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長假后第一個工作日,下午2點,在位于閔行的AFC大虹橋國際商務樓里,幾臺空調主機和水泵臨時關閉,部分電梯運力暫停,同時地下車庫的照明也部分熄滅。這并非停電,而是上海首次“雙碳”主題的虛擬電廠需求響應行動中的場景。
所謂虛擬電廠,就是運用能源互聯網技術,把電網中許多散落的電力負荷整合起來、聚沙成塔,變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可控制的負荷資源,就好比“看不見的電廠”,可以參與電力平衡,提升電力資源利用效率,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
“比如商務樓里的空調、動力、照明設備和我們的系統相連接,在需要時可以通過控制設備功率和起停狀態,來調節整棟樓的用電負荷”,上海市電力需求響應中心主任鄭慶榮介紹說,如果一棟樓一次性降低負荷500千瓦,可以視其為一臺500千瓦發電能力的機組。
“這次需求響應我們集合了許多這樣的‘機組’,在用電高峰時段最大降低了電網負荷15萬千瓦,相當于為城市建了一座15萬千瓦的‘電廠’”,鄭慶榮說:“這樣的‘電廠’既不占用土地也不燒煤,在一小時的響應時間里代替真實電廠發電15萬度,提高了資源綜合利用率。”
除了在高峰時段“削平”電網負荷之外,虛擬電廠還可以用來幫助電網提升低谷負荷。5月5日凌晨1點,位于浦東成山路的公交充電站內150臺智能充電樁同時開啟充電模式,臨港的多家大型制造業企業的生產線不約而同開足了運行馬力,遍布全市的近萬個5G通信基站內蓄電池機組啟動儲能……3小時后,上海市電力需求響應中心的數據顯示,整個電網的用電負荷上升了41.2萬千瓦,約占夜間電網低谷負荷總量的3.3%。
“電力負荷在白天和夜間的峰谷差過大,會直接影響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和經濟性”,鄭慶榮表示,水電等清潔能源占上海電網夜間總電量的20%以上,適當提升用電負荷不僅有助于消納這些清潔能源,減少碳排放,也可以緩解電網調峰壓力,減少發電機組的能效損耗。
據國網上海電力介紹,通過開展規?;?ldquo;削峰”和“填谷”,此次虛擬電廠需求響應行動在不到兩天時間內,累計調節電網負荷56.2萬千瓦,消納清潔能源123.6萬千瓦時,減少碳排放約336噸。
同時,本次需求響應行動精準調動工業生產、商業樓宇、微電網、分布式能源、冷熱電三聯供、儲能設施、冰蓄冷、公共充電站、小區居民充電樁等11種不同負荷資源,是國內同類項目中,調節資源種類最全、充電樁負荷參與規模最大、基站儲能參與度最高的一次。
中國鐵塔上海分公司趙行明副總經理表示,此次削峰填谷實現了對鐵塔5G基站儲能的全覆蓋。“我們在每個通信基站都配備有通信保障儲能電池,通過主站下發指令能夠遠程進行蓄電池投切狀態控制,配合電網進行需求響應。” 同時,此次虛擬電廠需求響應還首次融入了“智慧減碳”的概念。國網上海電力創新應用CPS信息物理系統,通過實時監控、自動執行指令、自動優化升級策略,提升樓宇響應的“智慧”的程度,不僅降低了用戶的停電感知,還能實現用能的全局優化,減少能耗損失。
“我們充分利用智慧能源虛擬電廠運營管理平臺中的大數據進行排摸,將能效高、碳排放少的用戶納入新興能源企業庫,并優先篩選庫內企業參與響應,達到減少碳排放的目的”,國網上海電力市場營銷部副主任王俊介紹說,“我們還在臨港地區嘗試用非常精細化的調節手段,讓電網就地消納周邊的風電和分布式儲能資源,達到區域負荷自治的效果。”
據悉,上海的虛擬電廠建設目前走在全國前列,并已初步形成了100萬千瓦的發電能力。伴隨著“智慧”和“減碳”理念的引入,虛擬電廠在規?;?、雙向調節負荷的能力更加凸顯,今后將為上海加快建設’韌性城市’提供更多助力。
國網上海電力表示,未來將重點加強對虛擬電廠分層分區分域動態機制等課題的研究,加快5G通信、區塊鏈、儲能等關鍵性技術的深度融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