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热 影音-丁香最新网址-丁香五月综合缴清中文-丁香五月亚洲春色-v片在线播放-v片免费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節能環保 > 綜合新聞

廣東肇慶市印發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附項目清單)

中國電力網發布時間:2022-08-17 11:04:00

北極星垃圾發電網獲悉,8月16日,肇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肇慶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規劃提出,合理布局生物質發電項目,重點推進廣寧縣林漿紙綜合利用生物質發電(集中供熱)項目、肇慶市環保能源發電項目配套項目、四會環保熱力發電擴建項目等工程。

肇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肇慶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肇府辦〔2022〕20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肇慶高新區、肇慶新區、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肇慶)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直屬各單位:

《肇慶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發改局反映。

肇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8月2日

肇慶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



“十四五”時期(2021-2025年)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期,也是我市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我市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能源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推動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著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創新的現代能源體系。根據《廣東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肇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總體要求,制定本規劃。

第一章 發展基礎

第一節 發展現狀

“十三五”以來,我市以推動能源革命為主線,積極擴大清潔能源利用,大力推動能源科技創新和能源產業發展,較好完成了能源發展的主要目標,有力支撐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能源供應能力穩步增強。隨著中電四會熱電有限責任公司(2×40萬千瓦)、廣東大唐國際肇慶熱電有限責任公司(2×42萬千瓦)兩家天然氣發電企業于2018年相繼建成投產,目前全市電源裝機容量約達335.8萬千瓦(其中,煤電和氣電237萬千瓦、可再生能源87.7萬千瓦)。

——能源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新建滇西北至廣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和昆柳龍直流工程廣東肇慶段線路項目及肇慶電網輸變電工程項目,“十三五”期間形成以500千伏硯都站、玉城站為供電中心的220千伏電網目標網架,以及110千伏高壓配電網分區供電、互相支持、堅強可靠的電網結構;全面推進充電設施網絡布局,建成充電樁約1400個;新建懷集閘崗、封開和德慶官圩三座LNG儲備站,形成內外聯通、統一調配的天然氣供應網絡,2020年全市城鎮供氣管網約為1219公里,國家管網主干管網約293公里。

——節能降耗工作成果顯著。“十三五”全市單位GDP能耗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節能目標任務。進一步落實“煤改氣”等清潔能源改造政策,加快推進工業園區高污染燃料鍋爐淘汰和清潔能源改造升級,2020年,全市天然氣累計消費量約26.7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5.6%,“煤改氣”政策效果顯著。

——能源結構持續優化調整。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石油、天然氣、電力占比由2015年的44.4%、15.1%、5.0%、35.4%調整為2020年的32.2%、13.8%、33.8%、20.0%,煤炭占比下降12.2個百分點,天然氣占比提高28.8個百分點。2020年全市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等電源裝機容量比重達到75%,比2015年提高34.6個百分點。

——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取得一定進展,已初步形成整車開發、關鍵零部件生產配套、推廣應用等全面發展的新格局。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主要分布在端州區、高要區和肇慶高新區等東南板塊,202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97億元,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5家,其中產值超10億元企業7家,創新資源較豐富。

——能源體制改革推進深入。電力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化,引導工業園區等大電力用戶直接參與電力市場交易,有效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加強城市管道燃氣配氣價格監審,建立和完善與氣源價格聯動調整機制,擴大天然氣利用量,降低其利用成本。

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重點耗能行業能耗占比大,產業結構重型化加大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壓力。二是油氣供給能力相對不足,油品配送方式單一,燃氣管網尚未全部與主干管網連接,制約我市建設燃氣熱電項目和“煤改氣”工作的推進。三是風、光等可再生能源資源有限,天然氣利用成本較高,清潔能源發展空間有待進一步拓展。四是能源信息統計、測算及預測預警機制不夠完善,制約能源領域精細化、智能化管理。

第二節 發展環境

國際能源供需格局深刻調整,能源技術創新不斷加快,可再生能源正在成為全球能源供應新增長極。隨著全球經濟的深度調整以及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特別是新冠疫情更是加劇了全球經濟風險,對能源產業發展及能源供應安全帶來巨大的沖擊。在廣東省經濟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我市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腹地和樞紐門戶,能源結構向清潔低碳化轉型加快,能源轉型變革、高質量發展面臨良好機遇。同時,高耗能產業發展會帶來能源效率低、高碳排放以及生態環保等諸多能源問題,能源發展存在一些短板和瓶頸。從國內外環境和我市自身條件來看,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具有有利條件,也面臨一些不利因素。

(一)發展機遇。

1.能源供需格局相對寬松。

能源資源探明可采儲量穩步增長,能源生產加工能力不斷提高,能源供需差異仍將持續擴大。國際國內能源市場總體供需形勢寬松,新能源利用成本趨于平價,有利于提供可靠的資源保障條件。

2.綠色低碳發展成為共識。

國家提出2030年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粵港澳大灣區以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創新、開放共享”的現代能源體系為目標,有利于抓住機遇加快開發利用光伏、風電、儲能等清潔能源,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邁上新臺階。

3.能源技術創新步伐加快。

圍繞新能源、新材料等能源技術創新進入高度活躍期,我市依托風華高科等優勢企業,整合優勢科技力量與創新資源,培育高端能源技術裝備制造能力,提升能源產業技術競爭力。

4.體制機制改革深化推進。

國家和廣東省按照“放開兩頭、管住中間”總體思路,積極穩步推進能源體制改革,加快構建充分競爭、公平有序的能源市場體系,有利于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降低能源利用成本,促進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破解能源發展體制機制瓶頸。

