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條例》5月1日將正式施行,生活垃圾收運、處理能力都將面臨新的考驗。目前濟南城區生活垃圾日產生量約為7000噸,基本實現零填埋處理,而位于長清區馬山鎮的廚余垃圾處理廠最快年底可投入使用。
一期工程投用后日處理能力達600噸
隨著生活垃圾分類深入推進,廚余垃圾的收運、處理方式備受市民關注。2020年12月21日,濟南市首個廚余垃圾處理項目正式落地開工,項目投資4.5億元,占地111畝,主要建設廚余垃圾預處理系統、生化系統、沼氣利用系統、污水處理系統及臭氣處理系統等。
3月18日,在長清區馬山鎮季莊村施工現場記者看到,項目施工范圍已確定,多臺推土機正進行土地平整作業。“整個項目共分為兩期建設,一期工程力爭年底建成投入使用,日處理能力達600噸。二期建成后,日處理能力將達到1000噸,完全可以滿足濟南市需要。”工程人員告訴記者。
廚余垃圾究竟該如何處理呢?是否會產生新的污染?工程人員表示,廚余垃圾運到處理項目后,將進行預分選,雜質外運,其余物質經過破碎制漿、厭氧發酵等程序后,產生的沼液、沼渣、沼氣將進行再次處理,環保達標后予以排放或用于發電,每天可產生電量13.18萬千瓦。
生活垃圾焚燒再利用每年發電1.4億度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總投資約9.35億元,占地面積約130畝。項目建設2條每天750噸的機械爐排焚燒線及配套余熱鍋爐+2條15兆瓦的凝汽式汽輪機+2臺18兆瓦的發電機組,日處理規模為1500噸。
在項目垃圾存放池操作間,工作人員正在熟練地操控巨型機械抓手,不停地翻轉著生活垃圾,將部分“符合條件”的垃圾運送至焚燒爐。“機械抓手每次抓取量約為10噸左右,約等于一輛普通垃圾車滿載量。被抓取焚燒的生活垃圾已存放、發酵5-7天,并進行了脫水處理,可產生助燃沼氣。”工作人員表示,在處理生活垃圾的同時,該項目年發電上網電能可達1.4億度,可供應4萬多戶居民一年的用電,相當于每年節省標煤16.8萬噸。
垃圾滲濾液處理后水質可達國家一級A標準
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西側,就是第三處理廠填埋場,占地520畝,設計填埋區總庫容約521萬立方米,設計日填埋處理生活垃圾達784噸,設計使用年限20年,設計投資概算約4.6億元,2019年10月正式啟用。
與想象中的雜亂無章、氣味熏鼻不同,整個填埋場顯得格外安靜且空曠,既沒有運輸車輛的轟鳴聲,也未看到成堆的垃圾,甚至沒有看到工作人員,偌大的場地內,只有一臺挖掘機孤零零地停在那里。“絕大多數垃圾已送入焚燒發電廠,這里處理量很小,所以顯得空曠。”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據了解,目前濟南城區生活垃圾日產生量約為7000噸,由市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場、市第三生活垃圾填埋場、光大濟南焚燒發電廠、光大萊蕪焚燒發電廠等多座垃圾處理廠共同處理,隨著垃圾焚燒能力逐漸提高,濟南已基本實現生活垃圾零填埋。
第三處理廠填埋場旁邊,是一個巨大的景觀水池,6個小型噴泉噴灑出一道道水柱,在池水中泛起朵朵漣漪。而這清澈的池水,竟然是經過處理的垃圾滲透液。據介紹,每天垃圾處理的過程中,約產生幾百噸垃圾滲濾液,而經過城管部門精心處理后,部分水質可達到國家一級A標準。“雖然不推薦直接飲用,但完全可以作為景觀水源或生活用水。”工作人員說。
商河新建一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成后年處理垃圾16.65萬噸
為妥善處理濟南市商河縣城鎮生活垃圾,推進循環經濟建設,促進生態經濟的發展,商河正在建設一座總投資3.6億元、日處理生活垃圾500噸的焚燒發電項目。據悉,項目工程實施后,年可處理垃圾量16.65萬噸,該項目在環保、生態、無公害化處理垃圾的同時,還有另一大功能,即每年可對外供電5473萬度,實現固體廢棄物的資源綜合利用。
目前,項目區已完成臨水、臨電接入、場區平整等工作,下一階段將著重圍繞樁基礎施工、圍墻建設等優化提升各個施工建設環節,搶時間、爭速度,倒排工期,確保工程項目如期竣工。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加速建設,標志著商河生活垃圾處理方式及運營管理模式邁出新的步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