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們對于環保的需求逐漸提升。從近期國家發布的相關政策及項目補貼,也均能體現出未來五年中國對于垃圾處理行業的重視。下面從垃圾處理相關政策、產業鏈結構、目前倡導的垃圾處理方式及相關處理設備角度,帶大家對中國垃圾處理市場發展現狀進行分析。
1.政策驅動產業發展:
近幾年,中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垃圾處理產業發展。近日,國家發改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了《“十四五”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發展規劃》,對垃圾處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目標。例如,“十四五”要求中國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到2025年底達到60%左右,“十三五”時期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要求達到35%以上;“十四五”時期將對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提升至80萬噸/日,“十三五”時期要求對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58萬噸/日。
2017-2021年中國垃圾處理相關政策
(信息來源:MIR 睿工業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2.垃圾處理產業鏈較為成熟:
中國垃圾處理行業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產業鏈,其中垃圾處理產業鏈上游為垃圾處理設備制造,主要包括固廢焚燒設備、尾氣處理設備、餐廚垃圾處理設備、污泥干化處理設備等;中游為固廢收集轉運,主要是從事垃圾清運和垃圾分類的環衛企業;下游為垃圾處理處置,處理方式上主要是無害化和資源化,目前政策上也加大推動源頭減量。下游環節由于國家政策導向較早及優惠補貼,在產業鏈中發展較早,競爭也比較激烈。
(信息來源:MIR 睿工業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3.倡導焚燒發電處理方式:
目前,中國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方式主要是填埋和焚燒。垃圾填埋操作簡單及成本較低,但填埋垃圾會殘留大量細菌、病毒,存在沼氣、重金屬污染等隱患,垃圾滲漏液會長久地污染地下水資源,造成嚴重二次污染。因此,二次污染少且能夠資源再利用的垃圾焚燒發電,是目前更被提倡的垃圾處理方式,在近期國家發布的相關政策及項目補貼上均有體現。
在近期發布的《“十四五”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25年底中國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80萬噸/日,此目標較十三五規劃目標的59.14萬噸/日提升了35.27%。更高目標的制定,也為垃圾焚燒發電市場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2018-2025中國垃圾焚燒發電市場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MIR 睿工業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2021年6月15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已將完成公示的2021年第十一批次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補貼項目清單上報國家主管部門,在此項目清單中,包含14個生物質發電項目,其中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有12個,康恒環境、瀚藍環境、圣元環保等多家企業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獲補貼。
2021年第十一批次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補貼項目清單(部分)
(信息來源:MIR 睿工業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4.焚燒發電設備已經實現國產化:
中國垃圾焚燒發電廠大多采用機械爐排爐焚燒垃圾,利用余熱鍋爐提高熱量利用率,根據余熱鍋爐蒸汽參數選擇汽輪機型號,同時配套煙氣凈化系統,廠內還會配有與機組配套的垃圾貯存庫(倉),垃圾滲濾液處理系統等。
垃圾焚燒發電工藝流程
(信息來源:MIR 睿工業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中國垃圾焚燒發電設備已經實現國產化,以焚燒爐為例:機械爐排爐是垃圾焚燒爐的主流技術路線,早期的爐排爐設備市場基本被外資企業壟斷,其中比利時希格斯爐排爐、德國馬丁爐排爐、日本田雄SN 爐排爐等占據優勢,近年來中國企業逐步通過引進技術和自主研發已經實現了關鍵設備的國產化替代,中國主要垃圾焚燒處理設備制造企業有光大環境、偉明環保、三峰環境、康恒環境、杭州新世紀、中國天楹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