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氫能源需求迎來高速增長,電解槽項目招標亦隨之大增。據華鑫證券對中國電解水制氫項目進行的不完全統計,處于招標至投運階段的項目達37個,其中25個項目公布電解水設備規模,已公布規模的項目合計功率需求高達2.4GW。
隨著電解槽項目招標大幅增長,綠氫電解槽設備的出貨量也正顯著提升。據氫云鏈近日統計,2023年1-2月,全國已有至少8個綠氫項目開工或進入制氫設備招標環節。(相較于2022年同期,則主要只有中石化新疆庫車項目。)8大項目基本采用堿性電解槽路線,合計電解槽招標量達763.5MW,同比增長近3倍,并已超過2022年國內近750MW的電解槽出貨量。
政策引導氫能產業有序發展
政策的支持對于氫能產業的有序發展功不可沒。2022年開始,各地積極推進氫能產業規模化發展與示范應用,中央及地方各省份氫能政策陸續密集落地。
為引導氫能產業健康有序發展,2022年3月23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 2035 年)》(以下簡稱“《規劃》”),部署了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以及產業發展的各階段目標,正式將氫能納入我國能源管理體系。《規劃》提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后,相關企業紛紛加碼布局。
陜西、山西、湖北、寧夏、內蒙古自治區等地近期陸續出臺相關政策,積極支持地方氫能產業發展。
在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氫能成本高企等問題將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氫能產業化開始提速,行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電解水制氫初具經濟性
從技術層面來講,堿性電解水技術是目前最為成熟的制氫工藝,其最大的優勢是投資運行成本低,但在目前仍存在堿流失、腐蝕、能耗高等問題。如果想進一步實現降本,不僅要降低電耗,還需要將電價降下來,未來降本空間很大程度上將依賴于降低電價。
在電解水制氫技術中,水通過電解過程分解為氫氣和氧氣。氫氣可以用作低碳燃料或儲能介質。這項技術具有很高的潛力,因為它可以用來生產綠色氫氣,即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很低的氫氣。過去,電解水制氫技術的成本相對較高,主要是因為電解設備的價格昂貴以及電力成本。
一般電解水制氫成本分為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固定成本包括設備折舊、原料、人工運維等,可變成本包括制氫過程的電耗(一公斤需要50.4度電)和水耗。電解水制氫的氫氣全口徑成本約50元/kg,其中制氫環節成本占比約44%,儲運環節約24%,加注環節約32%。
華鑫證券黎江濤在3月13日研報中指出,近期綠氫項目開工超預期,從側面印證了電解水制氫已逐漸具備經濟性。經測算,若電價低于0.2元/kWh,電解水制氫成本將低于多數場景下的灰氫成本,若低于0.1元/kWh,則可完全平價。因此后期如能充分利用電價波動性,電解水制氫則可實現高額收益,電解槽設備市場空間亦將翻倍。展望未來,綠氫有望受益于氫能占能源比重提升、綠氫占氫能比重提升雙重邏輯,迎來高速增長,電解水設備將率先受益。
我國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資正在不斷增加。隨著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普及,電力成本有望降低。這將使電解水制氫技術更具經濟性。
總之,中國的電解水制氫技術的經濟性正在逐步提高,但是否具備足夠的經濟性,還取決于多種因素,如政府支持、技術進步、可再生能源價格和基礎設施建設。隨著這些條件的改善,電解水制氫技術在中國的經濟性將進一步增強。
結語
國際方面來看,中國企業目前占據全球電解槽設備主要份額,2022年全球電解槽市場出貨量約為1GW,國內電解槽出貨量將近750MW。根據BloombergNEF數據,2023年中國電解槽出貨量有望達到1.4~2.1GW,占當年全球出貨量的60%以上,同比增加75%~163%。
去年,彭博新能源財經的研究也曾指出,中國堿性電解槽的價格約為343美元/千瓦,而西方國家的價格是1200美元/千瓦。相比之下,中國制造的堿性電解槽比西方便宜了75%。
據中國氫能聯盟預測,2020~2025年中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1萬億元,2026~2035年將突破5萬億元。政策利好、企業發力,技術突破……相信在各方合力的共同推動下,氫能產業市場未來發展前景可期。因此,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發電方式,降低度電價格,優化電解槽技術,將成為我國實現規模化、工業化制氫的關鍵所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