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網上急召無人機飛手志愿者去支援新鄉救災,我已報名參加北京同心圓慈善基金會的救援隊。”
“啥?!……”
7月20日我們一家三口親歷過鄭州的暴雨肆虐,回到焦作剛緩和一天,兒子竟告訴我要去受災更嚴重的新鄉參加救援。雖然我很清楚,他的決定不僅沒錯,而且值得贊揚,可在我眼里他還只是個經驗不足,涉世未深的孩子,怎么能去救災?不行!絕對不行!
我心急如焚卻又無計可施,轉而把希望寄托于愛人身上,希望他能阻止兒子這看起來“不知天高地厚”的舉動。可他什么也沒說,默默地將汽車鑰匙遞給兒子,告訴兒子油已加滿,交待需要注意哪些車況。還反過來安慰我,勸我放手。氣的我半天沒理他。看著兒子一步步與救援組織取得聯系,與同學安排出行事宜,再為他寶貝的無人機調試、充電,做好了一切準備,我終于妥協,我不能阻止,也無法阻止兒子的執著和熱忱。
7月23日是兒子要出發的日子。那天夜里,我和愛人一夜輾轉難眠。出行時,愛人神色復雜地對兒子說了一句:“全須全尾的去,必須給我全須全尾的回!”那一刻我才知道,他的內心并非象表面上那般平靜。
兒子走后,每一分一秒對我來說都成了煎熬。他打回來報平安的電話很短,只是說他很安全,讓我們放心,其他概不多說,有時信號還是斷斷續續。我不敢隨便給他打電話,因為他的手機聯著無人機的圖像,電話會耽誤信息采集,只能時刻關注他周圍的一切動向——新鄉不是暴雨就是烈日,洪水已經毀壞了不少地方;通過兒子朋友圈上傳的照片,我發現短短不過兩天,他就被曬成了黑炭;烈日下,他衣服濕透卻不為所動,只是認真地監控著無人機拍攝的畫面……
7月26日,兒子走的第四天,網易、新華網等多家媒體先后轉載了他用無人機拍攝的救援視頻,看到媒體對他的采訪,我才得知了兒子一些具體的情況:他跟隨救援隊在新鄉鳳泉區大塊鎮東郭村、原莊村等地,用無人機在村莊上空勘察、搜尋,不僅拍攝到多個村莊被水包圍,許多受災民眾在自家房頂及高的平臺躲避的嚴重場面,而且將每一個需要幫助的民眾位置快速定位,極大地縮短了救援的時間,援救了上千人。
視頻里那小小的救援艇上,我一眼認出那個又黑又瘦,耐心勸說村民安全撤離的人是他;看著他借媒體平臺呼吁,要等待救援的人們見到無人機揮舞雙手,他們會第一時間趕到;看著他因擔心水中漂浮著大量動物尸體,容易引發疫情而提醒要大家做好防護,注意消殺;看著視頻中記者對他豎起大拇指夸他“你真棒”,看著他的高中班主任在視頻下方留言“真男人”……那一刻,我眼睛酸澀,卻又無比自豪!
7月30日,走了七天的兒子終于安全返回,我一直懸著的那顆心總算落了地。我仔細詢問這些天來發生的事,他自豪地告訴我:“以前我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己可以用大學所學的無人機駕駛技術救人。每天早上六點起床,七點鐘出發,晚上一點多才睡,因為要調試飛機,整理數據,保證第二天定位準確,可我從來沒有感到累……”
從他的口中,我聽到許多他在電話里沒有說過的事——
他是一線的無人機勘察員。在勘察災情之后,救援隊發現受災面積過大,有些需要轉移的人眾較遠,而無人機在地圖上定位的街道已被水淹沒,無法清楚辨認。為縮短救援時間,他們的皮劃艇上邊走邊定位救援。可麻煩的是,無人機起落需要有穩固且較為平坦的地方,船在行駛過程中擺動較大,多處信號受阻,他只能站立在船上,一只手托著無人機,一只手拿著手機進行圖傳操作,而且要盡可能保持平衡起落;遇到信號受阻的地方,他就先收回無人機,有信號了再放飛。可這樣一來,也大大增加了他操作難度,甚至人極容易落入水中。
一次,他通過無人機看到距離皮劃艇二三百米的地方,一名婦女抱著一個三四歲的孩子,顫微微地蹲坐在村民家門口的石獅子的高臺上。水馬上要淹沒高臺,孩子哭鬧不止,那女人因為哄孩子,幾欲滑倒。皮劃艇立即前去救援。當哭鬧的孩子看到無人機停在他們的上空時,呆愣了一下,竟然開心地笑著指“飛機,飛機。”“那一刻,我不知道咋了,也跟著他一起笑,心里暖暖的。”兒子說。
由于皮劃艇不算太大,加上救援人員,一只船上能救的人數有限。他們只能先把人轉移到附近的大巴車再趕緊回去救援。為了騰出船上空間,兒子在定位后也下了船。他看到被救出來人中有個腳踝骨折的十五六歲男孩,腳上的石膏早已被水沖的不知去向,可下船的地方水還淹至小腿,大巴車開不過來,只能在三四百米外停著。他立即把無人機放在一邊,背起那個男孩送到大巴車上。長時間的托舉、操作無人機,再背人涉水走了那么遠,回來后他手抖的連水瓶蓋都擰不開。一個村民看到趕緊上前幫他擰開,并將水遞到他嘴邊。
“不用無人機的時候你怎么都不知道休息休息下胳膊啊!”“除了晚上睡覺,我們沒有多余的時間,不用無人機的時候,我們就搬運救災物資,幫那些村民送、沖治痢疾的藥。”面對著我的心疼,兒子只是無所謂的嘿嘿笑著。
他說的更多的,是這次救援中讓他感動的事:“那些村民對我們真的挺好,我們顧不上吃飯,人家就在家做好了給我們端過來;我操作無人機,汗滴到眼睛里,是村民幫我擦的汗,他們還和老師拿隊旗幫我摭陽;有個救援隊員只顧著救人,腿被劃破,傷口在水里泡的都潰爛了,還是我們硬拽著給他包扎了;我們還救了條受傷的德牧,災難面前,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救它的人要走的時候,它對著他一直叫,狗也知道感恩啊……以前只是想像,直到來做這些事情時,我才發現其中的意義和重要性。”
這就是我的兒子,那個我以為永遠不會長大的兒子。他已不再是在我膝下承歡的孩子,而是一個有勇氣,敢擔當,成熟且心胸寬廣的男子漢。
此時,疫情再次嚴峻,他又報名做了社區抗疫志愿者,協助小區盤查記錄,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信念:“人生看到什么風景取決于自己選擇的路。幫助別人的同時又何嘗不是在遇見更好的自己。”
兒子,我為你驕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