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很多“師父”,他們有人啟迪你對人生的態度,有人真真實實教你謀生的技能,有人陪你在低谷攜手共進、迎接黎明……工作后,我遇到了這么一位師父,他用豐富的經驗指導我工作,指引我前進的方向,在他的教誨與幫助下,讓剛畢業的我快速融入到了水電四局這個大家庭。
我的師父叫潘永華,初見他時,他是水電四局義烏項目的安全總監。
那是2020年的春天,我初到義烏項目實習,被分到了工程技術部,辦公室的同事給我簡單的介紹了項目情況,告知我安全總監潘總對工作一絲不茍、非常嚴謹,自此,我便很期待向他學習。
我在工程部的工作,就是每天統計現場當天的施工量。那天很巧,我和分包隊伍負責人在回項目部的路上碰見了他,這是我們倆第一次見面,我當時還不認識他,只是聽辦公室的同事說起過。
“這個人是誰啊?”
“這個人就是項目安全總監潘永華。”
我趕緊把我的安全帽帽帶放了下來,向領導打了個招呼。這便是我和師父的第一次“會面”。
我的實習期是就2個月,這段時間里,我和師父由于工作性質的原因,見的次數很少。光陰似箭,我的實習就要結束了,6月初我就回學校參加畢業答辯了。第一次分別時,當時的我在師父眼里還是一個快畢業的楞頭青。他肯定也不會想到,未來我會成為他的徒弟。
2020年7月,我正式入職水電四局,成為義烏項目安全環保部的一員,這時,潘永華才真正成了我的師父。工程部的同事跟我說:“你這小子運氣相當好啊!潘總對兄弟們非常好,你跟著潘總干,對于你一個初入建筑行業的人有非常大的幫助。”
當天上午,我就被安全環保部同事帶到了師父辦公室,這算我倆第一次正式見面。師父見我的第一面,就是問我實習的時工作的如何,今后有什么打算。
“建筑行業一定要肯吃苦、肯鉆研、肯學習,要學會多向同事、多向領導請教、多實踐,才能把工作做到實處。不管是在哪個部門,只要肯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師父說,“做工作不要怕困難、怕犯錯,要迎難而上、知錯就改,任何時候師父都會幫你,既然到了安全環保部,你就是我的兄弟,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找師父。”
師父的讓我覺得非常的暖心。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和師父更加融洽的相處和“取經”,我在私底下對師父進行了一番“調查和研究”。
師父先后從事過李家峽、尼那、公伯峽和拉西瓦四個水電站的建設,施工管理經驗非常豐富,發表了多篇水電施工的技術論文,參加和組織的多項QC小組成果多次獲得省部級獎項。在拉西瓦水電站的時候,師父已經是一名質量辦副主任,他在那里組織制定了《倉號一次合格率考核辦法》和《樣板倉號考核制度》,這在當時大大提高了質量管理人員的積極性,保證了工程質量。
師父很熱愛學習,就在工程建設忙碌的時期,他也一直保持學習,還考取了一級建造師。,在相關刊物上發表了多篇技術論文,組織的的多項技術質量成果也獲得了省部級的獎項。工作的這些年他個人也先后獲得集團勞動競賽先進個人、工程局先進生產工作者、質量先進個人和分局的勞動模范、優秀技術干部、優秀共產黨員等多項榮譽。
師父他的足跡不光是在水電站,他還是世界上第一條高速鐵路京滬高鐵的第一批建設者。在京滬高鐵建設的過程中,他不斷學習和積累了鐵路建設的技術和經驗,施工中嚴格推行標準化作業,創新并推廣應用的“鋼筋綁扎胎具”、“墩身蒸養法施工”、“工具式模板”、“底座板施工移動式保溫棚”等獲得上級單位的一致好評,并多次獲得綠牌獎勵和信譽評價的好名次,這些也為水電四局進入鐵路市場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在京滬高鐵施工期間,他們有句口號叫“讓標準變成習慣,讓習慣成為標準”。有一次,鐵道部副部長盧春房來檢查,當時準備的是一個連續梁作為迎檢工點,迎檢當天,所有領導都在迎檢工點等候,左等右等不見檢查組過來。這時,師父負責工點的管理人員打電話給師父,說便道上停了好多“霸道車”,大家下車順樓梯上橋了,師父立即安排現場管理人員按常態迎接并進行介紹和回答問題。
等公司領導們趕過去的時候,檢查組已經走了,大家都忐忑不安,打電話詢問檢查結果,得到的回答是“你們未準備的工點都做得那么好,其他工點也一定不差,不檢查你們工地了,直接到棗莊開會吧”。師父參加建設的京滬高鐵榮獲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大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世界地鐵看中國,中國地鐵看深圳,深圳地鐵看華強北”,意思是干了華強北地鐵,所有的地鐵都不在話下,師父也干過華強北。當時,他還參加了深圳地鐵的投標工作,當時師父做標得到了電建鐵路公司領導的一致好評,鐵路公司領導要把師父“挖”到項目公司,但師父考慮再三后還是留到了公司的深圳地鐵項目部,有人說師父傻,那么好的單位還不去,后來我問過師父,師父笑著回答說“我也不知道傻不傻”。
但經過各位前輩和師父的辛苦付出,深圳地鐵7號線榮獲國家優質工程金獎和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參加建設的深圳地鐵7號線華強北片區被中國建筑業協會評為“國家AAA級安全文明標準化工地”。師父又說,“沒有傻勁也干不成大事兒。”
師父還當過浩吉鐵路項目的質量總監。開工伊始,師父制定的技術質量人員考核管理辦法,每月由工區質量總監、項目部質量部和駐工區監理組長對項目的每一個技術質量人員進行評分,取前三名獎勵,后三名處罰,連續三個月后三名要求調離技術質量崗位。此辦法每月都要進行考核獎優罰劣,質量搞得好,獎金拿的就多,鼓舞了大家的干勁。
據說,當時技術質量人員上工地都背著“質檢包”,里面裝著圖紙、鋼卷尺、規范等,最怕師父工地檢查時提問技術質量要求,曾經有個質檢員現場提問沒答上來,被師父罰抄質量要求20遍。“印象太深刻了!我們對潘總又敬又怕!”
