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渠清流潤江淮,連通南北澤民生。
2022年12月30日上午,經過六年的施工建設,我國在建規模最大的跨流域引調水工程——引江濟淮一期工程順利試通水試通航,長江、淮河實現歷史性“牽手”,世紀夢想終于照進現實。
從高空俯瞰,一條碧綠絲帶從安徽樅陽樞紐和鳳凰頸樞紐出發,流經巢湖、翻越江淮分水嶺后進入淮河,一路北上,最終來到皖北及豫東地區,從此,工程開始發揮供水、航運、生態等巨大的綜合效益。作為工程建設的主力軍,水電十一局承建了引江濟淮工程江水北送段安徽段一標、二標和河南段三標、六標四個工程項目,在總長110余公里的戰線上,他們用智慧和汗水,用優異的履約形象,奏響了一曲氣勢恢宏的新時代交響。
謀篇落子為民生 觀念一變天地寬
引江濟淮工程自南向北分為引江濟巢、江淮溝通、江水北送三段,水電十一局承擔的施工任務包括3座泵站、36.62公里PCCP管道鋪設、81.2公里河道疏浚治理、65座配套建筑物等,每個項目的建設都涉及著土地的征遷,情況復雜,千頭萬緒。
萬事開頭難。安徽段一標、二標涉及房屋拆遷、墳墓遷移、樹木移栽、自來水改遷、高壓電纜改遷、河道內漁網拆除等,情況復雜,光有蠻勁是不行的,還要學。時任兩個標段的黨支部書記劉亞寧實施了自己的“兩班制”,白天上班忙工作,晚上加班忙學習。學國家征拆政策,將辦理征地的各項依據抓牢吃透;學習屬地政策,了解當地民情;整理總結經驗,編成厚厚的小冊子,由此他便成了征遷的行家。
回憶最開始進場的征遷之路,劉亞寧感慨道:“從鄉鎮到村委,挨家挨戶地為大家講解引江濟淮工程的重要性,所需征遷的范圍、數量、時間以及賠償標準,同時各村村委工作人員配合通過大喇叭給村民宣傳。那段時間心里一直裝著征遷,連著好多天都睡不好覺。”
阜陽市太和縣墳臺鎮民族村村主任王金頂說:“我們村靠著西淝河,現在的西淝河污染嚴重還沒水,國家花這么多錢干這項工程是利國利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況且國家補償政策這么好,工程也占了我的地,我先簽字!”村民李師傅說:“好聽的話我不會說,但大道理我懂,這個工程就是對我們老百姓好,我愿意先交地后補償!”
在河南段三標和六標,開工伊始同樣面臨著諸多問題。從2019年7月進場,就迎來了巨大的挑戰,試量泵站圖紙未到位無法開挖;試量水庫、清水河、鹿辛運河征地拆遷未解決無工作面;高壓線占壓作業面無法施工;排查沿線需改遷的大小光纜管線多達125條等等,困難向一座座大山一樣壓了過來。
清水河河道施工戰線長達20.7千米,沿線涉及兩縣五鄉十五個行政村,很多居民不得不告別熟悉的家園和生活,征地拆遷自然也成了項目面臨的一大難題。這項工作該怎么做?在項目書記王群杰看來,秘訣只有一個,那就是讓群眾放心。為此項目統一思路,積極與地方政府協調,進村入戶,一面耐心傾聽拆遷戶的訴求,同時不失時宜地向他們宣傳政策及建設后帶來的水清河寬的景象,從根本上轉變他們的觀念。
小胡莊村民胡大哥對拆遷抱著堅決不配合的態度并屢次阻工。王群杰帶領項目人員多次拜訪,話家常、解需求、講政策,讓他慢慢放下了戒備和對抗意識,打消顧慮。隨著胡大哥對這項國家重點工程理解的加深,他終于解開了心結:“我相信政府和你們這個大企業的話,希望你們真的能幫我們解決缺水的困境,讓我們的后代也能享受到這項工程的紅利!”決不能不辜負百姓的這份信任,那一刻王群杰等人的心中無比堅定。
千言萬語把“理”講到位,千辛萬苦把“利”處理到位,盡管“小家”難舍,但村民最終選擇與“大家”同行,工程施工由此迎來高潮。
金戈鐵馬聞征鼓 只爭朝夕保履約
引江濟淮工程承載著一代又一代江淮兒女的殷切盼望。“工程實施后可為豫東地區引進客水,近期、遠期分別年調入長江水5億、6.34億立方米,有效解決區域水資源短缺問題,并有助于水生態修復、水環境改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十分顯著。”時任河南段三標項目經理衛振介紹,引長江水注入淮河,既造福兩岸百姓,也為沿線地區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勃勃生機。
2020年的汛期尤為不尋常,降雨量大大超過往年標準。風雨交加的夜晚,防汛值班人員總能見到衛振的身影,在基坑中檢查水泵運行情況,排水通道是否暢通,排水流量是否正常。
“只要下雨,不管多晚,都能看到衛經理堅守在現場。”現場施工員小韓這樣說到。
2020年12月份,安徽段一標突然收到業主、監理安排的節點目標任務,要求項目部在2021年4月30日前必須完成西淝河北站二期防洪閘施工,項目干部職工對此倍感震驚,覺得怎么也不可能完成。但項目經理李光偉就一句話:目標既定,使命必達。他說,不要求大家像鐵人王進喜那樣,但起碼每個人要拿出瘦五斤的心理準備。
