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電聯產,是同時生產電、熱能的工藝過程。與熱電分產相比,可以顯著提高燃料利用率,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是實現循環經濟的重要技術手段。國家與地方政策紛紛推動熱電聯產清潔發展,主要集中于北方地區。
隨著工業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在社會用電、用熱市場需求及國家、地方政策推動下,各地熱電聯產工程項目紛紛建成投產,使我國城市供熱能力和供熱總量持續提升,熱電聯產保持較快發展。
熱電聯產,又稱汽電共生(combined heat and power generation,簡稱:CHP),是指在同一電廠中既生產電能,又利用汽輪發電機做過功的蒸汽對用戶供熱的生產方式,即同時生產電、熱能的工藝過程。另外,在分布式能源發展下,也出現了應用其他類型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實施熱電聯產的技術。
熱電廠輸出給熱用戶的蒸汽(熱能)是汽輪機中沒有完全用來發電的蒸汽,這部分蒸汽余下的熱能被熱用戶利用,減少了冷源損失,提高了熱利用率,因此熱電聯產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能源利用方法。
與熱電分產相比,可以顯著提高燃料利用率,是全球公認的節約能源、改善環境、增強城市基礎設施功能的重要措施,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是實現循環經濟的重要技術手段。
國家與地方政策紛紛推動熱電聯產發展
我國熱電聯產項目最早出現在一些北方大型城市,當時主要集中在工業領域,后發展到北方居民集中供暖,具有節約能源、改善環境、提高供熱質量、增加電力供應等綜合效益。
一直以來,我國積極鼓勵和發展熱電聯產。近年來針對熱電聯產發展,國家積極推動清潔能源熱電聯產發展,鼓勵加快生物質發電向熱電聯產轉型升級,生物質發電補貼也優先支持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推動垃圾發電企業向熱電聯產方向發展。
另外對于熱電聯產企業生產成本方面也予以高度重視,對熱電聯產企業,應當在嚴格核定成本的基礎上,將相關成本在電、熱之間進行合理分攤。
地方政策方面,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較少。北方地區28.09%的城鎮常住人口消耗全國81.17%的集中熱量供應,行業需求較大,發展速度較快。
東北地區方面,吉林、哈爾濱等省市發布文件,倡導逐步關停改造分散燃煤鍋爐、熱電聯產以及小火電,推進熱電聯產和集中供熱,倡導中小城市適度建設燃煤背壓式熱電聯產項目;哈爾濱加快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建設。
華北地區方面,內蒙古十四五規劃積極發展熱電聯產、熱電冷聯;甘肅省十四五規劃主要是做好煤電布局和結構優化,有序啟動內用火電及熱電聯產項目。重點區域包括長江三角洲區域要加快取締燃煤熱風爐,加快推進30萬千瓦及以上熱電聯產機組供熱半徑15公里范圍內的燃煤鍋爐和落后燃煤小熱電關停整合,優先利用熱電聯產等方式替代燃煤鍋爐。
社會用電、用熱需求推動熱電聯產發展
除了國家與地方政策推動熱電聯產發展,工業、人口、城市化發展帶動社會用電、用熱需求增長也推動熱電聯產發展。2015-2020年中國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營業收入持續增長。2020年,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國家逆周期調控政策逐步落地,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持續取得明顯成效,社會用電、用熱穩定恢復。2020年中國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營業收入達6.85萬億元,同比增長1.7%,社會用電、用熱需求增長。
熱電聯產供熱市場容量和供熱總量上升
在社會用電、用熱市場需求及國家和地方政策推動下,近年來,各地的熱電聯產工程項目紛紛建成投產,使得我國城市供熱能力和供熱總量持續提升,熱電聯產保持較快發展。
根據《城市規劃統計年鑒》數據,2019年,全國熱電廠蒸汽供熱總量8.8萬噸/小時,為近年來最大能力水平,占全部蒸汽供熱能力的87.2%。前瞻估測2020年我國熱電廠蒸汽供熱能力達到9萬噸/小時。
2019年,中國熱電廠蒸汽供熱總量達到5.74億吉焦,占全部蒸汽供熱總量的88.3%,初步估計2020年為6億吉焦。
預計2026年裝機規模突破8億千瓦
社會用電、用熱市場需求及國家和地方政策推動全國熱電聯產裝機規模持續增長。根據中電聯的統計資料,2014年底我國熱電聯產裝機已達28326萬千瓦,占同容量火電裝機總量的31%,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熱電聯產行業發展迅速,迎來建設熱潮。
十三五時期改造了大量火電裝機為熱電機組,熱電聯產占火電裝機比重不斷增加,到2020年占比約40%,根據占比測算,截至2020年底我國熱電聯產裝機容量約為4.98億千瓦。
從中長期看,我國未來工業和居民采暖熱力需求、電力需求仍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有效促進熱電聯產裝機發展,未來5年,前瞻預計我國熱電聯產裝機容量規模將以10%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增長,到2026年,我國熱電聯產裝機容量規模將突破8億千瓦。
隨著工業生產的發展,節能和環保工作的深入進行,采用熱電聯產是經濟、合理的利用能源、節約能源的有效途徑。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對能源尤其是電力的需求逐漸加大,加之能源的綜合利用和開發也呈現出大好形勢,熱電聯產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