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热 影音-丁香最新网址-丁香五月综合缴清中文-丁香五月亚洲春色-v片在线播放-v片免费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電網 > 省網新聞

王偉勝:追風捕光 逐夢而行

中國電力網發布時間:2022-01-17 00:00:00

  

  “不勞動叫什么勞模,不勤奮怎么搞科研?”

  從王偉勝的家步行到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不到5分鐘。這個周一,他像往常一樣,7時剛過就離開家,向單位走去。

  9時,是中國電科院新能源研究中心的周例會時間。作為中國電科院副總工程師兼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王偉勝召集負責人員在周例會上交流了中心上周的工作情況,安排部署了本周重點工作。

  10時,周例會結束。王偉勝又召集幾位同事討論中國工程院咨詢課題《大規模海上風電組網規劃及消納方式研究》的研究報告,逐一復核報告引用的數據,仔細推敲報告提出的每一條建議。

  11時,咨詢課題報告討論結束。王偉勝把一位博士生叫到辦公室,指導修改博士論文的開題報告。報告上密密麻麻的紅色標記,都是他在周末標注的修改意見。

  之后,王偉勝的工作全部轉到了屏幕前:開了一下午的視頻會議,作為總體組專家對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國家重點研究計劃項目提出檢查意見,并對項目的后續執行提出了許多建議。

  1968年,王偉勝出生在山西省平順縣。村里的小學因為老師少、條件差,通常是由一位老師教兩個年級,學生在同一間教室錯時上課。小學二年級的暑假,他去看望在礦區工作的父親。站在比村小學大了很多的礦山子弟學校校園里,他的心中突然涌出了強烈的渴望:“如果能在這里一直讀書就好了!”

  回到家,王偉勝便給父親寫了一封信。“您說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我要考上大學,我都聽進去了。現在,我想去您工作的地方上小學。”王偉勝一筆一畫地寫道。小學四、五年級,王偉勝跟隨父親在礦山子弟小學學習。那段時間,父親時常教育他:“人必須勤奮,要吃得了苦。”這句話也陪伴他走過了人生中許多艱辛的歲月。

  上中學離開家以后,王偉勝雖然在省重點中學讀書,生活條件依然非常艱苦。如今回憶起來,他覺得這一切都是生活的饋贈。一路求學,從大學到博士,王偉勝相信知識改變命運,越發專注和熱愛所學。

  “我和全國勞模、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申紀蘭是老鄉。”王偉勝對此頗為自豪。“勞模不勞動,還叫什么勞模?科研人不勤奮,還怎么搞科研?”在他看來,艱苦奮斗、腳踏實地的“紀蘭精神”,讓從事科研工作的他受益匪淺。

  “不能只想著得到,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就夠了。”

  1997年博士畢業后,王偉勝來到中國電科院當博士后,導師是周孝信院士,主要研究方向是電力系統分析與控制。1998年,周孝信把王偉勝引薦到中國電科院研究生部,當時的研究生部主任是中國最早研究風電的戴慧珠教授。“這個小伙子是個好苗子!”戴慧珠一眼看中了王偉勝,讓他和自己一起搞科研。

  “進入新能源研究領域我才知道,中國第一座風電場是1986年建成的,當時國外援助我們3臺55千瓦的風電機組,安裝在山東省榮成市。1998年中國的風電裝機總容量大概20萬千瓦,還不如現在中國一個中等規模的風電場的裝機容量大。”王偉勝感嘆。

  規模這么小,在當時的中國連“朝陽產業”都算不上,研究它,到底為了什么?

  1999年5月份,丹麥政府在中國選拔一批學者到丹麥去培訓,王偉勝就是其中之一。雖然培訓時間只有一個多月,行程緊張,王偉勝還是盡可能多地掌握了當地風能的發展情況。當時丹麥的風電產業已經有了相當大的規模,望著試驗基地的風機,王偉勝的內心很受觸動。

  “盡管現在中國新能源規模小,但它一定代表未來!”王偉勝堅信,隨著化石能源消耗的日益加劇和對氣候變化影響加大,新能源利用一定會成為世界能源發展的潮流。

  懷著這種信念,王偉勝堅持開展研究。盡管當時申請有關新能源的科研項目非常困難,企業對新能源并網也沒有強烈的需求,但他提醒自己:“不能只想著得到,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就夠了。”

