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6月1日新疆全力推進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目前,在建新能源規模超7000萬千瓦,準東、哈密北、南疆環塔、若羌等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加快建設,為能源結構持續優化,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助推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截至2023年4月底,新疆電網調度口徑已建成新能源規模4463萬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37.8%。其中2023年1―4月新增并網新能源規模376萬千瓦,占已建成新能源規模的8.4%,新能源建設由快速布局推進階段轉入加速建成并網階段。已集中建成哈密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及準東、達坂城、百里風區等10余個百萬千瓦級新能源集聚區。
據介紹,新疆風、光等新能源資源豐富,是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推進建設的大型清潔能源基地。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7.8億千瓦,占全國技術可開發量的17%,排全國第二;太陽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1.6*107億千瓦時,占全國技術可開發量的40%,排全國第一。去年以來,全區搶抓歷史機遇期和政策窗口期,實施新能源開發七條路徑和管理十大機制,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截至2022年底,新能源裝機規模4086萬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35.8%;新能源發電量775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17.5%。全區新能源產業從“十四五”初的快速布局階段轉入加快建設階段,產業基礎不斷夯實。
今年以來,自治區在全面梳理新能源項目實施情況的基礎上,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堅持系統思維,以新增負荷為支撐、就地就近消納為重點、系統調節能力為依托,研究制定了推進新能源及關聯產業協同發展、加快推動抽水蓄能高質量發展、建立健全新型儲能配套政策、做好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建設等政策文件,推動電源側、電網側、負荷側、調節側系統協調發展。
一是堅持源荷一體發展。全區新能源基地化、規模化開發,要以新增負荷為支撐、就地就近消納為重點、系統調節能力為依托。充分發揮區域新能源資源優勢,以資源換產業、以產業促發展。積極承接中東部產業轉移,引進落地玄武巖纖維、生物質須晶、人工鉆石、剛玉、納米微晶板等新材料產業,圍繞優質增量負荷布局新能源項目,通過綠電替代,推動新能源與儲能、CCUS、煤化工、石油化工、電動汽車、新材料等產業集群耦合聯動發展,積極擴大新能源制氫示范規模,大力培育本土光伏硅基、風電及輸變電裝備研發、生產、配套組件、運維服務等上下游全產業鏈,形成以負荷帶動電源、創新鏈帶動產業鏈的循環互促模式。
二是堅持源網同步推進。目前,全區在積極爭取建設疆電外送第三通道、第四通道、若羌―青海花土溝750聯網工程,不斷提升新能源跨區域配置消納能力的同時,立足暢通疆內電力系統“毛細血管”,加快建設220千伏和110千伏電網工程127項、新開工70項,爭取塔額、克拉瑪依、木壘南等一批輸變電工程增補納入國家規劃,積極補強全區主干電網,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支撐,努力滿足負荷增長需求和新能源匯集送出需要。強化獎懲機制,實行并網領跑者計劃,明確建設進度快的新能源項目享受新能源平價上網目標電價政策,且優先支持并網。探索電網企業與社會資本合作新模式,出資共同建設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力爭有效縮短電網建設周期,滿足新能源并網需求。
三是堅持源儲協同布局。為克服新能源出力波動性、間歇性給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帶來的影響,保障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接入,提高新能源友好涉網水平,加大力度推進抽水蓄能、新型儲能設施布局建設,努力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保障安全穩定運行。立足我區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科學布局抽水蓄能,進一步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力爭阜康抽水蓄能電站年內首臺機組并網投用,和靜等抽水蓄能站點盡快開工建設。加快儲能輔助服務市場建設,明確新型儲能獨立市場主體地位,保障儲能合理投資回報,提高儲能收益,著力擴大電化學儲能規模,積極推廣光熱、壓縮空氣、飛輪等儲能新業態,推動新型儲能在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等各類場景成熟應用,切實提升電網對新能源接入消納能力。根據全區新能源項目推進、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建設需求,制定實施儲能年度建設方案,進一步整合優化儲能布局和建設時序,促進新能源與儲能科學配置和有效利用。
來源:太陽能發電網
評論