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峰調頻公司海蓄電站景觀與周邊自然環境融為一體。 張柳琦 攝
8月26日清晨,調峰調頻公司海南瓊中抽水蓄能電站(以下簡稱為“海蓄電站”)工作人員王思宇上班途經下水庫時,又一次見到成群白鷺展翅掠過水面。“可不止是白鷺,我還在這里碰到過猴子、老鷹、野山羊和眼鏡蛇呢。”自2018年7月底全面建成投產以來,海蓄電站周邊吸引越來越多野生動物“安家落戶”,這讓王思宇欣喜不已。
地處海南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境內的海蓄電站,重點承擔海南電力系統調峰、填谷、調頻、調相、緊急事故備用和黑啟動等任務。這里不僅緊鄰海南負荷中心及核電送出通道,同時也是黎母山腹地、南渡江南源黎田河上游,考慮到生態環境與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該項目自一開始便將生態環保理念前置,力促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和諧共生。
“為最大程度減輕施工活動對地表植被和水土的破壞,我們通過取消原可研設計方案中2號、3號、4號、8號棄渣場,減少工程占地,同時將上水庫岸坡開敞式溢洪道優化為與導流洞結合布置的豎井式溢洪道,減少山體開挖7320立方米。”王思宇介紹,優化工程規劃設計之余,海蓄電站還一改硬化為綠化,對工程建設開挖形成的邊坡優先采用植物復綠的方式進行防護、治理,累計完成開挖邊坡綠化約50萬平方米,場內公路邊坡植草綠化比例達95%以上。
而另一邊,處理好與動植物的關系,也成為海蓄電站在前期規劃設計、工程建設和生產運營等各階段始終牢記的一道準則。據了解,對工程建設區域內的國家重點保護植物逐一進行編號、掛牌、標記和備案后,目前該項目已對受工程施工和水庫淹沒影響的9類70多種國家級、省重點保護植物進行了移栽。
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為前提,海蓄電站謹慎丈量人與自然之間的距離,通過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探索出一條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之路。
“我們遵循能量轉換守恒法則,白天電網用電高峰時將水勢能轉化為電能,夜晚用電低谷時把多余的電能轉化成為水的勢能儲存起來,構思出一首美妙的‘水電變幻暢想曲’。”負責開發建設海蓄電站的調峰調頻海蓄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海蓄電站累計節省海南電力系統火電標煤耗8.6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粉塵排放約23萬噸,正源源不斷地為海南這座“清潔能源島”注入綠色動力。 (李夢瑤 張柳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