(二)面臨挑戰。

1.能耗“雙控”面臨壓力。

隨著布局的省級重大能源項目建成投產,能源需求大規模增長;新建、擴建燃氣電廠和集中供熱項目面臨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控制壓力。

2.能源發展約束因素趨緊。

節能減排、碳達峰等政策要求更加緊迫,高耗能產業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加劇資源環境約束矛盾;土地利用、建設空間、拆遷安置等社會問題,加大能源項目建設難度。

3.高端能源技術人才缺乏。

能源高質量發展對高端技術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才結構仍以滿足傳統工業生產為主,相對缺乏高端能源科技研發和制造創新人才,制約能源科技創新發展。

4.能源供應外部條件不穩。

全球地緣政治關系日趨復雜、國際能源價格大幅震蕩、能源治理體系加速重構,增加用能方式升級成本和能源供需趨近形勢,加劇能源資源供應外部條件的不確定性,對我市能源供應保障帶來較大安全風險和隱患。

第二章 總體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積極推進能源“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緊密結合“雙區”驅動和“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和智慧高效轉型為主線,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能源供應布局和結構,完善能源儲運輸配體系,加強能源運行調節管理,全面提高能源供應保障能力;全面優化能源發展機制,培育能源發展新動能,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創新的現代能源體系,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可靠的能源保障;按照“中央要求、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廣東所能”,聚焦“肇慶所優”,攜手粵港澳大灣區其它城市,共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第二節 基本原則

——堅持清潔低碳與安全可靠相互支撐。以清潔低碳能源利用為能源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堅持發展非化石能源與化石能源清潔利用并舉,逐步降低煤炭消費比重,提高天然氣利用水平,合理加快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夯實能源安全保障底線,著力補齊產供儲銷體系短板,構建安全穩定的能源保障體系。

——堅持智能創新與體制改革相互促進。以風華高科等優勢企業為基礎,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著力突破重大關鍵能源技術。以能源科技創新驅動能源產業升級和體制改革,創新能源發展商業模式,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能源治理體系現代化。

——堅持科學供給與合理管控相并重。科學合理制定能源發展目標指標,優化能源供給結構和布局,推動能源供應多元化。強化項目管理,實行項目年度計劃動態管理,按照“工作扭住項目干、資金跟著項目走、要素圍著項目轉”的要求,加快建設一批能源項目。實施能源效率變革,科學管控低效用能,合理保障民生用能,加強能源需求測管理,全面提高能源利用綜合效益和效率。

——堅持重大項目建設和產業集聚發展相結合。依托能源科技研發、產業制造和重大能源工程優勢,不斷提升能源技術水平,完善能源研發、生產、應用、服務全產業鏈,形成能源項目建設和產業集聚協同發展的新局面。

——堅持生態優先原則,推動綠色發展。將“三區三線”作為發展綠色能源項目不可逾越的紅線,合理有序建設集中式光伏項目,因地制宜、審慎發展符合環保條件的風電項目,嚴格按照生態保護要求建設各類綠色能源項目。

第三節 發展定位

“十四五”期間,立足我市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西部生態屏障、制造新城要求,以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和智慧高效轉型為主線,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區域和產業基礎優勢,著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創新的現代能源體系,努力創建肇慶市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肇慶)綠色能源基地、肇慶新能源產業基地,完善優化電網、油氣管網、新能源交通服務網絡等三大能源運輸網絡,鼓勵謀劃建設能源大數據信息管理中心、綠色能源網絡平臺、能源金融服務中心、可再生能源集控中心等多個“互聯網+”智慧能源服務平臺。

(一)創建兩大能源基地。

1.粵港澳大灣區(肇慶)綠色能源基地。中國共產黨肇慶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提出“推進抽水蓄能、電網升級改造、風光儲一體化等重大能源投資項目建設,發展綠色能源產業,有效保障能源供應”、“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以碳達峰、碳中和推動綠色轉型發展,全面落實能耗雙控約束目標,推動能源結構優化調整,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依托西電東送500千伏8組線路通道及粵西片接入點,大力發展光伏發電項目、儲能電站,有序發展風力發電項目,推動風光儲一體化等重大能源投資項目建設,同步加快電網升級改造,并加快建設廣寧浪江抽水蓄能電站、肇慶鼎湖天然氣熱電聯產項目、肇慶大旺熱電聯產二期項目和德慶工業園天然氣熱電聯產項目,加快推進肇慶高要二期金淘天然氣調峰發電項目、德慶500千伏變電站核準動工,積極開展肇慶粵桂天然氣熱電聯產、廣寧長灘抽水蓄能電站、封開讜山抽水蓄能電站、德慶石曹抽水蓄能等能源項目的前期工作,謀劃建設我市第四座500千伏變電站,力爭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綠色能源基地。

2.肇慶新能源產業基地。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審慎發展符合環保條件的風電場項目,大力拓展太陽能光伏發電應用場景,有序推動集中式光伏電站建設,加快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合理布局生物質發電項目,重點推進肇慶市環保能源發電項目配套項目、四會環保熱力發電擴建項目等工程。加快儲能項目建設,推進廣寧浪江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開工建設,推動封開讜山、廣寧長灘、德慶石曹等三個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開展可研、勘探等工作,爭取早日具備建設條件,有序推進懷集太平嶺抽水蓄能選址和茅坪抽水蓄能選址、高要活道抽水蓄能選址的前期工作;推動化學儲能系統集成、試驗檢測、監控運維、梯次利用等技術研發應用,建設一批新型儲能項目,探索儲能、電網和用戶需求融合發展新場景。推動肇慶新能源汽車產業邁向千億產業集群發展,依托以高新區為核心建設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契機,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試點建設,結合新能源汽車產業迅速發展形勢,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打造整車裝備千億產業鏈。

