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自由撰稿人,每天都有固定的整塊兒時間用來讀書;但除此以外,每天的零碎時間我也不放過,把零碎時間利用好了,也可以讀很多書的。
我是一個失眠癥患者,每晚需服用安眠藥才能睡覺。服完安眠藥以后,藥力不能馬上起作用,要過半個小時到四十分鐘才能起作用,這半個小時或四十分鐘的時間,我就躺在床上用來讀書,讀的都是枕邊書,一直讀到困勁兒上來了,才放下書關燈睡覺。這樣天長日久,枕邊書也讀完了好多本。
我每天做飯的時候,也會充分利用零碎時間來讀書。燒開一壺水的時間大約是十分鐘,這十分鐘時間,就可以一邊看書、一邊看水。把菜燉到鍋里,要燉二十分鐘到半個小時才能燉好(燉骨頭時間更長),這段時間,完全可以用來讀書,一邊讀書一邊看著菜鍋。記得陸游有過兩句詩:“呼僮不應自生火,待飯未來還讀書。”飯沒熟的時候,用等待的時間來讀書,豈不是一件妙事?外出辦事,比如去理發店理發,我總是要帶一本書過去,在排號的時候,一邊看書一邊等待。等排到我的時候,我已經看了幾十頁書了。去車站排隊買票的時候,我也會帶上一本書,一邊讀、一邊排隊,等我到達售票口的時候,已經讀了好多頁書了。和某個朋友約好了一起到某個地方去辦事,我也會帶上一本書,因為朋友也許不能及時趕到,在等他的時間里,我便可以靜靜地閱讀了。到公共浴池洗澡,我也會帶上一本書。洗完澡之后不能立即出來,要等身上的水都干了才能出來。這時,我便躺到浴室的床上,翻開帶來的書閱讀。等身上全干了、可以離開了,我也讀了二十來頁了。去某個單位辦事,特別是去機關單位辦事,我也總是不忘帶一本書去。機關單位辦事效率低、排號要排好長時間,而這段時間,完全可以用來讀書。因為是在閱讀,所以便感覺不到時間過得有多慢,排號的隊伍雖然很長,但感覺在不知不覺間,就排到我了。
我認識一個學者,是研究古漢語的,他是自學成才的,他在一家貿易公司當了六年送貨工,每天的工作任務,就是跟著貨車把公司的貨物送到一家家商店去。但就是在這種條件下,他卻靠自學考上了研究生,一直讀到了博士畢業,后來成了古漢語領域里的一個學者。我曾問他:“你天天跟車送貨,哪里來的時間去學習?”他笑笑說:“跟車送貨也能看書啊!車從這個商店開到另一個商店是需要時間的,這段時間就可以用來看書啊!”原來,他用的是見縫插針式的學習方法。
學者先生強調要把零碎時間利用起來讀書,他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常常聽人說,他想讀一點書,苦于沒有時間。我不太同情這種說法。不管他是多么忙,他總不至于忙得一點時間都抽不出來。一天當中如果抽出一小時來讀書,一年就有三百六十五小時,十年就有三千六百五十小時,積少成多,無論研究什么都會有驚人的成績。零碎的時間最可寶貴,但是也最容易丟棄……我們的時間往往于不知不覺中被荒廢掉,例如,現在距開會還有五十分鐘,于是什么事都不做了,磨磨蹭蹭,五十分鐘便打發掉了。如果用這時間讀幾頁書,豈不較為受用?”
學者先生的感慨發人深省。的確,我們每天浪費最多的并不是整塊時間,而是零碎時間。如果能把這些零碎時間都用來讀書的話,將會獲得巨大的收獲。(王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