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素為“南衛關中、北屏河套,左扼晉陽之險,右持靈夏之沖”的塞上重地,雄踞于陜西北部,秦晉蒙三省(區)接壤地帶,黃河攬懷南下,長城橫腰西飛。
在這里,有一條橫貫整個神木市長達100多公里的施工線,是榆林水利史上投資規模最大、輸水線路最長、引調水量最大的水利設施建設項目——榆林黃河東線馬鎮引水工程建設現場。
該工程是榆林市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創建開發的階段性重大事項1號工程,對陜西省榆林市建設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破解水資源短缺瓶頸具有重要意義。
黃石溝水庫建設項目作為榆林黃河東線馬鎮引水工程的控制性工程,更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
砥礪奮進,建設優質工程
建一項工程,樹一座豐碑。好的工程,不僅體現在工程本身的社會效益上,更是體現在建設過程中團隊管理、施工技術、安全質量、環境保護等方方面面。
2020年6月,伴隨著黃石溝沉沙調蓄水庫工程的正式開工,水電十五局迅速組建項目建設團隊,高效配置管理人員,積極做好前期籌劃,深入了解當地人文環境,多措并舉推動前期工程進展,正式拉開了征戰黃土地、奮戰榆林史上最大引水工程的帷幕。
“開局即決戰,一拿到設計藍圖,我們就馬不停蹄地制定技術方案,調配施工資源入場,組建‘黨員突擊隊’和‘青年先鋒隊’,把鋪蓋搬到工地上和工友們同吃住,24小時不間斷組織施工。”中國水電十五局榆林引黃工程黃石溝水庫項目部現場負責人田剛衛表示。
為了高質量、高效率推進工程建設,按時保質完成施工任務,讓榆林人民早日受益,三年多來,“懂水熟電”的中國電建建設者們團結一心,攻堅克難、夜以繼日,按期完成了大壩土石方開挖、溢洪道工程、放空洞工程、業主營地建設等一個個節點,讓“惠澤千萬家”的愿景愈發清晰,愈發可期。
“榆林黃石溝水庫地處窟野河兩岸巖石結構不同,項目建設沿岸均為砂巖,給我們的施工帶來了巨大挑戰。”黃石溝水庫項目副經理藺旭勃介紹。
因巖石結構不穩定,項目部從地層的強度、軟弱度、開挖面大小、工作環境等綜合考慮分析,并與業主、監理、設計單位等多次溝通研討,不斷改進和優化施工方案,在確保工程建設質量的前提下加快推進工程建設速度。
匠心傳承、行穩致遠。在大壩施工過程中,項目部始終堅持以抓安全、保質量、搶進度為目標,強化過程控制和各循環工序的銜接,歷經10個月有效施工時間完成了大壩基礎開挖;歷經12個月有效施工時間,完成了97.5米高的大壩填筑施工任務,累計投入裝載機、挖機、振動碾、自卸車輛等機械設備130臺套。
為了精確灌漿壓力、水灰比、透水率等各項指標,確保大壩灌漿質量與效果,項目部先后制作大壩固結灌漿試驗6組18次、大壩帷幕灌漿試驗4組,歷時15個月完成大壩灌漿作業。
現在,歷經廣大建設者的“精雕細琢”,黃石溝水庫凝結出了它堅固“晶體”,窟野河畔的“明珠”即將展露它的光芒。而璀璨的不止它,更有無數個日夜,以“聚力攻堅、實干擔當”號召,全心全意投入生產的水電十五局工程建設者們。
“如果在這里建造水庫是榆林人的夢想,那么參加建設一定是我們電建人的自豪。”黃石溝水庫項目副經理姜虎回憶道。
創新管理,打造精品工程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智能化的迅猛發展,作為中央企業,水電十五局始終胸懷“國之大者”,以國家戰略需求和如何解決施工難題、改進施工技術、提高工程質量水平等開展各類技術攻關,自覺扛起加快科技自立自強的頂梁之責,堅決打贏科技創新攻堅戰。
為進一步提高項目灌漿作業效率,降低灌漿水泥材料浪費,項目部創新采用臥式智能制漿站,通過傳感器精確地將水,水泥,外加劑等稱量數據傳輸到電腦上,由電腦自動生成水灰配比,準確、迅速的制出適合施工生產的各種漿液。