(二)優化三大能源運輸網絡。

1.電網。優化完善主網,提升配電網可靠性和靈活性,加快構建適應大規模新能源接入并滿足分布式能源“即插即用”要求的智能電網,提供優質、差異化、多元化的供電模式,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高可靠性供電需求。

2.天然氣管網。推進(四會石狗門站、封開縣門站、水南門站、馬安門站、鳳村門站、馬圩門站)6座門站建設,規劃在高要區新建高中壓調壓站3座,在四會市新建高中壓調壓站3座,在廣寧縣區域內新建高中壓調壓站3座,在懷集縣區域內新建高中壓調壓站3座,在封開縣區域內新建高中壓調壓站8座;2023-2025年在鼎湖區、肇慶新區西江沿岸建設一座LNG應急安全儲備站,總容量容積為6×104m3,形成以西氣東輸二線廣南直線作為主要氣源,LNG作為補充氣源的多氣源供氣格局。

3.新能源交通服務網絡。推進電動汽車智慧充電樁建設,主要依托公交首末站場及夜間回車場,建設公交充電站;優先在車流大、路網密的片區就近布點社會公共充電站;在住宅小區、各單位辦公場所、社會公共停車場,合理分散建設社會乘用車慢充充電樁,建立可轉移負荷有序充電、V2G、充放儲一體化運營體系。謀劃布局和建設加氫站,開展燃料電池汽車應用試點示范。重點支持油、氫、氣、電一體化綜合能源補給站建設,鼓勵利用現有加油(氣)站改擴建加氫站。

(三)打造智慧能源平臺。

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技術,依托粵港澳大灣區能源基地、肇慶新區新能源產業基地和科創中心、全省性平臺、全市性綜合平臺或企業自建平臺,鼓勵各地結合實際謀劃建設能源大數據信息管理中心、綠色能源網絡平臺、能源金融服務中心、可再生能源集控中心等“互聯網+”智慧能源服務平臺。

專欄2“兩基三網多平臺”的能源發展布局

1.兩大能源基地:粵港澳大灣區(肇慶)綠色能源基地、肇慶新能源產業基地

2.三大能源運輸網絡:電網、油氣管網、新能源交通服務網絡

3.智慧能源平臺:鼓勵謀劃建設能源大數據信息管理中心、綠色能源網絡平臺、能源金融服務中心、可再生能源集控中心等“互聯網+”智慧能源服務平臺

第四節 發展目標

通過實施創建粵港澳大灣區(肇慶)綠色能源基地、肇慶新能源產業基地,完善優化電網、油氣管網、新能源交通服務網絡三大能源運輸網絡,鼓勵謀劃建設能源大數據信息管理中心、綠色能源網絡平臺、能源金融服務中心、可再生能源集控中心等能源服務平臺,筑牢我市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西部制造新城能源基礎,為我市產業發展賦能助力。“十四五”期間,清潔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創新的現代能源體系建設取得實質進展,至2025年,能源供應更加穩定可靠,能源結構更加優化,能源利用更加高效,能源產業更加集聚發展,主要目標如下:

——能源供應穩定可靠:電力裝機容量達到782.9萬千瓦,新增447.1萬千瓦;天然氣供應能力達110億立方米,儲氣能力達4480萬立方米,能源供應能力更加穩定可靠。

——能源結構低碳轉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石油、天然氣、電力占比分別達到23.3%、10.8%、49.4%、16.3%;天然氣消費水平占比和可再生能源裝機進一步提高,天然氣消費占比提高約16.6個百分點,可再生能源裝機翻一番以上。

——能源利用集約高效:“十四五”期間,單位GDP能耗預期累計下降約15%,電網綜合網損率進一步降低,能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

——能源產業集聚發展:堅持新能源項目開發和龍頭企業帶動,推進能源產業集聚發展,穩步推進重大能源工程項目建設,逐步建設成為新能源汽車及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加快形成新能源產業集群,能源產業競爭力大幅提升。

第三章 重點任務

第一節 構建清潔低碳綠色能源新體系

(一)積極發展天然氣發電。

加快建設肇慶鼎湖天然氣熱電聯產和德慶工業園天然氣熱電聯產項目,大力推進大旺國電天然氣熱電聯產二期、肇慶高要二期天然氣調峰發電、肇慶粵桂熱電聯產等項目建設。穩妥有序推進四會江谷精細化工基地、廣寧縣產業轉移工業園等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項目建設。結合產業園區發展需求,配置熱電聯產、分布式能源站項目。到2025年全市天然氣發電裝機總容量為380萬千瓦。

(二)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1.因地制宜審慎發展符合環保條件的風電場項目。

優化已投產的德慶高良風電場、高要活道風電場、廣寧螺崗風電場等集中式陸上風電出力,引導企業積極參加可再生能源交易市場。依法依規審慎開發集中式陸上風電項目。因地制宜推進新農村建設中配套的分散式小規模風電項目建設。“十四五”期間分散式風電的指導性新增裝機容量約1萬千瓦,到2025年全市風電裝機規模約18.5萬千瓦。

2.合理有序推廣太陽能光伏發電。

大力拓展太陽能光伏發電應用場景,合理有序推動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多領域應用,推動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應用,支持漁光互補、農光互補綜合利用示范工程。積極推動廣寧光伏發電場,高要區大灣鎮光伏電站項目、高要區回龍鎮光伏電站項目,德慶縣播植、九市、鳳村、馬圩、悅城鎮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懷集縣冷坑、中洲、連麥、大崗、梁村等光伏發電項目。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利用項目建設。到2025年全市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規模約200萬千瓦。

