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月1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綠色冬奧和可持續發展工作情況。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部長李森介紹,籌辦6年多來,北京冬奧組委全面落實“綠色、共享、開放、廉潔”辦奧理念,將籌辦工作與城市和區域發展緊密結合,促進了地區生態環境改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形成一批可持續成果。
李森說,針對雪上項目主要分布在山區的情況,北京冬奧組委通過就地、近地、遷地措施保護賽區植物,設置動物通道、布設人工鳥巢、規范施工行為等多種措施,從設計源頭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并同步開展生態修復。種種措施守護了賽區的青山綠水,實現了“山林場館、生態冬奧”的目標。
同時,北京冬奧組委嚴格實施低碳管理,從源頭減少碳排放。建設低碳場館,所有場館都達到綠色建筑標準,4個冰上場館使用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劑,建成超過5萬平方米超低能耗示范工程,全面使用低碳能源,賽時全部場館常規能源100%使用綠電。構建低碳交通體系,節能與清潔能源車輛在賽時車輛中占比超八成。
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部長劉玉民說,北京冬奧會電力供應基本依托現有城市市政電網,所有場館均實現綠色電力供應。根據測算,從2019年6月第一筆綠電交易開始,到2022年冬殘奧會結束,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場館預計使用綠電4億千瓦時,可減少燃燒12.8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32萬噸。
場館賽后利用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李森透露,北京冬奧會使用了6個2008年的奧運場館,充分借鑒其賽后利用經驗,新建場館都制定了賽后利用計劃;賽后場館將全面向社會公眾開放,為大眾體育健身提供服務。
此外,在延慶和張家口賽區雪上場館規劃建設中,北京冬奧組委充分考慮春、夏、秋三季運營問題,利用賽區人文歷史和自然生態優勢,建立健身跑、越野跑、山地自行車、登山攀巖等戶外運動項目,并加快發展區域特色旅游休閑、山地度假、戶外運動等產業,以實現場館四季運營。
(原載1月14日《經濟日報》3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