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力發電網訊:12月5日,寧夏發改委發布《寧夏回族自治區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
《規劃》指出,加快建設寧夏黃河幾字彎綠能基地和千萬千瓦級“寧電入湘”綠能基地,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倍增”,可再生能源占新增電力裝機、發電量比重達到80%。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超過5000萬千瓦,力爭達到550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和發電量占比分別提高到55%和30%以上。
可再生能源消費目標為,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比重提高到30%以上、非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比重提高到28%以上。新能源綜合利用率力爭保持在9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5%左右。
協調有序推進風電建設。整合優質資源,穩步推進集中式風電開發。結合風電技術進步和開發成本下降進程,在吳忠、固原、中衛等風能資源豐富區域,加強風能資源精細化評估,統籌電網接入和消納條件,穩步推進集中式風電項目建設。推廣高塔筒、大功率、長葉片風機及先進技術,積極發展低風速風電,進一步挖掘風能資源開發潛力。到2025年,集中式風電裝機達到1750萬千瓦以上。
堅持就近消納,創新推動分散式風電建設。充分挖掘、科學評估配電網接入消納能力和風能資源潛力。鼓勵在風能資源適宜、靠近負荷中心區域發展分散式風電,實現所發電力在配電系統平衡調節、就近消納。積極推動分散式風電項目通過市場化交易方式提高經濟性,構建無補貼市場化盈利新模式。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開展“千鄉萬村馭風計劃”,實現分散式風電與生態旅游、美麗鄉村、特色小鎮等民生改善工程深入結合。
聚焦提質增效,加快老舊風電更新升級。針對賀蘭山、太陽山、香山等區域并網運行時間較長、單機容量1.5兆瓦及以下、連續多年利用小時數低下、存在安全隱患的老舊風電場,開展老舊風電場“以大代小”更新改造試點,提高優質風能資源利用效率和土地利用率,提升存量風電項目發電效益,促進風電產業提質增效和循環發展。
創新商業模式,探索發展風電清潔供暖。在鹽池、海原、同心、紅寺堡等風能資源富集和清潔取暖需求迫切地區,創新投融資和電力交易模式,因地制宜選用風電+蓄熱式電鍋爐或空氣源熱泵等技術路線,探索開展風電供暖示范工程,切實提高城鄉清潔電力供應和清潔取暖比重。
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按照“多能互補、協調發展、擴大消納、提高效益”的思路,推動增量新能源項目同步建設儲能設施,積極開展“新能源+儲能”示范應用,推動風電、光伏與儲能聯合開發和互補融合。有序擴大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新型儲能商業應用,優先在中衛沙坡頭區北部、中寧縣北部,吳忠利通區中北部、紅寺堡區西北部、鹽池縣東南部、同心縣中部。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南部等新能源富集、電網送出斷面受限地區,建設電網區域性共享儲能設施。到 2025 年,力爭建成 500萬千瓦儲能設施。
開展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示范。依托新增外送通道開展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示范建設,統籌各類資源協調開發、科學配置,實現通道可再生能源電量比例不低于50%。依托銀東、靈紹外送通道就近打捆新能源電力,有序提升存量通道可再生能源電量比例。積極創建“綠電園區”,強化自主調峰,兼顧開發和利用,充分落實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提升園區綠電消納比重。
推動可再生能源與氫能融合發展。大力發展離網型新能源電解水制氫,打造寧東光伏產業園綠氫規模化生產基地。培育風光+氫儲能一體化應用模式,積極創建寧東可再生能源制氫耦合煤化工產業示范區,通過綠氫耦合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基多聯產等項目,推動灰氫轉綠、以氫換煤、綠氫消碳。到 2025年,力爭綠氫生產規模達到8萬噸/年。
原文如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