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網訊 “我生在舊社會,解放前因戰亂,全家只能要飯逃荒至北京,……剛上班時一個夜班補助兩毛五,現在一個月退休金五千多,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美好。”年近九十的退休老領導牛森林向周圍人動情地講述著。“我雖然家庭出身不好,但聽黨話、好好干,還是能夠光榮入黨提干。”比他小四歲的唐祖闔也打開了話匣子。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百歲老戰士的回信中提到,“你們親歷了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歷史進程,更懂得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希望老同志們繼續發光發熱,引導廣大黨員特別是青年一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仰、勇敢斗爭,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不懈奮斗。”
回顧華能在豫奮斗史,華能河南分公司沁北電廠退休老領導、老同志作為建黨百年偉大成就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奮斗者,在建設和發展新中國的偉大征程中,為河南電力工業發展作出了重要的歷史貢獻。在企業代表與牛森林、唐祖闔、許林保、崔忠連四位老同志一起座談的過程中,老同志結合自身的親身經歷,回顧中國共產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磨難挫折中成長、在攻堅克難中壯大的光輝歷程,暢談身邊的真實變化。
牛森林年近九旬,生于抗戰動亂時期,少年逃荒至北京,在北京永生祥布店當學徒,進北京會計學校學習,入焦作礦務局招工,再為焦作電廠職工,后為沁北電廠籌建至退休。老人家回憶起當年的情形,仍歷歷在目:“我生在舊社會,小時候放牛打柴,父親做點小買賣,可日軍侵華以后買賣做不成,叔叔一家也因戰亂死了五口人,解放前全家無以為繼,只能要飯逃荒至北京。沒有生活來源,我跑去永生祥布店做學徒只為混口飽飯,當學徒的日子,從早五點到晚十一點都需要站著學習接客,剛開始的時間里,我的雙腿都站腫了。1949年,我和很多人都跑去迎接解放軍進北京城,大家都是打心底里高興。之后,焦作礦務局來北京招生,我很快就報了名通過了考試。剛來焦作傻了眼,整個焦作當時還只是一個鄉鎮,只有一條土馬路、一個百貨公司、一個劇院。大家工作環境也很差,只能在草地上打地鋪睡覺,男女之間用簾子隔著,這樣來的200人,沒幾天就跑走60、70人。后來,通過參加政治學習,自己的思想受到很大轉變,在焦作電廠工作期間,自己表現積極三個月出師,兩年升三級當上值長,并在1956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電廠工作環境十分辛苦,工人三班倒,打連班時夜班困得站著都能睡著。但大家的工作熱情都很高漲,當時需要全人工清灰清渣,這個過程大家編了“過了水簾洞、再上火焰山”的順口溜。因為表現出色,我作為全市先進出席了全國勞動群眾大會,見了毛主席聽了周總理的講話,并被派去國外學習,當時覺得中國和國外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在焦作電廠,我從生技科、總務科一直干到副廠長,后來負責焦作電力建設指揮部,管理焦作電廠三期建設和沁北電廠前期可研。1990年10月,沁北電廠成立籌建辦公室,我任辦公室主任,1992年改名為沁北電廠籌建處。在此期間直至退休,我開始負責廠址勘察、水源、灰場、鐵路、煤種等前期事宜,當時大家都是租民房、吃野菜、喝涼水,十分艱苦。從沁北電廠1981年選址到2001年正式破土動工,中間因為世行貸款中斷項目被迫下馬,中間有很長時間的擱置期。后來,國家拍板用全國產設備,協調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低息籌資,最終建成中國首臺、第二臺國產化60萬超臨界機組。2012年,沁北電廠成為華能集團、華中區域容量最大的燃煤火電廠,近幾年又拓展光伏發電、工業供汽、居民供暖等功能,工人工作環境和社會地位和我們上班的時候相比,真得發生了天壤之別。現如今,我覺得自己生活的河南省焦作市,都比好多國外城市要強得多,一百年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變化真的是日新月異。”
唐祖闔今年也已經85歲的高齡,他年幼跟隨堂哥一家生活,日本國民黨重慶期間家財被毀,流落街頭要飯,重慶電校畢業后去焦作電廠參加工作,后參加沁北電廠籌建。他呀打開話匣子:“我是1955年參加工作的中專生,小時候家里有人是小資產階級,國民黨撤離重慶時一把火把家宅燒光,也上街要飯過一段時間。我是焦作電廠剛成立時過來的,當時河南省內的發電機組可謂是“萬國牌”,有日本的、英國的、美國的……,可就是沒有咱自己的。我在焦作電廠努力工作,雖然出身不好,但聽黨話、好好干還是光榮入黨提干,成為焦作電廠建設指揮部指揮長,并榮獲500萬工程個人一等獎。從現在往前看,我們國家現在自己的核電技術已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我們由原來的買人家的機組到現在的賣出機組,變化真的是天翻地覆。”
許林保年近八旬,曾經畢業于鄭州電校,在丹河電廠參加工作,后參加沁北電廠籌建,親歷沁北電廠一、二、三期建設。回想起年輕那會兒,老人家目光里綻放出光亮:“1968年畢業后,我到部隊進行鍛煉,1972年丹河電廠籌建我參加工作,直至感到副廠長。1985年,沁北電廠項目短暫劃歸丹河電廠,1992年沁北電廠籌建處成立,我任副主任。在沁北電廠項目籌建的三年困難時期,沁北人堅守項目,開荒種地自給自足,終于迎來了國家批復可研,實現了由利用世行貸款到利用內資,主設備由國際招標采購到國內招標國內制造的轉換,真正為振興民族工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我的一生很榮幸,能夠參與河南省兩大電廠沁北電廠、丹河電廠的建設工作,河南電力史也見證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很多方面,我們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一代代先人奮斗犧牲換來的,來之不易。”
84歲的崔忠連曾在丹河電廠參加工作,后參加沁北電廠籌建至退休。他接著說道:“剛參加工作時,機組容量只有350W,機組小噪音大,都是購買的外國機組或是蘇聯援建的,偶爾還會有爆炸的危險。后來慢慢地有了2.5萬、5萬、10萬的機組,等到沁北電廠籌建時,電力部、河南省、華中網都十分重視,相關領導也來了很多次。當時的廠區都是荒草叢生、石頭遍布,我們一眼眼看到從不毛之地上建起440萬千瓦的巨無霸電廠,真正是感到了國家電力工業史的飛速發展,感到中國國力的日益強大。”
黨史學習教育期間,沁北電廠一方面通過手機微信、電視報紙和黨員大會等途徑,引導退休黨員干部憶黨情、頌黨恩,確保大家學習“不掉隊”;另一方面幫助整理老同志口中的企業發展史,通過黨課的形式,用電力工業發展變遷講述黨領導各族兒女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