3.合理開發利用生物質能。

合理布局生物質發電項目,重點推進廣寧縣林漿紙綜合利用生物質發電(集中供熱)項目、肇慶市環保能源發電項目配套項目、四會環保熱力發電擴建項目等工程。

4.加快儲能項目建設。

加快推進廣寧浪江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開工建設,有序推進封開讜山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廣寧長灘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德慶石曹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高要抽水蓄能電站選址、懷集太平嶺抽水蓄能選址和茅坪抽水蓄能選址的前期工作。推動化學儲能系統集成、試驗檢測、監控運維、梯次利用等技術研發應用,建設一批新型儲能項目,探索儲能、電網和用戶需求融合發展新場景。

(三)大力發展低碳循環經濟。

鼓勵綠色低碳循環有機融入生產全過程,推進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實現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廢物交換利用,構建循環型產業體系,提高資源產出率和循環利用率。加快三廢資源化利用,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支持再制造產業化發展。推動重點行業企業開展清潔生產,推動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通過產業政策調整和低碳技術推廣,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節能減排目標實現。

(四)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

統籌能源安全保障和環境承載力,禁止新建、擴建煤電項目。加強工業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和關停淘汰。到2025年全市煤炭消費量按省下達的“十四五”期間目標任務進行控制。

(五)推動煤電清潔高效利用。

按照“安全優先、環保領先、節能先進、經濟統籌”的總體原則,充分發揮煤電機組的基礎性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作用,統籌推動煤電實施節能降耗改造、供熱改造和靈活性改造制造“三改聯動”,鼓勵企業采取先進技術,持續降低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和能耗水平,提供綜合服務,實現角色轉變,不斷提升清潔低碳、高效靈活發展能力。

專欄6新能源重點建設工程

1.風電工程:因地制宜審慎發展符合環保條件的風電場項目。優化已投產的德慶高良風電場、高要活道風電場、廣寧螺崗風電場等集中式陸上風電出力,引導企業積極參加可再生能源交易市場,因地制宜推進新農村建設中配套的分散式小規模風電項目建設。

2.太陽能光伏發電工程:積極推動廣寧光伏發電場,高要區大灣鎮光伏電站項目、高要區回龍鎮光伏電站項目,德慶縣播植、九市、鳳村、馬圩、悅城鎮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懷集縣冷坑、中洲、連麥、大崗、梁村等光伏發電項目;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利用項目建設。

3.生物質能開發利用工程:重點推進廣寧縣林漿紙綜合利用生物質發電(集中供熱)項目、肇慶市環保能源發電項目配套項目、四會環保熱力發電擴建項目等工程。

4.抽水蓄能電站:推進廣寧浪江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開工建設,推動封開讜山、廣寧長灘、德慶石曹等三個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開展可研、勘探等工作,爭取早日具備建設條件,有序推進懷集太平嶺抽水蓄能選址和茅坪抽水蓄能選址、高要活道抽水蓄能選址的前期工作。

第二節 提升能源系統抗風險能力

(一)構建能源供應保障新體系。

審慎發展集中式陸上風電場建設,因地制宜發展分散式風電,加快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穩步實施太陽能熱發電示范工程,鼓勵大型公共建筑及公用設施、工業園區等建設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推動廣寧浪江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開工建設。大力推進肇慶鼎湖天然氣熱電聯產、德慶工業園天然氣熱電聯產、大旺天然氣熱電聯產二期、德慶工業園天然氣熱電聯產二期等項目建設,打造安全、高效、智慧化的現代電力供應系統。到2025年全市電源裝機容量達到782.9萬千瓦左右。

(二)優化電網建設。

完善肇慶市電網目標網架,形成以單個500千伏變電站為中心的高可靠性供電網絡,新增“粵港澳大灣區500千伏外環西段工程(肇慶段)”對外聯絡線路;構建完善220千伏輸電網環網或鏈式結構,每個220千伏環網至少有一回對外聯絡通道。

1.500千伏主干網架。

重點推進粵港澳大灣區500千伏外環西段工程(肇慶段)對外聯絡線路、粵西500千伏網架優化Ⅰ期工程(肇慶段)等重點項目,為建設第3座500千伏變電站送出通道打下堅實基礎。

2.220千伏電網。

“十四五”期間,新建220千伏變電站7個,重點建設220千伏東華、德城、江濱、夏江、羅屋等重點骨干輸變電工程,通過多條220千伏線路與佛山、云浮電網相聯,打造堅強、穩定、可靠的輸電網架。

3.110千伏電網。

在現有網架的基礎上,以220千伏站為區域高壓配電網供電樞紐站點,進一步新增110千伏變電站布點,加強110千伏站間聯絡,建設雙回鏈式環網結構,提升電源點支撐,完善電網結構,保障供電線路可靠性。至2025年,全市共新建110千伏變電站25座,新增變電容量3369兆伏安。

4.35千伏電網。

重點改變目前輻射供電的電網現狀,結合35千伏變電站新增布點,形成35千伏電網環網供電結構,完善35千伏供電網架,提高35千伏電網供電可靠性。至2025年,全市共新建35千伏變電站12座,新增變電容量330兆伏安。

專欄7電網建設重點工程

1.500千伏:重點建設粵西500千伏網架優化Ⅰ期工程(肇慶段)、粵港澳大灣區500千伏外環西段工程(肇慶段)等重點項目,開展500千伏德慶站輸變電工程前期工作,構建電力對外聯絡大通道,確保我市電力可靠供應。