  2001年,王偉勝終于爭取到一筆中德政府間合作項目的資金,但想要把資金拿到手,還需要國家各級部門的批準。為此,他陪同戴慧珠與各部委溝通,反復介紹新能源研究項目的重要意義。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5年,項目最終進入實施階段。

  進入21世紀,國家對新能源發展日益重視。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頒布實施。同年4月份,中國電科院新能源研究所(新能源研究中心)成立,由王偉勝帶領的中國新能源研究“領軍團隊”誕生了。

  “建一座風電試驗基地是我的夢想,現在它真的實現了。”

  自從19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后,王偉勝一直敢于啃“硬骨頭”,勇于挑重擔子。

  2006年~2010年,國內涌現出數十家風電設備制造商。然而,這些企業生產的風電機組沒有經過試驗和檢測就進入了市場。風電機組質量無法保證,影響風電行業健康發展。

  在王偉勝看來,早期風電機組的設計理念是造成這一問題的主因:“早期風電機組的設計理念是一旦電網有事了,風電機組就脫網。但是在風電大規模并網的情況下,這種設計理念就需要改變了。此時,對風電機組進行標準化檢測就尤為重要。”

  當時,德國、丹麥等風電大國已經具有絕對的技術領先優勢,國內的風電檢測技術還是一片空白。巨大的差距激起王偉勝攻堅克難的決心。2009年4月份,王偉勝帶領團隊開始籌備張北風電試驗基地建設。

  2010年4月份,張北風電試驗基地開工建設。半個月后,中國電科院風電試驗基地在張北草原打下了第一根鋼梁。不到一年,王偉勝和團隊成員在各方支持下,建成了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唯一一個可以開展風電機組全部性能試驗檢測的風電試驗基地,為新能源裝備企業提供技術研發和試驗驗證服務,推動新能源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那是一段非常艱苦卻又特別快樂的日子。240天,我們和王偉勝一起在一片平地上建成了世界領先的風電試驗基地。”談起那段經歷,當時的現場項目經理、中國電科院首席技術專家劉純懷念不已。

  “基地建成后,我有一天照了一下鏡子,發現白頭發多了很多。”王偉勝說,雖然辛苦,但他仍然感受到,此刻正是自己人生中的高光時刻,“建一座風電試驗基地是我的夢想,現在它真的實現了。”

  張北風電試驗基地建成后的兩年時間里,王偉勝主持完成了我國所有型號風電機組的并網性能試驗,解決了長期困擾我國電力行業低壓穿越導致風電機組脫網的難題。

  新能源具有隨機性、波動性和低抗干擾性等特性,運行不確定性大,新能源大規模并網消納一直是難題。

  針對這一難題,王偉勝帶領團隊在國內率先開展新能源并網仿真研究,在2011年建立了適應多時間尺度的新能源消納評估與并網穩定分析一體化仿真平臺,完成了全國所有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的新能源接納能力分析。2013年,他帶領團隊開發了新能源生產模擬仿真平臺,用于新能源接納能力計算、含新能源的電源開發布局優化等,為新能源電源可靠接入電網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科研不是‘盆景式’作秀,成果要經得起實踐檢驗。”

  在王偉勝的辦公桌上,有一份國家電網電力氣象聯合實驗室、中國電科院數值天氣預報中心出品的電網氣象日報。日報清晰地展示了各類氣象數據,還包含了各地降水量、大風和雷暴情況的圖表。

  新能源研究中心成立初期,王偉勝便意識到,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并非沒有缺點。風力發電受風能資源影響,風能的不穩定導致風電具有間歇性和波動性。另外,光伏板受太陽光的影響,發電具有隨機性。這些都給電網穩定運行提出了新挑戰。

  新能源功率預測是解決這一難題的重要手段。“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不可測變成可測。”王偉勝決定研發一個新能源功率預測系統。

  2008年前后,國內并沒有能滿足新能源功率預測的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系統。在國內沒有找到合適的技術團隊,王偉勝暫時只能選擇與國外機構合作。

  在與國外技術人員的合作過程中,王偉勝逐漸意識到依靠國外不是長久之策:“一直用國外的技術,萬一出現什么問題,我們的研究就中斷了。要掌握精確的‘風光’狀況,中國必須自己建一套電力氣象預報系統。”

