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期間,首次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一帶一路”從這里走向世界,哈薩克斯坦是眾多中國公司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點國度。
而在此之前,中國電建成都院在“國際優先”戰略和“商業模式創新驅動價值創造”理念的推動下,成功收購哈薩克斯坦水利設計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水利”),在中亞地區的市場營銷接連取得重大突破,達到了以海外收購實現國際業務高質量發展的預期目標,也為“中國標準”出海作出了積極有益嘗試。
這場海外收購的“跨國戀”,從“一見傾心”到“好事多磨”,從“補齊短板”到“蝶變新生”,走過了10多個年頭。經過10余年的深耕細作,哈水利對中亞各國的輻射作用越來越強,影響力越來越大,中國電建在中亞地區的“橋頭堡”作用日漸凸顯,并持續為中國電建“一帶一路”泛俄語沿線國家的市場拓展提供強大動力。
影響深遠的“跨國聯姻”
哈水利創建于1961年, 是哈國境內唯一有技術力量從事水電規劃、勘測設計和技術咨詢的工程公司。其前身是全蘇水利設計研究院哈薩克分院,1991年更名為阿拉木圖水利設計院,隸屬于哈薩克斯坦能源、工業和商業部。1997年4月22日,由原阿拉木圖水利設計院幾位自然人作為股東,出資成立哈薩克水利有限責任公司。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哈水利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工程設計經驗,擁有大量水利水電專家,在哈國乃至中亞和獨聯體地區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回顧雙方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緣起中哈兩國在非資源領域的首個重大基礎設施合作項目。2006年,成都院通過實施哈薩克斯坦獨立后最大的水電項目——瑪依納300兆瓦水電站,對哈水利有了深入了解,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
成都院早在1998年就開始著手關注國際業務發展,推動國際市場開拓。在哈薩克斯坦期間了解到,哈水利正有意尋找一家實力雄厚的企業,進行聯手經營。正是憑著對國際業務“全球化”以及中亞區域市場的準確預判,成都院萌生了利用哈水利本土化和人脈資源優勢,實現屬地化經營,推動中亞地區市場開拓的想法,并于2008年8月,與哈水利簽署了合作經營意向書。
在水電顧問集團的大力支持下,成都院與水電顧問國際公司共同積極開展籌備工作。可是,與當時眾多“閃電式”海外收購案例不同的是,對哈水利的收購,經歷了長達三年的“好事多磨”。付出終有回報。2011年7月28日,顧問國際、成都院與哈水利簽署最終股權收購協議,完成了對哈水利公司70%股權的收購。
無論是相關方還是業界,都對這場收購抱以積極心態。對整個工程來說,設計處于龍頭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響工程后續的施工、設備等相關產業發展,對設計院的收購就如同掌握了整個工程相當分量的話語權。此外,通過收購境外優質設計咨詢企業這個可以復制的“模板”,實現“高端切入、規劃先行、技術領先”,可以有效推進海外業務拓展。
著眼長遠的蛻變新生
成功收購哈水利,成為中國電建泛俄語區業務發展的“橋頭堡”和“杠桿效應”的支點,也標志著成都院屬地化國際經營道路的探索起航。
有了這個支點,中國電建形成了以哈薩克斯坦為領先優勢、輻射中亞乃至大俄語區的重點戰略市場;哈水利設計院收購作為集團公司首筆海外控股收購,對集團公司未來進軍重點市場控股收購高端設計咨詢單位、開發境外股權投資項目奠定了基礎。
雙方在充分尊重彼此文化的基礎上,實現最大程度的統一。為了更好地實現業務整合與文化融合,擴大哈水利品牌效應,使其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和屬地化優勢,更好地服務于中國電建和成都院國際化發展戰略,推動中亞地區國際業務的更好發展,成都院對哈水利給予了全方位支持,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治理整改工作——
作為大股東,成都院將哈水利作為國際優先戰略的重要載體和市場切入點,以控股股東地位積極主導哈水利公司發展。通過明確公司發展戰略、經營思路、法人治理結構、人力資源保障、派出經營管理團隊等,推動公司建章立制,確保公司股權變更后的平穩過渡和良好運轉。面對哈水利作為一個純技術咨詢類企業,規模較小、業務單一的窘境,成都院積極推動實現增資擴股,使哈水利順利獲得設計和施工多個資質,為公司業務拓展、可持續經營奠定了堅實基礎。
人才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動力。成都院大力提供支撐,支持哈水利在市場開拓、項目管理、專業設計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作為一家傳統的水電設計院,哈水利不具備風電、光伏等新能源業務的設計能力。對此,成都院通過研判,制定了全面的人才培養方案,包括選派工程師赴哈、選派哈水利工程師來蓉等交叉培訓,以及派員參與成都在哈實施的新能源項目建設等措施,使得哈水利的技術儲備、設計能力日臻完善。