2.220千伏:重點推進220千伏東華、德城、江濱、夏江、羅屋等輸變電工程建設,提高我市電力供應傳輸能力,打造堅強、穩定、可靠的輸電網架。

3.1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加快推進110千伏云桂、羅湖、西旺、平布、紫荊、禮坪、云朗、郊際、南沙、利民等重要高壓配電網建設項目,實現對重點領域企業、重要工業園區及民生工程的覆蓋。

(三)提升能源電力系統響應調節能力。

依托火電靈活性改造,光伏、風電和儲能項目建設,聚合分布式能源、新型儲能、可控負荷等負荷側響應資源,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

(四)完善油氣儲運體系。

1.完善油氣管網體系。

配合省天然氣主干管道“市市通”和“縣縣通”工程,建立多層次、安全穩定的油氣儲備調峰新體系。

2.完善油品供應體系。

鼓勵民間資本建設大容量成品油儲備庫,優化成品油配送體系,建立企業義務儲備,鼓勵發展商業儲備。對“無站鎮”落實加油站規劃布點全覆蓋,支持地方建設加油站。

3.健全天然氣供應網絡。

積極配合“全省一張網”工程,重點推動粵西肇慶至云浮支干線項目肇慶段建設,加快建設門站、高中壓調壓站、多功能氣化站等配套項目,促進我市天然氣管網與省管網互聯互通;完成我市天然氣管道“縣縣通”工程;加快天然氣儲備設施建設,支持四會市、高要區、鼎湖區等地新建LNG調峰庫項目,進一步提高天然氣高壓管道系統供氣保障能力和儲氣調峰能力,逐步形成內外聯通、多源保障、統一調配、互保互供的天然氣供應網絡。

4.優化布局城鎮燃氣管網。

優化提升城鎮燃氣高中壓管網設施能力,加強調壓站及城鎮燃氣中低壓管道建設連接供應各類用戶,提高用氣服務質量。

專欄8油氣管網設施重點工程

1.天然氣儲備庫項目:四會中電LNG應急調峰庫項目,建設1500立方米LNG儲備庫;九豐高要LNG調峰儲備庫,建設4萬立方米LNG儲備庫;大唐肇慶熱電公司LNG應急調峰儲備庫,建設1800立方米儲氣罐及配套設施;九豐鼎湖LNG調峰儲備庫,建設4萬立方米LNG儲備庫;四會LNG儲配站。

2.水上LNG加注站項目:德慶悅城、德慶廣大街、封開、高要、肇慶新區水上LNG加注站。

3.天然氣管網:重點推進粵西肇慶至云浮支干線項目肇慶段以及新建門站、調壓站之間的城鎮高壓管網;完成廣寧縣、德慶縣、封開縣、懷集縣天然氣管道“縣縣通”工程;推進高要區、四會市、懷集縣、廣寧縣、封開縣、德慶縣核心城區/鎮區的天然氣管網建設。

(五)推進新能源交通服務網絡建設。

按照“因地制宜、快慢互濟、經濟合理、適度超前”要求,推進電動汽車智慧充電樁建設,以使用者居住地、駐地停車位(基本車位)、高速公路服務區、停車站(場)配建充換電設施為主體,以城市公共停車位、路內臨時停車位配建充換電設施為輔助,以城際、城市充電站為補充,建立可轉移負荷有序充電、V2G(車輛到電網)、充放儲一體化運營體系。謀劃布局和建設加氫站,鼓勵利用現有加油(氣)站改擴建加氫站,開展燃料電池汽車應用試點示范,創新交通領域能源服務模式。

(六)強化能源安全監督管理。

1.著力提高運行調節能力。

落實優先消納可再生能源和清潔電源的激勵機制。加強能源需求側管理和電力系統調峰機制,提高重點時段、突發事件及惡劣天氣下的電力應急響應能力,以“保民生、保公用、保重點”為原則靈活安全錯峰避峰,建立規模工業企業有序用電分級管理制度,優先保障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用電,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用電,實現電力供需動態平衡。

2.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

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度,重點加強油氣長輸管道安全,做好管道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和管控工作,完善應急預案管理,加強應急演練。加強能源基礎設施領域安全監管,落實成品油綜合整治工作機制,重點抓好加油站等安全運行管理工作;加強輸變電設施、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公共區域用電設備等安全管理,開展常態化安全排查;落實小水電站安全監管制度,確保小水電站安全、穩定運行;健全完善電力應急預案,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可靠供電;加強氫能儲運設施、綜合能源站等安全管理,落實安全監管主體和責任。

第三節 培育新能源產業新格局

(一)打造綠色能源產業示范基地。

積極探索綠色能源產業發展的模式、路徑、機制,在開發建設模式、運營管理服務、產業鏈打造、創新平臺搭建、區位布局支撐及示范應用推廣等方面進行大力創新和有效突破,形成新能源產業上游原料和關鍵零部件、中游裝備制造及下游應用系統集成的完整產業鏈條,同時,借助現有的產業基礎、產業集群優勢,重點發展支撐和保障汽車制造、軌道交通、能源裝備等領域高端應用的關鍵核心材料,培育發展實施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電動汽車、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重大戰略需要的關鍵保障材料,持續優化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配置,力爭打造成為全省具有顯著引領意義的新能源產業研發、制造、服務和示范應用樣本基地,重點推進肇慶高新區新能源汽車智慧小鎮建設。

(二)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車產業。

進一步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擴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競爭力,全力打造超千億元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1.新能源汽車整車。

以肇慶高新區新能源整車基地為龍頭,推動新能源汽車整車規模化發展。引導關鍵零部件產業集聚;重點推進小鵬汽車、寧德時代等項目,積極引導整車企業與關鍵零部件、材料企業進行合作,提升產業鏈上下游融合發展水平。

