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參加工作38年了,還沒見過這么忙的工地。”市政公司雄安新區啟動區市政綜合管廊工程項目副經理郭文杰站在他負責的一工區便道上,一邊說一邊喝水,他的嘴唇依然干裂著,仿佛喝再多水都沒有用。
此刻的雄安新區,成千上萬的施工機械設備和人員不停地工作,正式進入了震撼人心的大干狀態。
進入五月,中午的日頭已經有些曬了,郭文杰摘下安全帽,額頭上滲出了汗珠,被風吹過,又不見了。他匆匆吃上一口飯,抓緊時間在工區附近的辦公區休息了一會兒,“以前吃完午飯就能直接去現場,現在不行了,歲數大了,中午得稍微休息一下,不然下午受不了,更影響進度。”
說起到雄安來,郭文杰還是有些激動。
4月3日,還在廣州天九項目的郭文杰接到緊急通知,要到雄安新區啟動區市政綜合管廊項目負責一工區施工生產;4月4日從廣東出發,連續30個小時日夜奔波;4月5日剛趕到雄安新區,工程就正式開工了。
“一進入雄安,就被震撼住了。”
雄安新區啟動區是雄安新區率先建設區域,是雄安主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首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落地、高端創新要素集聚、高質量發展引領、新區雛形展現的重任,具有重要意義。
而電建市政公司建設的雄安啟動區EA1、EA2、NA10市政干線道路、綜合管廊、給排水工程施工項目,則是保障雄安新區城市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生命線”,是雄安新區智能城市、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是全線最晚中標進場的,工期比最早進場的項目縮短了近一年,也就意味著,我們項目要在8個月的時間內,完成全部施工任務。
全部工程建設內容為市政干線道路、綜合管廊、給排水工程施工;四段道路總長度5051米、管廊總長度4984米,另外包含六座橋梁。工序之復雜、工程量之大,工期之短,讓所有人都有點兒發怵。
“就是這么緊張,施工生產和營地建設都要同步進行。”郭文杰說,但是他很開心,因為整個雄安都在群情激昂的大干氛圍中。
櫛次鱗比的機械設備、整齊劃一的項目部、熱火朝天的工地現場,
“一進入雄安,就被震撼住了。”這是郭文杰初到雄安新區的感受,“我在珠三角干了很多年了,原以為廣深的速度已經代表中國了,但跟雄安還是沒法兒比,那效率,一日千里,讓我這個快退休的人都熱血沸騰。”
進入啟動區,忙碌成為一種常態,沒有人在走路,幾乎都在跑步。
“今天能不能澆完?”
“有沒有做好數據監測?”
“把記錄拿來給我看看!”
郭文杰看著身邊來來回回穿梭的施工人員,欣慰地笑了:“幾乎所有人嘴上都起泡了,所有人都變得脾氣火爆了,還請你們諒解一下。”
由郭文杰負責的EA1工區上的13號景觀橋位于榮烏高速和京雄高速的交叉口,是未來啟動區的中心點,也是中央領導來訪必經之地。作為出圖紙最晚的工區,郭文杰沒有猶豫、沒有退縮,用他多年的工作經驗,倒排工期、合理施工、搶抓進度,從方案執行前試驗、操作流程模擬到組織實施落地,一切忙中有序地推進著。
“在雄安,完成節點目標是政治任務。”作為多年的項目支部書記,郭文杰一直有著很高的思想覺悟,“前段時間迎檢,我兩天一夜沒有合眼,不能睡也睡不著,必須等檢查任務結束了才行。”
一個月后,郭文杰帶領團隊如期完成了首個關鍵節點——首倉混凝土澆筑。
“我們建了魯娜第一座碎石場”
在郭文杰25年一線工作經歷中,除了這次的雄安新區啟動區,還有一個地方讓他一直津·津樂道,那就是工作了5年的安哥拉。
2007年,郭文杰開始走出國門,來到安哥拉莫希科省的魯娜機場項目工作。
“當時安哥拉正處于戰后恢復與重建的時期,遺留的地雷、泛濫的槍支、匱乏的物資、落后的醫療等諸多不利因素擺在面前,很多基礎設施都沒有,甚至連基本生活都滿足不了。”郭文杰說,“我們單位是最早進入安哥拉的中央企業,得充分發揚南泥灣精神,從施工到生活,全部都自給自足。”
