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七月西昌,大發“暑威”。7月15日8點,跟隨現場負責人走進水電七局西昌寧遠水鎮棚戶區改造工程,施工現場一派繁忙,工人們顧不得汗珠滑落衣背潮濕,一個個動作麻利專心手頭活計。
“原計劃年底竣工驗收,我們加大資源投入,力爭8月底竣工驗收,早日把房交給老鄉。”現場負責人介紹,作為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首批EPC房建棚改項目,寧遠水鎮在同批次12個回遷安置民生工程中進度領先,全部樓棟主體結構封頂,目前正在開展裝飾裝修、安裝及總坪工程施工。
走進地下室,透過檢修通道口,一個個圓形墩柱規律排布,支撐樓體上部結構。“這是我們安裝在隔震層的‘隔震支座’,一棟樓需安裝近40個,直徑1-1.2米不等,原理類似橋梁支座,可提高樓體抗震安全水平,經常有兄弟單位前來參觀學習。”
西昌處于我國南北地震帶中南段,地震結構錯綜復雜,屬于抗震設防烈度9度地區,居全國抗震設防等級之最,西昌市及周邊中強地震活動頻繁,加裝“隔震支座”可提高建筑抗震安全水平,同時減小上部構件結構尺寸,增加房屋室內使用面積。
為何不采用傳統方式增加建筑抗震等級?經過幾個月的調研、考察、研究,對比分析,項目技術團隊采用新技術,即在地下室和上部結構之間設置柔軟且具有高阻尼特性的隔震層,可顯著提升建筑的地震安全性,且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寧遠水鎮地勢呈坡地形態,南北高差約6米,施工組織難度大。地下室頂板標高分兩部分,消化地形高差0.9米。為進一步縮短工期,提高投入產出比,項目技術團隊利用BIM三維技術進行碰撞檢查,減少潛存錯誤損失,優化凈空及管線排布,降低現場溝通成本。
據了解,這是水電七局首次在高抗震設防烈度地區推廣基礎隔震技術,對下支墩混凝土質量和隔震支座的安裝精準要求較高。為解決施工過程中,隔震支座安裝精度控制、下支墩鋼筋優化及混凝土澆筑質量控制等難題,項目團隊科技攻關實現多項關鍵技術突破,8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企業工法、4篇論文、1部企業標準已順利收入囊中,2項發明專利申請正在同步跟蹤。
火熱施工中的寧遠水鎮
地下室隔震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