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微涼的水藏著寒意,白鷺成群展翅入畫,或臨水自賞,或淺飛戲水,島上的冬天比別處來得遲,鳳凰木、菩提榕、火焰木亭亭如蓋,矮蒲葦、迷迭香、粉黛亂子草生機正好。
遠眺有青山,近處有綠水,花草葳蕤沾衣香,白鷺游魚水中嬉,白鷺島生態公園的建設讓河源高新區人民“山清水秀”“鳥鳴花香”的生態宜居夢變成現實。
巧手“園丁”助力荒島新生
11月25日,由中國電建所屬昆明院、水電九局設計施工的河源東洲壩島生態公園綜合治理工程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建設煥發新顏,以嶄新的生態豐姿與周圍城市風貌融為一體。而在兩年前,這里僅是一座雜草叢生的荒島。
白鷺島生態公園位于廣東省河源市高新區境內東江干流之上,是一處漫灘型江中島,島嶼南北修長,東西狹窄,似一尾靈動的游魚,眷戀東江,從此駐足。
整座公園總占地26.5萬平方米,由生態美學基地、東江視窗、感官實驗室三大功能區構成,是助力河源全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綠色濱水經濟發展帶的民生實事重點項目之一。
建設之初的白鷺島足夠“野蠻”。兩三米高的雜草是現代都市看不見的風光,潮熱臨水的密林滋生許多蚊蟲,隱藏在花木間的荊棘刺木碰上了便是“血光之災”,天生地長的泥濘小道好不好走全看天意。
“挺有潛力的地方,就是有點費心力。”調侃之后便是全身心地投入。
首先要解決的是上島的難題,島嶼北段鋪設的一段Z字形小路和西南角修建的一座人工橋完美融入景觀,為上島之路平添幾分雅趣。
植被的梳理與移栽是另一項大工程,白鷺島上種植了包括紅花紫荊、藍花楹、樸樹、荔枝樹、風鈴木在內的16種鄉土樹種總計超過2500余棵,14萬平方米的地被種植完成之后,白鷺島已經煥然一新。
此外,大到生態景觀系統,小到坐凳、照明和藝術裝置,電建建設者們無不傾心相待,一點一滴雕琢成景。
科技創新推動生態創園
白鷺島是一座典型的堆積島,由東江上游的河水攜帶泥沙在此堆積而成,從前登島不便使得島上風貌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來,但也因為人跡罕至導致河道淤堵、水下生物死亡以及污水排放等問題。
如何“雕飾”一座雜草叢生的荒島?
自2020年6月項目破土動工以來,項目部通過有效管理,高效配置各方資源,解決了景觀改造與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克服了條件差、育苗難和工期緊等難題,僅用兩年多時間,便將公園大變樣。
“我們在建設中,嚴格遵循減少對生態破壞的原則,致力于打造生態景觀與防洪防汛為一體的生態工程。”項目負責人說。“所有的施工要最大可能保護原有的生態環境。”這是項目部施工的一條準則。“我們不是重建一個江嶼公園,我們要做的是重現白鷺島的美。”
為此,項目部苦心實踐研究出《一種用于地基固化的攪拌裝置》,通過自主研發的強力攪拌頭、挖掘機、智能配比工作臺、儲料設備達到流水運轉,實現淤泥原位固化、保持水土的目標,既能提高河道的運輸暢通能力,又能達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目的。
在新型專利技術的助力下,工程進度呈現良好勢頭,項目部有條不紊的開展著各項施工任務。清淤疏通0.3公里的河道口,設置調蓄緩沖區與凈化區,沿島修建了一條長3.2公里的環島護岸……項目部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節點任務。
“不僅好看,還能防洪。”言簡意賅的自豪。
城市公園提升人居環境
修建白鷺島公園更像是一個藝術創作的過程,蒙塵的“東江明珠”,在電建生態軍的細細雕琢下,掃除塵泥后風華自成。
從“魚脊”一樣貫穿南北的主干道閑游,星光花海、林波天橋、花傘藝廊、和聲風廊、魚悅廣場……各具特色的白鷺島十四景星星點點散落兩側,一步一景,移步換景,快哉樂哉。
緊緊圍繞白鷺島生態公園的關鍵詞有“森林課堂”“昆蟲花園”“鳥類基地”“生態平衡”……一個個生動活潑的詞語描繪了一座回歸自然的生態江嶼景觀公園,自然山水與現代藝術的相得益彰構建出更加優美的人居環境,人民的歡聲笑語同新時代“公園城市”的概念遙相輝映。
項目部將生態美學貫徹建設全過程,通過創建智慧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科學施工,多次獲得業主單位、河源市建筑業協會以及河源市高新區管委會的表彰嘉獎。
因其低碳景觀、健康人居的設計優勢,白鷺島獲得2022年度ELA國際景觀大獎“年度十大景觀項目”。電建的建設者們也未曾辜負這份美麗的設計圖紙,鉚足干勁使這份生態之美從圖紙走向現實。
白鷺翩躚水上飛,唱晚不思歸,碧水微瀾映暮色,茵茵綠洲人相宜。白鷺島生態公園建成后將成為河源市落實廣東省特色廊道“飲水思源,生態長廊”碧道建設不可忽視的城市“綠肺”,開園后亦將進一步滿足周邊居民對美好城市環境和生態綠地的向往,有利于促進城市功能的完善。
白鷺島生態公園航拍一角
白鷺島生態公園植被移植效果顯著
附近居民在白鷺島生態公園園區游玩
白鷺淺飛嬉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