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米深地下,煤機轟鳴,烏金滾滾,周邊卻無需工人值守。科技加持下的煤礦智能化開采,讓采礦更安全、少人、高效;城市一角的咖啡店,暖色燈光里一桌桌客人輕聲細語,生意最忙時甚至需要等位……
黑龍江省鶴崗市,很多人可能還不了解這座“網紅”資源型城市發生的新變化。通過做優能源資源存量,做實新興動能增量,拓寬高質量發展容量,鶴崗加快從經濟、社會、生態等多方面實現系統性綜合轉型。一季度,鶴崗8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地區生產總值等3項省內第一。依托煤但“不唯煤”的鶴崗,正在轉型探索和改革陣痛中展現更多可能。
立足“穩煤頭”催動“強化尾”
“煤城轉型怎么轉?不能簡單去‘煤’化,而是要在做強傳統產業基礎上,拓展新的增長空間。”鶴崗市委書記李洪國開門見山回答記者的問題。對大部分資源型城市而言,轉型發展不意味著放棄傳統的資源和工業基礎優勢,要堅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延伸壯大產業鏈條。
近年來,鶴崗立足煤炭資源優勢,重點推進全市煤礦提能改造和煤炭精深加工、現代煤化工建設,在“穩煤頭”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尾”,構建起煤轉電、煤制肥、煤制焦、煤制氣、煤基多聯產等5條主要產業鏈,激發了“原字號”活力。
在黑龍江龍煤鶴崗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鳥山煤礦,記者乘著罐籠來到900多米深的地下,看到了與想象截然不同的采煤畫面。巷道寬闊,燈光明亮。作業區傳來轟鳴聲,自動運行的采煤機正向前挖掘,煤炭一層一層被切割下來。“井下的人少了,效率卻高了。”地測大隊隊長韓瑞國介紹,數智賦能讓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成為現實,煤礦在煤炭采、運、選等主要環節實現無人值守,“數控”逐步替代“人控”,智慧礦山和綠色礦山建設提速。
中海石油華鶴煤化有限公司是東北重要的尿素生產基地,年產60萬噸大顆粒尿素。公司一樓展臺,一瓶瓶大顆粒尿素、聚氨鋅尿素等樣品,直觀呈現了煤炭由黑變白、變藍、變綠的蝶變。“不做好資源深加工,就難以把資源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公司黨委副書記萬輝說,公司加大智能化投入,合成氨生產車間被評為黑龍江省數字化(智能)示范車間。一季度,公司利潤同比增幅91.43%。
小小煤塊“吃干榨凈”,衍生出天然氣、汽油、尿素等幾十種“跨界”產品,顯示出煤化工產業巨大潛力。在“穩煤頭”“強化尾”帶動下,一季度鶴崗第二產業增加值對GDP增長貢獻率達59.8%,支撐著整個城市加快轉型。
瞄準“集群化”培優新動能
“一柱擎天”曾用來形容東北很多資源型城市經濟結構單一,鶴崗也不例外。近年來,鶴崗加快調整產業結構,以集群化、規模化為方向,積極扶持石墨、現代農業、生物醫藥等非煤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一些新的企業崛起,在產業格局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勾勒出老煤城經濟發展新脈絡。
“嘟嘟嘟”的電鈴提示聲響起,在中國五礦集團(黑龍江)石墨產業有限公司,天車吊裝著大型設備緩緩運行。公司董事長王炯輝說,2019年鶴崗引進五礦集團,整合蘿北石墨礦區資源。通過統一采礦權,解決了當地“一礦多開”“大礦小開”和管理粗放問題,提升了石墨開采規模化、綠色化水平。目前公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科研團隊組建“頭雁”工作站,開展石墨全產業鏈國家科技項目攻關。
鶴崗市石墨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孔萍說,鶴崗已探明石墨礦石儲量達20.08億噸,全國負極材料用天然石墨原料80%以上來自鶴崗,石墨精粉產量占全國逾1/3。石墨產業成為鶴崗僅次于涉煤產業的第二大產業,目前鶴崗共有石墨企業37戶,形成年開采礦石600萬噸、生產石墨精粉及深加工產品逾百萬噸產能,全市形成較為完整的石墨采選加工產業鏈。
蘿北奧星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國家級重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22年公司投入5000萬元進行升級改造,今年將釋放更多產能。“我們把創新當作立身之本。”公司董事長陳瑞告訴記者,公司主打鱗片石墨、球形石墨、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等產品,一些產品填補了行業空白,完成對石墨產業的補鏈、延鏈。
鶴崗基于比較優勢培優育強新動能,推動更多新興產業的“盆景”向一片“風景”轉變和壯大。
鶴崗今年開工的省重點項目中,戰略性新興產業、新材料項目投資占比約為36%。一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成長起來,實力和影響力與日俱增。“我們訂單飽滿,干勁拉滿。”哈藥集團三精千鶴制藥有限公司質量保證部部長霍秋紅說。在固體制劑生產車間,員工加班加點忙碌,每天滿負荷生產100萬粒氨咖黃敏膠囊。一季度公司銷售額同比增長180%。
邁向高質量展現“多面鶴崗”
面對城市未來發展,鶴崗圍繞提升城市空間品質、營造宜居宜業環境等積極實踐,為高質量發展和承接更多新興功能做好準備。
依山傍水的欣虹湖公園鳥語花香,河湖碧波蕩漾。很難想象,煤城鶴崗是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和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2022年鶴崗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與伊春市并列黑龍江省第一。
鶴崗把生態作為立市之本,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兩河十四溝”綜合治理技術負責人薛學義說,當地16條黑臭水體經過治理,成為貫穿城區、綠美兩岸的休閑景觀帶。結合棚戶區改造,鶴崗騰挪出大片空地建設公園,配置公共服務設施,拓展了城市生態空間。全市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8平方米,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8個二次創業的“寶媽”,在一家電子商務公司去年創下500多萬元銷售成績。“今年我們搭建了新直播間,繼續招聘新人。”公司負責人王佳菲說。公司所在的興山區“鶴崗互聯網+新經濟基地”,幾年間已孵化60多家中小企業。
隨著來鶴崗創業的自媒體人增多,鶴崗印發《鶴崗市直播電商發展三年行動規劃(2021—2023年)》,目標到2023年底,全市建成5個直播電商基地、培訓1000名直播銷售和運營人員。
蔓延很多城市的咖啡熱同樣出現在鶴崗。“咖啡店明顯多了,競爭激烈了。”25歲的李林嶼大學畢業后返鄉,在鶴崗綠思咖啡餐吧任店長。這幾年他的幾個朋友也陸續回到這座東北小城,有人考公務員,有人帶著創業的想法。“這個城市仍然有不少年輕人,他們有一定的消費能力,思想相對活躍,比在大城市加班要少些,咖啡店受到他們喜愛。”李林嶼說。
像鶴崗這樣的資源型城市,在我國還有很多,其轉型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擺在他們面前的,還有不少困難和挑戰。近期鶴崗出臺《鶴崗市支持服務新市民就業創業“六優惠”“六共享”政策措施》,希望吸引更多人就業創業。鶴崗正錨定高質量發展,穩扎穩打,努力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詩和遠方”。
來源:經濟參考報 □記者 強勇 朱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