項目部創新智能化工地建設,應用BIM技術對進水塔等建筑物進行三維信息建模,將二維平面圖紙轉換為三維立體可視化模型,模擬建設過程,便于后期施工。并引進大壩數字化智能碾壓系統,綜合微電子技術、無線通訊技術、GNSS厘米級高精度定位等現代化技術于一體,連續、實時地記錄施工過程,擺脫了傳統手寫記錄的方式,實現大壩填筑碾壓信息化管理。
敢闖敢試、敢為人先,這是水電十五局建設者奮楫前行的本色。結合榆林黃石溝水庫工程建設實際,項目團隊圍繞土石壩施工、導流洞、放空洞作業過程中的“卡脖子”技術難題開展課題攻關和創新實踐活動,創新大壩“插板”工藝等10余項關于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方面的新技術、新模式運用到生產建設中,不僅有效提升數據準確性和及時性,還大大減少了人員投入。
“核心,源于傳承,精于創新;品質,源于責任,精于匠心。”每一個節點目標的實現,都是團隊智慧和汗水的結晶;每一項科技紀錄的突破,都是自主創新的成果;每一次“零偏差”的背后都是精益求精地堅持。
正是這么一支專業素質過硬、能打硬仗的“金牌”創新團隊,先后榮獲陜西省勞動競賽優勝班組等30余項榮譽獎勵。
綠色發展,擘畫生態工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是新時代的發展態勢。把陜北黃土溝里迅速崛起的水利樞紐,變成塞上高原的一顆璀璨的“綠色明珠”,這是水電十五局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的綠色發展理念。
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榆林引黃工程建設團隊自進場以來,始終秉持著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初心,做到工程進度與環境保護保持同步,用實際行動踐行“兩山”理論。
“我們不僅是大型工程的建設者,更是綠色生態的護航者。拉土車運料過程中容易造成揚塵污染,我們在土料裝滿時壓實土方密度,并緊緊覆蓋帆布罩,避免土料在行駛的過程中輕易抖落;為防止塵土飛揚,6輛10方的灑水車往來穿梭,一天連續10小時不間斷地對各作業面灑水降塵……”水電十五局黃石溝水庫項目安全總監劉忠寶說。
為防止水土流失,展現項目生態環保“綠”形象,現場對裸土進行綠網覆蓋,同時進行草籽和綠色蔬菜播種,對裸土進行“健康復綠”,切實做好水土保持……
在工程建設時,榆林引黃項目部先后采用污水沉淀處理、道路硬化、灑水除塵、裸土覆蓋、噴播復綠、渣場復墾及永久性邊坡混凝土噴護等措施最大化保護生態環境,實現了項目建設與環境保護齊飛,生態共發展一色。
隨著按下榆林引黃工程建設的“加速鍵”,榆林引黃項目周邊的生態環境日益向好,一幅綠水青山的魅力長卷逐漸呈現在郭家塔村村民眼前,贏得群眾廣泛贊譽。
“對于咱鄉親們來說,告別以往的‘黃土滿天飛’,水也有了、草也綠了、環境變好了,這就是家門口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感。”郭家塔村主任郭振華說道。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水電十五局以實際行動打造“新時代民生精品水利工程”,奮力書寫高質量綠色答卷。
又踏層峰辟新天,更揚云帆立潮頭。回眸過去每一天的分分秒秒,水電十五局榆林黃石溝項目建設者始終保持著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在窟野河畔書寫著“不平凡”的答卷。未來,他們將繼續發揚“自強不息,勇于超越”的企業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斗志,為把榆林引黃工程建設成平安工程、優質工程、精品工程而不懈奮斗。為早日實現項目全線蓄水通水的目標而邁堅實步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