2.關鍵零部件。

發展一批符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聚集要求、具有較強技術創新能力的關鍵零部件企業,在驅動電機、高效變速器等領域分別培育骨干企業,增強關鍵零部件研發生產能力。

3.智能網聯汽車

全力打造集芯片、軟件、傳感器及終端設備等為一體的新能源汽車智能化全產業鏈體系。建設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區,大力加強示范區智能路網建設。

4.充換電基礎設施。

加強城市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公交、出租車、環衛、物流等企業可利用自有停車站場建設集中充電站,并鼓勵對外提供公共充電服務。積極推動現有和新建公共充電設施自愿接入全省統一的充電設施公共信息智能服務平臺,并實時提供運行信息,促進充電設施互聯互通。鼓勵各類主體依托平臺開發充電導航、故障報修、充電預約、費用結算等服務,提高充電服務智能化水平。

5.燃料電池。

支持燃料電池系統及核心部件技術攻關、工程研究和產品開發。支持引進和開發先進氫燃料電池,推進氫燃料電池產業建設。打造形成從電解液、復合聚合物、電解質膜、電池芯、電池殼、電池保護電路、配套充電器到整車電池組產品的一站式能源解決方案產業鏈。

(三)加快建設能源技術創新平臺。

1.開展新型研發機構建設行動。

推動整車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關鍵零部件企業加強合作,在整車制造、關鍵零部件生產等領域共同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共建新型研發機構。建立新型研發機構培育發展目錄,篩選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和科技創新公共平臺作為培育對象,探索新型研發機構運行機制。

2.提升新型研發機構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能力。

探索建立開放共享、創新發展的新機制、新模式,深化與國內外的產學研合作,加大產業關鍵技術研發,進一步做長產業鏈、做強創新鏈,重點實施新能源汽車重大科技研發專題,匯聚肇慶市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的各個本土新能源汽車上下游企業及高校科研機構的創新優勢,打造集技術創新與研發、成果孵化與應用于一體的創新高地。

3.推進肇慶市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發展。

吸引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關鍵零部件企業加入聯盟,推動聯盟向整車制造、關鍵零部件生產、智能化系統和充換電設施開發等領域延伸,共同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研發。

(四)積極發展智慧能源服務產業。

立足珠三角(肇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開展大旺車網互動示范項目,鼓勵能源行業“雙創”,建設能源大數據信息管理中心,構建智能化生產運營及決策應用平臺,推動各類能源資源協同互動。大力支持智慧用能、能效評價等多個生產性服務業平臺建設。探索電動汽車智慧充電設施、智能電表及智能交互終端設備、智能電網、分布式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城市融合發展的技術創新,推動智能微網、分布式能源、儲能系統等能源新科技攻關及應用平臺建設。

專欄9新能源產業集群

1.新能源汽車:推動新能源汽車整車規模化發展,引導關鍵零部件產業集聚。建設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燃料電池系統及核心部件技術攻關、工程研究和產品開發。

2.能源技術創新平臺:推動整車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關鍵零部件企業加強合作,在整車制造、關鍵零部件生產等領域共同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共建新型研發機構。

3.智慧能源服務產業。以打造大旺車網互動示范項目為契機,重點發展多能互補能源系統監測、控制和保護裝備的研發、制造。建設能源大數據信息管理中心,構建智能化生產運營及決策應用平臺;支持智慧用能、能源交易、能效評價、能源系統集成、能源金融服務、工程設計及咨詢、創意設計與研發、互聯網與物聯網服務、第三方物流等多個生產性服務業平臺建設;探索智慧能源、能源科技創新及應用平臺。推進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城市建設,構建經濟便捷的“車電分離”換電服務網絡。

4.儲能。在肇慶高新區、端州區推動電化學儲能等新型儲能項目建設。

第四節 開創能源節約高效利用新局面

(一)著力優化產業結構。

嚴格執行產業政策,加快新興產業發展,做大做強現代服務業,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

1.推動工業轉型升級。

嚴格執行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嚴格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從嚴控制單位增加值能耗高于本地本行業平均水平的項目。以先進制造業為主導,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產業,加快培育生物醫藥、精細化工等產業,支持企業創新發展,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集群。

2.加快新興產業發展。

培育智慧化、綠色低碳的新業態與新發展模式,壯大生命健康新支柱產業,促進“康養+文旅、農業、林業、中醫藥、醫療、運動”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鼎湖山神谷、廣寧竹海大觀、廣東華辰玫瑰——尋源谷等森林康養基地。

(二)全面加強重點領域節能。

加快調整產業和能源結構,大力推廣先進節能技術,組織實施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提升、能量系統優化、余熱余壓深度利用、合同能源管理等節能重點工程,推進能源綜合體積利用,促進企業降本增效,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推進工業綠色發展。

推進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不斷優化工業產品結構。抓好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以信息化手段提高企業用能精細化管理水平。支持重點行業改造升級,瞄準國際同行業標桿全面提能效環保等水平。強化節能環保標準約束,組織開展能耗監察監測,指導企業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和推廣應用節能新產品、新技術。嚴禁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核準或備案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增加產能項目。

2.推進建筑節能低碳。

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完善綠色建筑激勵機制,提高新建建筑施工階段節能強制性標準執行率,推動既有建筑節能綠色化改造,大力推廣應用綠色建材,推動綠色產業發展,促進全市綠色建筑量質齊升。

3.推進新能源交通動力升級。

全面淘汰“黃標車”,嚴格執行營運車輛燃料消耗限值標準和排氣檢測標準,禁止對不合格車輛發放《道路運輸證》。落實好營運客車報廢工作,提高客運車輛實載率。加快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

