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些魚兒多肥啊!”1月10日,在安徽省長豐縣杜集鎮西家壩水庫的“漁光互補”光伏電站,村民杜先進拉起了滿載漁獲的漁網。
站在岸邊望去,一面面光伏板如風帆佇立在水面上,漁船在其中穿梭。總裝機容量40萬千瓦的西家壩“漁光互補”光伏電站于2016年3月并網,年均發電量4700萬千瓦時,與同發電量的火電廠相比,相當于每年節約標準煤燃燒1.61萬噸左右,減排二氧化碳2.65萬噸以上。
“每年捕魚量有10萬斤,年產值約80萬元。”杜先進說。他利用光伏電站下的水面養殖了鯽魚、胖頭魚等暢銷水產品。“板上光伏發電、板下種植漁養”的發展模式,將土地綜合利用與新能源產業結合,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漁光互補”光伏電站就是此種模式的實踐證明。
在肥東縣蔣集水庫,大唐肥東光伏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利用水庫1500畝水面的優質資源,正在建設一座有12萬塊光伏面板的5萬千瓦“漁光互補”光伏電站。全站將在春節前并網,據測算年均發電量可達7000萬千瓦時,與同等發電量的火電廠相比每年相當于減少標準煤燃燒2.4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萬噸。
合肥市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通過“光伏下鄉”“漁光互補”等方式推動光伏產業全面發展。截至2021年年底,合肥地區光伏并網總容量達262.416萬千瓦,位列全國省會城市首位,其中“漁光互補”光伏電站總容量達59.2萬千瓦。目前,合肥地區并網各類型光伏項目兩萬多個。面對龐大的客戶群,合肥供電公司持續簡化申請手續,提高并網效率,上門協助光伏電站檢查設備,提升光伏電站運行可靠率。該公司使用新能源管理平臺精準監測新能源出力,實現光伏電量100%消納,助力綠色環保和鄉村振興發展。
1月8日12時,合肥供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的新能源調控運行管理平臺大屏幕顯示:合肥地區總光伏發電出力達91萬千瓦,約占實時電力總負荷的16.13%,新能源消納保持平穩態勢。而2021年4月4日11時50分,合肥電網總光伏發電出力達到了125.83萬千瓦,占實時負荷的比例創新高,達38.19%。
“電網午高峰時段是光伏發電出力最大的時段。目前,合肥光伏發電平均出力達10%甚至20%,緩解了部分午高峰時段電力供應壓力。”合肥供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副主任王洪波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