在省府盧埃納,項目的設備被地雷炸毀過,吃的蔬菜、喝的水、用的生活和辦公用品全部都是集裝箱運送,條件非常艱苦。
“這還不是最困難的,”郭文杰說,“最難的是,當地沒有石料廠,石料的采購運輸成本非常高昂,曾一度給施工帶來嚴重阻礙。”
后來,郭文杰通過不懈努力溝通,在征得當地政府部門同意后,帶領團隊沿著當地舊鐵路路基找尋石料,整合設備資源,建設了當地第一個碎石場。
碎石場的成功投產,不但滿足了自身工程建設需要,而且還能為莫希科全省供應石料,年產值一度高達1.1億美元,至今仍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建設碎石場期間,還發生過一件小插曲。由于當地水資源非常寶貴,項目生活用水全部取自當地河流,員工和當地民眾一樣,在河里洗澡。
郭文杰洗澡時不慎刮傷了腿,本以為是小傷,就沒放在心上,沒想到傷口一直愈合不了,兩個月后,整條右腿竟都腫了起來。
“實在沒辦法了,從盧埃納治到羅安達,又從羅安達治回國。”郭文杰笑道,“就這么一個不起眼的小傷,當時沒重視,后來費錢又費力。”
善于控制時間和成本,是郭文杰多年養成的職業習慣。這點也讓和他共過事、當時項目經理、現任歐洲公司董事長李有兵贊不絕口:“老郭同志能吃苦,工作上的事情不推脫,在安哥拉時,由于當地人技能落后,他主動利用休息時間學習簡單外語,以身示范,培養了大批外籍員工,來滿足工作需要。”
郭文杰的右腿小腿上至今還留著很深的傷疤,這是一條榮譽傷疤,用他的話說:“這是安哥拉給他的見證。”
“我會一直在現場”
1984年師范畢業參加工作的郭文杰,曾在十三局小學里當過六年老師,也在分局的宣傳部門做過六年文職,但這些,都不足以讓他實現自己的價值。
“我是工程人的后代,我覺得只有在現場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郭文杰說,“所以我就自己學習工程方面的知識,后來進入電大開始系統學習。”
1996年,學成后的郭文杰開啟了他新的職業生涯——工程施工,后來這成為他畢生的事業。
干工程,郭文杰一直堅持兩點:一是“學”,活到老,學到老,向書本學,向他人學;第二就是“干”,實踐出真知,擼起袖子加油干、埋頭苦干。
“各家有各家的長處,要學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郭文杰邊說邊掏出手機,“你看這是中鐵做的角模,人家做得多巧,省時又省力,我看后就立即發給施工隊,進行改良。”
如今已經56歲的郭文杰,依然意氣風發,斗志昂揚,不在現場,就在去現場的路上;不在自己的工區監督,就在人家的工區觀摩。
“老郭一點兒也不像快60的人,這么忙,從他的臉上卻看不出絲毫疲憊。” 雄安新區啟動區市政綜合管廊工程項目支部書記常愛民說。
以前也總有人不理解,問郭文杰:“你這么大歲數了,咋還天天跑工地?”
郭文杰卻說:“一個人一輩子能干幾個雄安的工程項目?這是讓我驕傲一輩子的事情啊!”
在郭文杰的家庭群里,也有一段類似的對話,是久居馬來西亞的妹妹同他說的:“同志,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郭文杰卻回道:老妹,回國吧,真的,現在的中國不一樣了,來雄安感受一下。”
話未畢,郭文杰的電話又響了起來,他拿起手機迅速走出臨時辦公室,緊接著往施工現場走去。
不遠處,施工設備在轟鳴中有序運轉,灑水車一圈圈不停工作,技術人員、施工人員各司其職、揮汗如雨。太陽東升西落,晚餐過后,落日余暉下的工地,又是一派繁忙。
“我是干工程的,我會一直在現場。”我耳邊又響起郭文杰接受采訪時重復最多的那句話。
郭文杰(中)和技術員在現場討論底板澆筑注意事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