“質量是工程的生命”,對于不合格的工程,師父絕不姑息,堅決要求返工。一次,一個作業隊的漿砌石護坡厚度嚴重超標,師父發現后立即組織各工區管理人員和所有漿砌石施工作業隊的負責人和班組長進行反面典型教育,先后由班組長、負責人、工區管理人員進行剖析和檢討,隨后當著所有人的面調動挖機扒除不合格的部分。
師父在項目大力推行“班組長質量責任制”,抓住了班組長,就從根上抓住了工程質量。師父組織制定了班組長質量考核辦法,每月評選優秀班組長,獎優罰劣,還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聯誼活動,如座談會、籃球賽、經驗交流會等,班組長還能參與項目部和業主單位的評先評優,增強了作業隊和項目部的融合度,促進了工程質量的穩步提高。
師父還推行了路基轉序驗收制度,由工區質量總監、總工、實驗、測量、經理部質量部、質量總監、總工、監理組長、總代和總監共同參與轉序驗收,極大地保證了路基填筑質量。
正是因為有師父這樣對安全質量工作的一絲不茍的人,浩吉鐵路最后還榮獲中國電建優質工程(產品)獎,他也獲得了先進個人。
聽著同事們的談論,我對師父算是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也因有這樣一位師父而油然升起自豪感。
記得師父第一次給帶我去現場,細心地講解管安全該注意的條條面面。我懊惱自己聽不懂,他笑了笑,說,剛進入這個行業都是一樣的,以后慢慢的學習。
在義烏項目,師父領安環部的同事們對項目安全管理制度進行了修正和完善,制定了多個考核管理辦法,在制度執行上不徇私情,不管是作業隊還是自己的管理人員,都敢下手。對于作業隊,師父一貫“嚴管善待”,“以制度管人,以情理服人”;對于自己人,一視同仁。針對義烏項目的施工特點,盲區管理成為了重點。為此,項目部制定考核辦法,從項目各級管理人員到作業隊管理人員,責任到人,定期進行考核,獎懲分明。師父主持開展的安全專項課題研究,《“黨建+單元”作戰體系模式在農民工實名制安全管理中應用》,建立微信塔群,實行網格化管理,此課題成為了2020年度軌道公司組織的觀摩交流會的交流材料。項目部也獲得了公司2019年度安全生產優秀項目部、2020年度榮獲青海省現場管理五星級工地,軌道公司2020年度“安全生產月”活動先進項目部。
在和師父相處的一年多的時間里,師父在工作上兢兢業業、責有攸歸,在生活上亦師亦友,對我更像是一個父親,不管是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上,師父總是對我細心照顧。短短的一年多時間,在師父的教誨下,我對工作從懵懂少年變得逐漸得心應手,成為“老手”。
師父不但要求我學習和掌握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識,還要求我熟悉現場的生產管理、施工技術方案和施工圖紙及技術要求,說是只有懂技術和熟悉現場,才能更好地做好安全管理;要求我每月撰寫安全管理的稿件、總結安全管理的經驗,監督和督促我的學習,在他的要求下,我今年報考了二級建造師的考試。
初入社會和建筑行業,遇見師父對我來說,是我最大的幸運,也是我人生的財富,更是我的領路人。每天夜晚,師父的辦公室總是亮著燈,透過窗簾依稀能模糊的看到他的身影。項目部的燈是暖色調,大概是溫暖每一個像師父一樣工作晚歸的人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