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融一號盾尾已脫出地鐵1號線新前區間右線邊線1.2米、姿態正常、掘進參數正常、既有線沉降值正常……”
在水電七局穗莞深寶前區間隧道工程現場,“和融一號”“和融二號”盾構機似“地下蛟龍”,正開展一段段驚險的下穿之旅。
超前策劃,曲折艱難勇攀登
穗莞深城際軌道交通項目,是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及深圳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重要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的建成將對大灣區交通互聯互通和深莞惠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穗莞深寶前區間左線長2960.2米,右線長2944.7米,區間設6個聯絡通道和1個電力洞室,其中一個聯絡通道與廢水泵房合建,采用兩臺直徑9140毫米EPB/TBM雙模盾構機掘進。
看似平靜的地面下,地鐵匆匆穿梭而過。盾構下穿既有運營地鐵線在業內被稱為最難啃的“硬骨頭”,既需要技術和實力,更需要膽識和氣魄。
穗莞深寶前區間盾構機連續下穿桂灣一路地下匝道群各類型樁126根,且盾構與匝道群之間地質為砂層,盾構掘進易導致地下匝道沉降變形開裂,影響匝道運營,盾構掘進難度極大。同步下穿地鐵11、5號線和側穿10號景觀橋樁基礎,兩隧道間最小豎向凈距僅4.95米,隧道與橋樁基水平凈距僅3米,同時,該處隧道范圍內存在砂質黏性土,透水性強,隔水層(粉質黏土層)最薄約2.5米,地質條件極其復雜,多重風險源疊加,風險等級高,施工難度大。
寶前區間盾構雙線下穿運營地鐵1號線范圍共計65米,兩隧道最小凈距12.5米。該處隧道范圍內主要為中風化花崗巖,地層地下裂隙水發育,局部存在砂質粘性土,盾構穿越期間存在地面及運營地鐵線失水沉降風險。
只有了解盾構下穿既有線路有多難,才知道七局人有多拼。同步下穿既有線路,施工猶如在‘豆腐上繡花’。
直面挑戰,項目團隊積極應對,謀定而動,各項籌備工作隨即緊張有序展開。
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大直徑盾構連續下穿既有線路、下穿河道,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南方分公司高度重視,帶領項目團隊結合公司多年來穿越“江河湖城地鐵”豐富案例經驗 ,超前籌劃,為下穿每個風險源“量身定制”針對性的解決措施、技術方案,數次邀請知名專家參與研討,進行現場“問診把脈”;項目部統籌謀劃,成立盾構施工專家組、應急處置小組;項目黨支部積極組織,黨員先鋒隊、青年突擊隊帶頭堅守在盾構施工的各個環節;下穿前與相關單位建立有效聯動聯防機制,開展下穿風險源桌面推演、現場應急演練,并對盾構機長、拼裝手、注漿作業班組以及設備維保人員進行詳細交底。
攻堅克難,盾行前海競崢嶸
公司目前最大直徑9.14米盾構機,首次亮相城際鐵路,能否在粵港澳大灣區再次創新品牌?對于項目管理團隊而言,既是機遇亦是挑戰。
項目負責人表示,建設品質工程就是打造核心競爭力,鍛造好口碑就是再次擦亮七局品牌。而項目精細化管理,精在執行,細在落實,關鍵點著重在于“管”。
在施工過程中,項目管理團隊堅持“網格化”管理,將參建各方責任落實到現場,發揮出大盾構施工核心優勢,應用可視化智慧施工系統,狠抓關鍵工序,嚴格控制盾構機推進姿態,將“細活精做”;落實設備“日檢制”管理,及時排除故障和安全隱患,對盾構機掘進參數進行實時監測、實時分析,認真把控盾構機掘進參數、管片選型、同步注漿量,將“粗活細做”,全力保障施工高效推進,夯實品質工程建設根基。
項目部提前布設自動化監測,每4小時進行一次地鐵線內添乘檢查,每班進入地鐵線內進行巡視巡查、人工復測等措施,及時分析、預測和反饋信息,指導現場施工;下穿過程中,業主、設計、監理、電建南方、分公司各單位24小時聯合一線值班“嚴陣以待”,第一時間打通“堵點”,解決“難點”,全力確保下穿過程“萬無一失”。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100個日夜,奮斗在各個崗位上的管理者,全員聯動、各司其職,在烈日下揮汗如雨,在轟鳴聲中埋首苦干,甘做工程建設的“螺絲釘”,以始終昂揚的奮斗姿態,力保目標,突出重圍,傳承著七局人的意志品質和精神根脈。
4月26日,盾構機安全、連續、近距離成功下穿雙界河、深圳地鐵11號線前寶區間、地鐵5號線前臨區間;
6月25日,寶前區間盾構指揮中心傳出喜訊,繼一個月前成功下穿既有運營地鐵后,再傳捷報,左右雙線順利下穿深圳地鐵1號線!
下穿過程一氣呵成,實現了“零失誤、零事故”,最終把“難點”干成了“亮點”,為公司在城際鐵路大直徑盾構施工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為類似工程建設提供了參考。
截至目前,“和融一號”盾構機已掘進301環,“和融二號”盾構機已掘進354環。
走過風雨,“和融號”步履彌堅。
肩扛重任,七局人追夢向遠!
管片拼裝機
穗莞深寶前區間右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