目前,哈水利已擁有哈薩克斯坦工程設計行業最高等級資質,同時具備哈薩克斯坦國家大壩安全鑒定資質、實驗室國家認證資質、國家認證的巖土實驗室等,已成為哈薩克斯坦境內規劃設計咨詢領域最權威的工程公司,在中亞地區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影響力和知名度持續擴大。
哈水利的日益壯大,必將在以哈薩克斯坦為中心的中亞地區乃至泛俄語區的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發揮更大作用,在雙方分享技術優勢的同時,有利于樹立中國電建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從而贏得更多的話語權,為中國電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貢獻力量。
國際布局的生動實踐
屬地化發展,是壯大海外業務發展的有效途徑。哈水利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屬地公司參與市場競爭,提升了中國電建成員企業屬地化資源整合和資源配置的能力,使中國電建在哈薩克斯坦和泛俄語區具備了屬地化設計能力。利用哈水利掌握的中亞地區能源電力情況、跨境電網結構等資料,成都院陸續完成了中亞五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規劃研究等多項能源報告,有效促進了中亞各國國情概況、國家發展戰略、能源電力政策,研究相關規劃、電力市場需求和電力市場空間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
市場營銷與項目履約是發展的“兩翼”,做強海外業務更需兩者的有機配合。哈水利通過升級設計資質、施工資質,補齊人力短板,加強人才培養等,為中國電建成員企業提供市場營銷支撐的機能不斷增強,也促使集團主營業務成功延伸至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周邊中亞國家。
利用哈水利屬地化優勢,成都院成功簽約哈薩克斯坦巴丹莎一期、二期風電,塔吉克斯坦格拉夫納亞水電站技改,烏茲別克斯坦三個水電技改及新建項目,成功建設哈薩克斯坦扎納塔斯100兆瓦風電場,參與投資建設謝列克60兆瓦風電等重大項目。其中,扎納塔斯風電項目是中哈產能合作重點項目,也是中亞地區單體裝機規模最大的風電項目,可以滿足20多萬個家庭日常用電需求。得益于該風電項目,當地居民有了新工作,財政有了新稅收,城市有了新活力。在格拉夫納亞水電技改中,歷時六年多“邊技改邊發電”,為“病患”電站量身定制技改方案,開出“藥方”,同時采取各項舉措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確保技改工程按計劃扎實推進,使這座功能日益衰減的水電站重煥生機,裝機容量提升至270兆瓦,為塔國政府徹底解決了長期困擾當地乃至全國的電力緊缺問題。
與此同時,哈水利也為中國電建俄語區項目的執行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中國電建通過哈水利的橋梁作用,充分發揮其良好的政企關系,在哈薩克斯坦及中亞地區的資源整合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不斷增強,為集團成員企業區域市場開發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中國標準”的出海探索
中國對外的承包工程,已由當初簡單的施工總承包走向了以EPC、FEPC等方式總承包和BOT、BOOT等方式投資的高檔次、高技術含量的新階段。這就意味著,牽扯到技術標準的應用問題也越來越多。采用哪個國家的技術標準,話語權將被誰掌握。
國際上盛行的歐洲標準和美國標準,為歐美國家提供了先機。其憑借技術標準語言使用范圍寬廣的優勢,成為業主優先選擇的對象。因此,“中國標準”的國際化,已成為制約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做大做強的重要制約因素之一,限制了將工程技術優勢轉為對外的核心競爭力。不少“出海”的企業,在海外推廣“中國標準”,往往是通過具體的工程項目贏得市場認可和口碑,可這種推廣模式的輻射范圍較小,影響力有限。
“中哈聯姻”一路走來發展至今,實現了互利互惠互贏。從這場成功的“跨國戀”來看,走好、走穩“智力輸出”的高端線路,才是強強聯合的長久之計,更是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的成功探索。
耕耘路漫漫,未來更可期。2500萬千瓦待開發的水電資源、4000多萬千瓦的太陽能和至少5000萬千瓦的風能,讓哈薩克斯坦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投資沃土。而這一切,將給中國電建的海外能源業務戰略發展帶來更廣闊的空間。
對于哈水利的發展,成都院已繪制好規劃藍圖——下步,將著力推動哈水利深入實施“深化改革、人才強企、多元發展”三大戰略,協同推進“戰略管控、制度建設、營銷強化、平臺建設、優化配置”五大舉措,把哈水利打造成為中亞地區水利水電設計的引領者和具有行業競爭優勢的一流綜合性設計公司。
走過十余年的“聯姻”之路,雙方更期待的,是更多的下個十年。
哈薩克斯坦扎納塔斯100兆瓦風電場
塔吉克斯坦格拉夫納亞水電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