  說干就干!王偉勝帶領團隊從直接影響風電、光伏發電功率的源頭——新能源場站的天氣氣候科學問題入手,最終建立了專門面向電力氣象服務的氣象臺,有針對性地建立適合我國的天氣預報模型,從根本上提高了數值天氣預報精度。如今,數值天氣預報中心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連續運行,在支撐新能源功率預測的基礎上,還具備了電力災害天氣預警能力。

  2021年1月份,一場寒潮侵襲我國,數值天氣預報中心預報了寒潮演變情況,準確率達到95%以上。在這次高影響天氣演變中,王偉勝帶領科研團隊應用新能源功率預測系統精準預測和評估新能源功率變化趨勢,為新能源出力預判、電力供需分析與調控提供支撐。

  “科研不是‘盆景式’作秀,成果要經得起實踐檢驗。”王偉勝說,有的科研工作可能要數年才出成果,科研工作者必須甘于坐冷板凳,埋頭鉆研,切切實實地解決實際問題。

  “尊重人才,坦誠相待,努力創造更多原創成果!”

  為了解決新能源研究中遇到的各種難題,王偉勝招攬了許多人才。

  他的學生何國慶還記得自己剛入職就接了個“大活”:“2008年剛入職,我就被派到西藏,幫助建設西藏阿里地區供電系統。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何國慶參與的項目是青藏高原獨立供電系統建設。青藏高原地廣人稀,部分地區距離主電網近1000千米。受高海拔環境與長達半年的枯水期影響,這些地區供電成本高,供電可靠性低,且各地電網孤網運行。

  經過10年的技術攻關,王偉勝帶領團隊解決了可再生能源獨立供電系統寬頻帶控制、故障隔離與穿越、自主協同運行等關鍵技術問題,研發出光伏儲能變流器、控制保護裝置、能量管理系統、遠程運維平臺,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可再生能源獨立供電核心技術。

  “老師說,年輕人要能吃苦,找事情歷練自己。”何國慶說,王偉勝總是強調,不懂工程就無法搞科研,科研成果要經得起工程檢驗,科研人員要在艱苦的環境中求真知。

  在王偉勝的指導下,何國慶和同事最終在青藏高原建成了電能質量好、抗擾能力高、自主運行強、施工調試快的獨立供電系統。西藏6個縣、青海1個州共50多萬人用上了更加穩定的電。

  在新能源研究中心,年輕人擁有許多提升自我的機會。王偉勝先后主持中德、中丹政府技術合作項目及中國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開發項目等課題,帶領團隊為多家海外風電機組制造企業開展檢測業務。團隊里的許多成員參加了2017年、2018年國際會議,組織了外國代表團來華參觀交流等活動。

  16年來,新能源研究中心從最初幾個人發展成近300人的科研團隊,入選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新能源發電調度運行技術”重點領域創新團隊,獲批建立新能源與儲能運行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團隊中有11人次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名單。

  “尊重人才、坦誠相待,是我對待團隊成員的重要原則。在工作中,我用高標準要求我的團隊成員,也幫助他們尋找更多的機會。”王偉勝說。

  如今,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及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導向下,中國電科院新能源研究中心持續發揮新能源科研行業“領頭羊”作用。王偉勝正帶領團隊成員開展可再生能源發電基地直流外送系統的穩定控制、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的風/光發電功率預測、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供需平衡理論及方法研究等技術攻關,完善新型電力系統技術標準。

  20多年“追風捕光”,王偉勝深知科研之路任重道遠。如今,他對新能源研究有了新的理解和追求:“目前我們做的科研工作是在現有理論、方法與技術的基礎上進行的研究。未來我將帶領團隊進一步加大新能源基礎研究力度,努力創造更多原創成果。”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泽州县| 郑州市| 钟祥市| 贡山| 南皮县| 泰宁县| 开阳县| 柏乡县| 衡阳市| 浦江县| 南汇区| 绥芬河市| 阳朔县| 木兰县| 隆子县| 定远县| 仁寿县| 寿宁县| 娱乐| 玉环县| 武安市| 东海县| 乐至县| 平罗县| 利辛县| 东明县| 阿鲁科尔沁旗| 蒲城县| 吐鲁番市| 黄平县| 苏尼特右旗| 木里| 永顺县| 桂平市| 佳木斯市| 林芝县| 惠水县| 德州市| 容城县| 双城市| 汤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