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鳳慶供電局領導深入一線交心談心
中國電力網發布時間:2021-05-17 16:47:46
作者:畢榮
中國電力網訊 今年來,臨滄鳳慶供電局領導班子成員定期不定期分別深入一線各基層單位檢查指導和幫扶工作,并進行座談交流,對安全生產、營銷與優質服務、員工思想動態及重要客戶供用電等情況現場交心談心。
交心談心過程中,分別聽取供、配電所管理工作及重要客戶供用電情況等匯報,廣泛聽取大家的想法和意見;對安全生產、營銷與優質服務及個別員工思想動態等方面進行與座談和交流,認真聽取員工建設性意見和建議;對供、配電所管理及安全隱患處理等工作進行全面巡查;對黨建工作進行全面檢查,征求員工對黨建工作情況的意見和建議。通過與干部員工面對面、零距離的交心談心活動,都提出了許多合理化建議和意見,經現場座談、調查、檢查和了解,在安全生產、營銷與優質服務、供配電所管理、黨建工作等方方面面工作中存在不足和問題,局領導進行現場檢查指導。
該局領導明確要求,要投入精力抓好安全生產工作,注重安全教育培訓,切實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實處;抓好供配電所管理及安全隱患消缺處理,強化供、配電所精細化管理工作;切實做好員工思想動態及職業健康安全分析,加強勞動保護監督檢查,確保員工身心健康和員工隊伍思想穩定;以黨建工作“融入中心、進入管理、服務創先”要求,以職工滿意度為落腳點,創新思維,創新管理,努力為員工改善生活、改善工作環境創造有利條件;望供、配電所與局上下同心,團結一致,加強溝通和交流,為企業健康發展積極獻計出力。
中國電力網:你關心的,就是我們所關注的
掃描識別二維碼,關注中國電力網
中國電力網簡介:
中國電力網于1999年正式上線運行,是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主力的全國性電力行業門戶網站。
合作聯系人:麻玉顆(電話:188 1036 8912)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電力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
同時,該所組織問診轄區用電安全,指導養殖戶科學用電、安全用電,及時協調解決制約供電服務效能方面的問題和不足,持續改進薄弱環節,提高優質服務水平,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全力助推鄉村振興,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南網員工,我更應該為人民守護好“第三個太陽”,讓它在“電”亮人民向住美好生活的征途中永不熄燈。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鳳慶供電局多措并舉,創新宣傳形式、拓寬宣傳陣地、豐富宣傳內容,營造黨史學習教育濃厚氛圍,引導廣大黨員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發揮好網格監督作用,將排查存在風險重點人員納入黨員責任區管控,進行“8小時以外”監督;全面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推動黨員干部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確保黨建工作有起色,實現與安全生產深度融合。
通過“保命”技能培訓評價進一步倒逼生產一線員工及相關相關管理人員實現安全意識與行為的提升,確保安全規定、規范在一線工作中得到有效體現和落實,筑牢安全生產防線。下一步,該局將持續對各專業開展“保命”技能培訓和評價,確保每個專業不掉隊,實現人員安全意識和技能的顯著提升。
該局黨委要求,各黨支部要以此次排查為契機,鞏固活動成果,在吸收新黨員上嚴格把關,在發展黨員上注重全面考察和培養,堅決杜絕黨員信仰宗教現象的發生;強化黨員教育管理,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使黨員干部自覺劃清宗教教義和黨的宗旨的界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本次地震,反映了鳳慶供電局員工在面對突發地震災害時的應急反應能力, 撤離至安全聚集地后,員工之間都在不停的詢問彼此是否安全,撤離時是否受傷,進一步體現了員工之間團結友愛,互相關心。在面對災難,人類是渺小的,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團結互助,人人都把安全意識落到實處,才能出凝聚力、創造力,才能確保安全,最大限度的把傷害降到最低。
規范食堂從業人員管理,持有效健康證上崗,每年健康體檢,定期開展衛生知識培訓;完善風險預警和快速響應機制,提升突發食品安全事件處置能力,保障員工生命安全及健康;加強承包商日常監督管理,強化承包商履約質量全過程管控,確保食品安全衛生落實落地;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針對重點區域、環節、食材和基層一線,開展指導、監督及檢查,及時消除各類安全隱患,確保食品質量安全。
5月12日上午,在鳳慶縣運輸公司門口,臨滄鳳慶供電局積極參加由鳳慶縣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舉辦的“5.12”防災減災集中宣傳活動。本次宣傳活動主題是“防范化解災害風險,筑牢安全發展基礎”。
通過“一周一學”的方式,進一步增強了全體黨員干部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的意識,推動全局黨員干部從黨的百年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學習成效轉化為推動電力安全生產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全體黨員干部紛紛表示,要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進一步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