一場對自我的挑戰就此拉開。安徽段一標項目現場管理人員介富民談起那段時間的經歷不禁潸然淚下。3月份,他母親重癥入院;4月份,病情惡化急待轉院,雖急在心里,但他還是毫不猶豫地堅守在工地,將老母親委托給姐姐,直到母親手術那天,他才給領導提出請假回家陪伴。母親在重癥監護室三天觀察期剛一結束,他便重返工地,繼續投入到大干當中。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西淝河北站二期防洪閘施工目標按期完成。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安徽段一標物資設備科科長吳世華深知這個道理。經測算,按期完成節點目標,項目施工高峰期每天所需主材量就高達70余輛半掛車之多,由于貨物需求量大、急,一些供應商就用車輛不好找、原材料漲價等借口暫緩發貨或減少發貨量,要求項目部提前付款。對此,吳世華奔波幾百公里前往河南、山東、江蘇等區域進行料源地考察,反反復復給供貨商講道理、訴真情,從而保證了材料供應及時到位。他說:“不能因為材料供應耽誤現場生產,少吃一頓飯,少睡一會兒覺對于我們來說沒什么。”過程中雖都是翻山越嶺,但掌握了一手的市場行情資料,為項目部采購決策提供了依據,大家都覺得再多的艱難已是過眼煙云了。
為解決坡面防護預制塊出現扭曲、表面氣泡等問題,河南段三標總質檢師樊瑞釗帶領技術人員日夜守在預制廠,反復試驗,最終得出皮帶式振動臺連續生產下料時間設置3秒、皮帶運轉震動時間設置35秒,可以有效保證預制品質量,同時還能加快生產進度,拿到這個結果,樊瑞釗才松了一口氣。
試量泵站的施工質量是河南段三標的頭等大事。“我們在泵站底板基礎上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樁基直徑500毫米,間距1.5米,樁長8.5米。在泵站的進口引渠和出水池兩側擋墻底板基礎處也同樣布置了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樊瑞釗說,通過一系列的工藝優化,泵站基礎穩如泰山。
百煉成鋼,只因當初的誓言;爭分奪秒,只為榮譽而戰。在奮勇爭先的日子里,水電十一局參建干部職工釋放出滿格的能量,灑下廣袤大地上的燦爛星火,照亮江河奔流中的企業名片。
滿眼生機轉化鈞 天工人巧日爭新
安徽段一標的兩座80方/秒流量泵站是江水北送段全線之最,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闞疃南站和西淝河北站顯得格外雄偉。而它們的出身,卻是在一片農田荒地之中,經歷了圍堰修筑、抽水明排、地下降水、基坑開挖等諸多考驗。
“針對這些難題,通過試驗證明了闞疃南站和西淝河北站采取管井降水辦法的可行。”安徽段一標項目總工程師易磊通過對地質滲水、多年氣候情況、地勘報告及滲流半徑的反復推敲驗證,結合考察周邊新建泵站圍封情況,創新性地提出采用管井降水代替計劃的三軸攪拌樁圍封截滲墻,取得極大成功。該技術成果還獲評河南省工法。
已經完工的安徽段二標長渠碧波,滋潤著一方土地。該項目全線長22.5公里,工程量最大部分是240萬塊的預制塊鋪設,單塊重量55公斤,前期兩人一組抬動鋪設,勞動強度大,施工速度慢,合同規定的節點工期無法保證。據項目技術部主管袁帥介紹,為了解決預制塊鋪設進度問題,項目部技術團隊反復研究,結合現場實際,發明了一種汽車吊裝鋪設裝置,一次可以吊取4塊,只需1人進行微調即可,既減少了人工,鋪設速度也得到了提高,每天可鋪設500多平米,為按期完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該技術發明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在河南段三標試量泵站主泵房施工中,由于主泵房為約18米的深基坑,為了創造干地作業環境,需要24小時不間斷降水,傳統的施工方法為搭設腳手架,創造施工平臺及作為外墻防護措施。但是由于深基坑、基坑下部土方松軟,需要澆筑混凝土作為外墻腳手架基礎和需要3-4次的循環安拆,這樣不僅影響后續土方回填問題,在汛期來臨時腳手架還有被淹溺的坍塌風險和不滿足工期要求等系列問題。如何既提高施工效率又避免風險成為項目最為“頭疼”的事情。
有人提出對傳統工藝外墻腳手架進行優化處理解決,有人提出打破傳統找尋一種創新型的施工工藝替代傳統工藝,針對這兩個方向雙方均各執己見。
“要干就干到最好,這是我們所有人一致的目標。”當所有人都想認真想要做好一件事時,那么這件事情就一定能做好。
在激烈的討論與推演過程中,一個翻升鋼模的想法萌生而出,有了新方向后,項目團隊針對施工特點進行反復試驗對比,不斷的進行推演與針對性的調整,利用鋼模作為工作平臺,同時通過不斷上翻達到模板支設的效果,最終做到了澆筑與回填同步進行,降低了基坑安全風險,并進一步加快施工進度。由此衍生的科技立項《一種用于混凝土施工的自帶工作平臺的翻升模組》榮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創新之路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在引江濟淮工程的大舞臺上,創新創造力得到了充分釋放。幾年來,水電十一局引江濟淮項目共獲得專利26項、省部級工法11項,為工程順利實施提供了保障。
實干為路,天高地闊;匠心為筆,寫意江河。
在廣袤的豫皖大地上,在江淮連通的長河里,水電十一局人深入踐行誠信履約、安全履約、規范履約、優質履行的履約理念,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團結、特別能戰斗的精神,打造了一項項精品工程、示范工程,獲得各方的高度稱贊。
不忘初心,治水興水,惠民利民。一渠清泉干凈水、一道靚麗風景線、一條生態經濟帶的美好圖景正如約而至。
河南段三標試量水庫
安徽段二標
安徽段一標闞疃南站泵站
河南段三標試量泵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