25萬余元,為馬場新增一臺200千伏安變壓器,新立電桿28基,架設10千伏線路800米、0.4千伏線路1300米,徹底解決了馬場多年來沒有電的問題。

  改造電力線路、建設光伏扶貧電站、推廣特色農產品種植、改造危舊房屋……2018年年底,十八盤村在駐村幫扶工作隊的幫助下,2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先后脫貧。如今,十八盤村發展得越來越好,村民點亮了上山游覽的明燈,迎接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

  環境得到改善,電網愈漸堅強的遠不止十八盤村。近年來,國網河北電力累計完成138萬千瓦的42個集中式和1330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接網,幫助42個貧困縣脫貧摘帽。今年,借著鄉村振興的東風,國網河北電力還將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開展“千村百項”建設活動,將于年內完成1000個美麗鄉村電網改造,建成100個惠農富民示范項目,打造27個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區。

  創新理念引領綠色發展

  無創新,不雄安。自誕生起,“創新”二字便深深地刻印在雄安新區的血液中。

  在碧波蕩漾的白洋淀旁,雄安新區王家寨村村民國雙貫在一處健身步道上來回踱步,感受綠色低碳生活。“每天我都會來這走走路,鍛煉身體。這個步道還能發電呢。”國雙貫說道。

  國雙貫提到的綠色健身步道是王家寨的電能體驗景觀——壓電步道。它采用了特殊的壓電材料,人走上去就會發電。步道旁邊的顯示屏上能看到步道的發電量和碳減排量。

  壓電步道是王家寨綠色智能微網示范工程的一部分。該工程是國內首個基于風光儲協調互補、冷熱電群調群控的村級能源互聯網項目。該項目于2020年10月10日正式啟動建設,目前已經試運行。該工程包括總容量300千瓦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總容量3300千瓦時的分布式儲能裝置等,由村級、鄰里級、家庭級三個層級微網組成。王家寨綠色智能微網的建成,將實現本地分布式能源100%消納,為全村提供全時段綠色能源供應,相當于每年減少燃煤2080噸,減排二氧化碳5184.4噸。

  同樣在雄安新區,正當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時,卻有一處變電站正將自己隱匿起來。

  “現在還看不出來區別,以后我們所在的位置都會被土覆蓋,上邊種滿花草,市民可以在這里休閑娛樂,不會受到站內噪音的影響,也就是說,變電站把自己也‘藏’了起來。”站在220千伏劇村變電站屋頂,劇村220千伏輸變電工程項目經理魏棟介紹。

  作為雄安新區首個正式電源點,劇村變電站以“智慧能源立方”為設計主題,采用地上鋼結構建設形式,配合三面起坡的設計,營造出假山公園式的景觀效果,將公園地形和變電站融合在一起,猶如自然生長出的能源電力中心。

  劇村變電站創新建設“1+5+X”新業態融合發展模式,其中能源核心功能(變電站本體)是“1”,邊緣計算中心、智能充放電、綜合能源服務、游泳館及健身場館、能源應急保障中心是“5”,5G基站、直流生態等功能是“X”。

  未來,市民可通過公園內部道路到達地下空間的無人智慧營業廳、綠能健身體驗中心等開放的區域,感受數字化經濟和智慧技術發展帶來的便捷,體驗綠色低碳的生活。

  作為“千年大計 國家大事”的雄安已經邁上了創新綠色發展的新征程。今年3月,國網河北電力印發了服務河北雄安新區“近零碳示范區”建設工作方案,通過打造綠色電力系統、建設數字化主動電網、拓展智慧能源新業態、打造科技創新高地等,進一步助力雄安新區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為雄安新區率先建成“近零碳示范區”貢獻國網力量。

  銀線條條編織幸福生活

  滹沱河畔,太行深山。地處河北平山縣中部的西柏坡村是我國革命圣地之一。

  1948年5月,毛澤東同志率領中共中央機關東移與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會合,人民解放軍總部亦同時進駐。從那時起,這個普通山村成為“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黨中央在這里指揮了“三大戰役”,召開了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同年,“邊區創舉”沕沕水水電站在平山縣落成。紅色電站將電能送到了西柏坡,點亮了新中國第一盞明燈,照亮了中國革命前進的道路。

  1967年10月,35千伏蘇家莊變電站到西柏坡的線路開工建設;1970年7月,西柏坡供電線路主干線架通,村民們徹底告別了煤油燈。

  西柏坡村的第一代電力工人、今年76歲的閆青海老人見證了革命老區電網建設發展幾十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談起20世紀60年代的那段歷史,閆青海仍激動不已。

  “那時村里只有一臺水力發電機,發電功率不夠大,也不太穩定。”閆青海說,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開啟了老區西柏坡村電力建設發展之路:更換老舊的電線,換裝容量更大的變壓器,安裝電表,農網改造升級……幾十年間,閆青海感受著村里的電力發展變化,見證了當地村民從“一根電線一盞燈,電壓不穩燈常滅”到“電視電話農家樂,取暖用上電暖氣”。

  凝聚著紅色力量的西柏坡村,在充足電能的支撐下奮進前行。

  如今,漫步在西柏坡村,一棟棟灰墻紅頂的小洋樓映入眼簾,寬闊的石板路通往各家各戶,架空線路全部入地,供電線路、電表裝置整齊規范,環境美觀怡人,一幅“村在綠中掩,人在綠中居”的美麗畫卷展現在眼前。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這片紅色熱土將創造出新的輝煌。

  在誕生革命歌曲《團結就是力量》的平山縣北莊村,清潔能源為當地不斷注入發展動能。從2017年開始,平山縣供電公司積極籌措建設資金,配合政府實施光伏扶貧項目,分3批建設5座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目前,北莊村光伏電站總容量96.82千瓦,年發電量9萬多千瓦時,每年能給村集體增收三四萬元。

  紅色圣地西柏坡能源供給模式和電網建設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背后,是廣袤的河北大地電力事業的快速發展。現在的河北南網已形成特高壓交流“兩站三通道”、500千伏四橫兩縱“目”字型網架結構、220千伏分區供電的整體格局,2020年全口徑最大負荷達到4032.6萬千瓦,最大外受電力1653萬千瓦,電網結構愈加堅強,供電能力逐步提高,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越來越強。

  從點亮新中國的第一盞明燈,到電力助力脫貧摘帽走向鄉村振興,再到建設堅強牢固的電網,在雄安新區打造能源發展的創新高地,今天的河北已然揭開了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向著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目標不斷邁進。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莲县| 潞西市| 吉水县| 图木舒克市| 邵阳市| 西华县| 柘城县| 甘洛县| 新绛县| 临沧市| 海阳市| 噶尔县| 福贡县| 旬阳县| 五台县| 永和县| 巴南区| 辰溪县| 汝州市| 宾川县| 攀枝花市| 惠水县| 新兴县| 博客| 弥勒县| 阳泉市| 咸宁市| 宁夏| 阜宁县| 云南省| 体育| 瑞昌市| 汕头市| 无为县| 黄龙县| 南江县| 满洲里市| 临海市| 承德市| 扶绥县| 邢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