4.推動公共機構節能。

加強公共機構能耗統計,在路燈照明、公共機構室內照明等領域推廣使用LED產品,推動機關單位、學校、醫院等實施燃氣、供熱系統節能改造。組織開展星級酒店、商場和超市能耗限額專項監察執法,指導相關商貿單位實施節能改造。推進公共機構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實施節能改造,積極推進政府購買合同能源管理服務,探索用能托管模式。公共機構率先使用太陽能、地熱能、空氣能等清潔能源。

5.推動商貿流通和民用節能。

推動零售、批發、物流等商業服務業建設能源管理體系,建立綠色節能低碳運營管理流程和機制,推動照明、制冷和供熱系統節能改造。貫徹綠色商場標準,鼓勵商貿流通企業設置綠色產品專柜,推動大型商貿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推進綠色飯店建設。加快綠色倉儲建設,支持倉儲設施利用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在居民中推廣使用高效節能家電、照明產品,鼓勵購買新能源汽車,支持乘用公共交通,大力提倡節能低碳的生活、生產、消費方式。

(三)加強集中供熱能力建設。

強化淘汰分散燃煤小鍋爐,加快推進肇慶鼎湖天然氣熱電聯產、德慶工業園天然氣熱電聯產、大旺國電二期天然氣熱電聯產、肇慶高要二期天然氣調峰發電、肇慶粵桂天然氣熱電聯產等天然氣集中供熱項目建設,推動建設天然氣儲備庫、天然氣管網以及電網等配套設施,提高集中供熱覆蓋率,全力提升集中供熱服務質量。

(四)強化能源需求側管理。

通過市場化手段實施需求側響應,引導用戶自主參與調峰、錯峰,提高能源系統經濟性和運行效率。積極實施電能替代,有序推廣工業電鍋爐。完善需求側電價管理機制,建立峰谷電價、階梯電價等差別化電價機制,引導市場化削峰填谷行為響應。開展常態化、精細化的有序用電指導,完善有序用電和節約用電制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發電比例。有效引導天然氣需求側管理,完善運行監測預警,優化用氣負荷管理,推廣節氣管理和技術,完善天然氣價格管理。

第五節 深化能源體制機制改革

(一)深入推進電力體制改革。

按照國家和省有關電力體制改革部署,積極探索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擴大市場主體規模,積極穩妥推進電力現貨市場建設,統籌市場和計劃兩種手段,加快實現以市場手段為主保障電力電量供需平衡。加快培育售電公司等多元市場主體,促進大用戶與發電企業、本地與市外電源的直接交易。

(二)優化油氣行業發展機制。

1.優化整合城市燃氣經營主體。

配合國家油氣體制改革進程,落實關于城市燃氣天然氣管道運輸定價成本監審相關工作,合理調整城市燃氣天然氣管道輸配價格,減少中間供氣環節,鼓勵利用天然氣。穩妥推進天然氣“直供”。

2.建設全市燃氣一張網。

加快城市高壓管網及門站建設,按照“全市一張網、多氣源互補、同網同質同價”原則,形成內外聯通、多源保統一調配的供應網絡;加強對接上游氣源項目,整合燃氣資源、積極培育和拓展用氣市場,加快建設統一規劃、調度、管理、安全可靠的燃氣供應新格局。

3.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推進主干管網及城市燃氣管網間互聯互通工程建設,發揮互聯互保作用,保障安全穩定的用氣需求。

(三)探索創新能源投資融資機制。

搭建政-銀-企合作平臺,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和能源新技術、新業態發展。積極探索新能源領域股權、債權融資模式,引進技術先進企業落戶、吸收本地資本,建立政府牽頭、社會各類資本入股的新能源投資公司,提升行業根植性。

(四)建立健全能源治理體系。

突出規劃引領、強化政策協同,更好發揮規劃和政策的指導作用,健全能源統計、標準、計量體系,創新能源管理模式,推動能源信息管理系統化、智能化,提升能源信息分析利用能力。

第六節 加強能源運行安全監管

(一)提高能源運行調節能力。

優化發電資源配置,落實優先消納可再生能源和清潔電源的激勵機制。健全需求側管理和電力系統調峰機制,提高重點時段、突發事件及惡劣天氣下的電力應急響應能力,以“保民生、保居民、保重要用戶”為原則靈活安全錯峰避峰,壓減落后產能和散亂污企業用電,保障電力供需動態平衡。完善優先購電、有序用電方案,探索激勵型需求響應機制,引導合理用電,確保能源安全可靠供應。

(二)強化能源安全監管。

督促做好油氣長輸管道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和特別防護期安全管控工作,做好油氣管道風險點危險源和高后果區安全管控工作,推動管道完整性管理,完善應急預案管理,優先保障民生用氣。加強油品生產、銷售和儲存環節常態化監督檢查,加大對儲油庫、加油(氣)站和企業自備油庫的抽查頻次,落實成品油綜合整治工作機制,散裝汽油銷售管理工作以及水上加油站及船用燃油銷售企業油品質量監督管理,嚴厲打擊成品油違法違規經營行為。落實成品油銷售、運輸、存儲企業油氣回收系統管理主體責任,確保油氣回收系統正常運行。將加油站、油罐車和儲油庫作為閉環系統進行管理,加強對油氣回收系統的監督檢查和檢測,推進加油站油氣回收在線監測系統建設。

(三)做好電力與油氣應急管理。

積極做好電力安全管理,加強公共區域使用電設施安全管理和輸電線路消防安全管理。研究制定公共場所用電設施安全標準,健全完善電力應急預案,制定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聯動機制。加強關鍵電力基礎設施抗風險能力建設,進行更換高強度電桿、補強鐵塔、加裝防風拉線、加強桿塔基礎等措施。電力應急中心、供電局等部門、電力企業之間建立信息通報機制。構建成品油應急儲備體系,推動成品油批發企業落實儲備社會責任,做好天然氣儲備工作,形成保障全市消費需求的儲氣能力。

