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就2022年粗鋼產量壓減工作進行研究部署,重點壓減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等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粗鋼產量,重點壓減環保績效水平差、耗能高、工藝裝備水平相對落后的粗鋼產量,確保實現2022年全國粗鋼產量同比下降。
對鋼鐵工業而言,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個總量性、強度性、結構性的命題,是有時限性的戰略性大命題。
“初步判斷,我國鋼鐵行業已接近進入碳排放峰值平臺期,越早實現碳達峰,越有利于后續的脫碳化進程和碳中和的實現。”在日前召開的2022(第十三屆)中國鋼鐵發展論壇上,原冶金工業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殷瑞鈺認為,要鼓勵有條件的鋼鐵企業率先實現碳達峰。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也指出,推動我國鋼鐵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應著力部署四方面工作:一是合理控制粗鋼產量,加快結構調整;二是大力推進鋼鐵行業綠色低碳技術和產品創新;三是抓緊認真做好參加全國碳市場的相關準備工作;四是做好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有關工作。
“鋼鐵行業作為碳減排的重點行業,從碳達峰到碳中和,僅有30年時間,低碳轉型發展時間緊、任務重是新階段鋼鐵行業面臨的新挑戰。”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李新創表示,目前,綜觀中國鋼鐵行業,呈現四大挑戰:一是能源結構高碳化,高爐—轉爐長流程工藝結構占主導地位,煤、焦炭占能源投入近90% ;二是產量大,粗鋼產量占世界總產量一半以上,2021年占比53% ;三是企業數量多,具有冶煉能力的企業達400余家,且工藝結構、生產水平差異大,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大多數企業基礎薄弱;四是碳排放機
理復雜,涉及能源燃燒排放、工業生產過程排放、電力和熱力消耗所對應的間接排放等多種碳排放機理。
李新創建議,鋼鐵工業要提升綠色產品供給能力,圍繞更高性能、更低成本、更高質量、更好使用、更易加工、更加綠色的鋼鐵新產品、新技術發展方向,加強技術創新,促進新產品、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推動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 。
“落實‘雙碳’目標,粗鋼產出總量控制與流程結構調整是兩大重要抓手,關鍵共性技術突破是重要支撐。”殷瑞鈺認為,長遠來看,在逐步適應碳達峰、碳中和的過程中,未來鋼鐵行業的生產制造流程將趨向為三大類,即高爐—轉爐長流程、全廢鋼電爐流程和氫還原—電爐流程,并由此派生出不同模式的鋼廠。對于一些長流程的鋼鐵聯合企業,還有可能與建材、化工、電力等企業共同形成工業生態園區,推進循環經濟發展。(記者徐衛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