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以什么渠道弘揚工匠精神,用什么措施激發高技能人才的創新活力?電建核電公司通過加強黨建引領,行政、工會多方支持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建設,探索出一條獨特的職工成才之路。
平臺科學。集團工會一直十分重視技術技能創新,把工作室設在企業一線,讓工作室創新研究直面技術課題、直通技術前沿、服務施工現場、擴大行業交流,為工作室搭建了一個高效運轉的平臺,對“十四五”期間共同培育中國電建技能大師群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電建核電公司以周海濤焊接創新工作室為標桿,支持不同專業、不同領域的高技能人才在項目一線創辦工作室。有兩個工作室尤為突出,一個是全國焊接冠軍、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武國振扎根一線班組的齊魯工匠創新工作室,另一個是全國首個吊裝冠軍、山東省首席技師王應庫依托項目現場的吊裝技能培訓工作室。他們站在周海濤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的“肩膀”上進行了延伸和拓展,取得了豐富的成果。
人員精干。工作室技能專家都是獲得過全國或行業冠軍的技能高手,技術專家則是熟悉焊接技術、深諳焊接理論、一直關注國際焊接領域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動向,有多年工作經驗的技術精英。其中兩名技能專家和三名技術專家在檢測中心統籌全局工作,并負責焊工培訓、工藝評定和技術研究,其他專家在生產一線負責工藝實踐、導師帶徒、質量管理等。一線專家在焊接、熱處理、探傷、質量管理等各個環節及技術、生產、質量監督等各崗位“均勻”分布,有利于對焊接工程各環節全面把關,在整個施工流程中全線推動。
工作高效。工作室積極參與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新工法研究,不斷提升理論水平、改進操作方法、探索工藝方案。廣泛的技術培訓和有針對性的強化提高相結合,打造了一支高素質的焊接團隊,極大地推動了工程焊接質量水平提升。陽江核電項目、天津北疆項目等10個機組被評為優秀焊接工程,10項工程獲國家優質工程獎,1項工程獲魯班獎。在施工過程中,針對一線生產實際廣泛開展技術創新,取得了豐碩的科技成果。《國產化焊接設備在核電主管道窄間隙的自動焊焊接工藝研究》通過山東省科技廳和集團公司驗收,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獲得集團公司科學技術獎特等獎,在核電站主管道焊接技術領域打破了國外設備廠商的壟斷,對提升核電建設國產化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
傳承有序。工作室專家實現了老中青無縫銜接。周海濤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首席專家周海濤和吊裝技能培訓工作室專家王應庫是70后,武國振齊魯工匠創新工作室首席專家武國振和周海濤工作室技能專家徐連玉是80后,最年輕的全國技術能手、全國核能系統焊接冠軍張作挺是90后。在企業文化和職業技能傳承過程中,一代代高技能人才通過腳踏實地的工作不斷發展和提煉,形成了以精品質量奉獻社會的“鉆石精神”和以專業技能實干報國的“冠軍文化”。經過多年不懈努力,焊接創新工作室作為集團工會第一個在下屬企業面向高技能、新技術開展工作的試點,已經成長為由國家級技能大師、大國工匠、擁有高級工程師和高級技師職稱的技能專家周海濤擔綱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在人才培養、操作技能、焊接工藝、核電站施工技術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績,為集團公司在“十四五”期間廣泛開展工作室創新活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同時,也為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引導全體員工立足本職、崗位建功樹立了榜樣和標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