第七節 增強能源共享普惠能力

(一)持續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

始終堅持“人民電業為人民”,聚焦補齊供電服務短板,對照國際、國內領先水平,進一步壓減辦電時間、簡化辦電流程、降低辦電成本、提升供電可靠性,壓縮低壓小微企業、高壓單電源客戶平均接電時間,降低全網中心城區客戶平均停電時間,大力推行“互聯網+電力服務”,實現企業和居民客戶辦理所有用電業務“一次都不跑”,全面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持續改善電力營商環境。

(二)提升農村能源利用水平。

扎實推進能源普惠工作,補齊農村能源建設短板,因地制宜開展分布式光伏工程建設,規范化加強農村小水電、沼氣等資源開發利用,完善農村能源開發利用技術服務和管理體系,實現多元化能源供應,推進綠色能源鄉村建設。

(三)優化布局能源供應網絡。

結合城市建設和油氣管網發展,優化布局城市加油站、充電基礎設施、液化石油氣配送站、綜合能源站,建立智慧能源供應網絡,引導傳統化石能源與新能源融合互補發展。

第八節 加強區域能源合作

(一)推進能源領域全產業鏈合作。

大力支持企業多領域、多層次、全產業鏈深度參與國際國內能源貿易、能源科技研發和資源開發。加強與廣州、佛山的能源科技合作,對接廣州、深圳科技創新走廊,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與智慧能源服務產業,積極引進優質研發機構和人才,增強創新資源集聚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二)加強區域能源管理協同發展。

優化粵港澳大灣區能源發展銜接機制,促進跨區域能源規劃、市場、技術、應急等方面的協調合作,保障重大基礎設施的合理布局。建立政府牽頭、企業合作、社會參與的區域能源發展合作機制,完善能源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提升城市間能源安全管理和應急保障能力。

第四章 環境影響分析

根據《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HJ 130-2019)要求,本規劃實施的相關環境影響評價及應對措施如下:

按照《廣東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按照規劃綱要》總體要求,以能源安全戰略為主線,以高質量發展為方向,以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為目標,推動能源發展轉型升級,以提質、增效、減排為重點,合理制定能源消費總量、煤炭消費減量、單位GDP能耗等目標。統籌優化能源供給結構和產業布局,大力開發利用清潔能源,促進能源行業節能減排,減少能源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在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前提下,完成省下達的節能目標任務,能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通過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提升天然氣利用水平,推動重點領域重點行業能源高效利用,2025年能源消費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與2020年相比,煤炭消費比重下降8.8個百分點,天然氣消費比重提高16.6個百分點。

“十四五”期間,充分發揮能源規劃對能源發展的引導和約束作用,做好區域發展規劃和能源供需平衡的銜接,認真執行能源項目開發的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嚴格控制煤炭消費量,加強集中供熱能力建設,加快利用清潔能源,不斷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強化重要生態功能區和生態脆弱區的能源項目建設的生態保護與環境監管,科學規劃能源基礎設施和產業布局,降低對土地、水資源、生態環境的影響。通過規劃實施,到2025年,全市能源發展的環境效益更加凸顯,完成各項節能減排指標,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實現能源高質量發展,為肇慶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可靠的能源保障。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節 加強組織領導

在市委、市政府的統籌指導下,建立健全以市發展改革局組織協調、相關職能部門積極配合、各區縣級政府和重點能源企業細化落實的能源規劃實施工作機制,加強對能源重大戰略問題的研究和審議,強化規劃的統籌協調,推動規劃順利實施。

第二節 加強規劃實施

積極對接國家、省相關能源規劃以及市“十四五”規劃綱要,分解落實約束性目標,明確相關主體工作責任,加強目標考核,共同推進落實規劃目標和任務。統籌安排項目建設,重點做好能源項目建設用地、環境總量指標平衡,協調能源規劃與土地、環保、城鄉建設、生態功能區劃以及交通、水利等專項規劃,做好公眾溝通,促進能源項目科學布局和順利落地。

第三節 加強政策支持

貫徹落實國家和廣東省能源領域法規政策,推動及時制定地方配套落實政策。鼓勵支持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能源節約和清潔能源利用。加大對公益性能源設施建設的財政支持,積極探索節能環保、新能源領域股權、債權融資。制定能源消費“雙控”、煤炭減量替代管理、天然氣利用、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分布式能源發展等政策措施。

第四節 加強評估調整

規劃實施年度中每年對規劃執行情況進行回顧、梳理、評估,結合實施情況對規劃項目進行微調。堅持規劃中期評估制度,嚴格評估程序,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評估工作,分析規劃實施效果,及時查找和解決問題,對規劃滾動實施提出建議,根據規劃實施和政策調整情況,修訂調整能源規劃目標和任務,強化能源規劃對全市能源改革發展的指導地位。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封市| 读书| 黄龙县| 耒阳市| 乳山市| 五原县| 德保县| 乡宁县| 陕西省| 黄梅县| 仙游县| 灌阳县| 久治县| 大兴区| 神农架林区| 东兴市| 祁门县| 雷州市| 凌云县| 苏尼特右旗| 磐安县| 武城县| 平泉县| 平湖市| 海晏县| 凉城县| 连云港市| 平果县| 新宁县| 长兴县| 阜阳市| 偏关县| 乐都县| 电白县| 德化县| 韶山市| 大姚县| 玉屏| 同江市| 永仁县| 澎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